“为”字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兼类词,用途广泛,是中高考考察的重点。但因其用法灵活多变,不易掌握,一些同学一见到它就茫然不知所措。尤其是,对含有动词“为”字的文言句子,更是不知如何翻译。下面,我们就针对作为动词的“为”字常见的使用情况,谈谈它的翻译方法。
作为一般动词的“为”字,在文言文中最活跃,是一个随意性很强的“万能”动词,几乎能代替所有的动词,翻译时确实有难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例子:
1、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译文:公输盘(已经)为我制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译文:就写四句诗,并且题写上自己的名字。
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核舟记》)
译文:能够用一寸长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木石。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译文:修筑了(一座)高台,举行誓师仪式,用(那两个)军官的头来祭天地。
5、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隆中对》)
译文: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
6、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译文: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担任都尉。
7、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也邪!(《孙权劝学》)
译文: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8、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译文: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更寒冷。
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译文: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
10、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译文:陈胜就自立为王,国号叫做张楚。
11、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
译文:墨子解下腰带当作城,用小木片当作守备的武器。
1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译文:(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得到后天的教育。
13、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小石潭记》)隆中对译文
译文: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4、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隆中对》)
译文: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以弱小变成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谋划的(得当)。
15、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译文:用酿泉的水来酿造酒,泉水香,酒水清。
16、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赵王私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上盆缶(给秦王),来互相娱乐。
从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作为普通动词的“为”字,虽然灵活多变,不过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例子中的“为”字,在句子中都充当谓语,都和动作行为或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关,其前面都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其后面也都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其基本意义都是“做”,它的多种意义都是由“做”这一意义派生出来的。所以,当我们遇到作为普通动词的“为”字时,便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将它翻译成和现代汉语相应的某个动词就行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变化而来的,因受到古代汉语的影响,现代汉
语中的“做”字也灵活多变,与其相对应的动词繁多,我们在选用时要慎重考虑。只有到万不得已、实在没有恰当动词可选的情况下,才考虑用“做”字来代替。
“为”字在文言文中除了用作一般动词外,还用作判断动词,在判断句中作谓语,可翻译成“是”字。例如: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
译文:中间高起而宽敞处是船舱。
2、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译文:船头坐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3、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山市》)
译文:没多久,看见宫殿几十所,碧绿的瓦,翘起的屋檐,才明白是山市。
4、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我是赵国的大将,有攻取城池和野外作战的大功劳。
作为判断动词的“为”字,和现代汉语的“是”相对应,这种用法比较容易掌握,这里就不多说了。
(《语文天地》2010年5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