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VS本科生_学历与能力的份量
第一篇:研究生VS本科生_学历与能力的份量
研究生VS本科生:学历与能力的份量
2007年11月23日 11:30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研究生VS本科生:学历与能力的份量
“还算比较满意吧,总算可以给家人、给自己一个交待了。”“我在等我的成绩,感觉突然间度日如年……”“即使现在考上了那么三年过后我又将面对的是什么”这是去年3月,正是考研初试成绩陆续公布的时间,网上的考友、身边的朋友,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空气似乎在考研的世界中弥漫。社会舆论对考研降温纷纷表态,一时间诧异声、支持声四起,但2007年的考研市场依然按部就班地履行着日程表,也丝毫没有降低考生对考上研究生的期待。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们最终要面对得企业招聘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又是怎样的用人策略。
考研梦想照进现实就业
大学生小李和小王,两人是本科同班同学。本科毕业后的小王,虽然求职过程中历经坎坷,可幸运的是最终到了一份专业对口,自己也较为满意的工作,而看着同事、同学中越来越多的硕士学历,已工作的小王难免有些心理压力;另一位同学小李则被顺利保送读研,在导师的帮助下也顺利就业,而同时感受着自己读研后并没有在求职过程及工作待遇上看到任何的明显优势,小李无奈感慨自己这研究生读得“有点亏”。“你我同龄,虽然学历不同,但如果一同摆在雇主面前,大部分肯定要你,因为你有两年工作经验,论科研拼我拼不过博士,论实干和可塑性可能又拼不过本科生。许多用人单位觉得研究生眼高手低,素质不高对工资的要求却高”小张说。“这是不可预测的,未来的工作是否会与学历挂钩,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现在无法评估。两年前我在工作的时候,就已经碰上了”学历门槛“的问题。”小王反驳道,在应届毕业生的求职过程中,研究生是否比本科生更有优势呢?研究生工作磕磕碰碰的多,一帆风顺的少,原因在于研究生为高年龄、高学历、高期望值所累:
“还不如本科毕业就工作呢!”人物:王丽丽06年中文专业在读研究生
我是从外地考进北京某名牌大学的。2002年本科毕业前我选择了考研。对于名校的本科毕业生,这几年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第一流的店铺,第二流的进大公司,第三流的读研究生。
我认为这个说法至少不太符合文科生的实际情况,和理工科生相比,文科生店铺的较少,文史哲专业本科毕业后店铺的更是鲜见。我读的是文科,班级里没有一个同学店铺。我班同学考研的占三分之一,考上的有10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想法。我的想法是自己还年轻,不想过早进入社会,校园生活毕竟比较轻松,考上研究生后还可以多学点知识。对于研究生毕业后应该走怎样的职业道路可说是心中无数。3年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还不像现在这样吃紧,有些区重点中学还录用外地的本科毕业生,我有位本科的外地同学,就被市区的一所区重点中学录用当了老师。可是现在情况完全变了,有一位来自外地的师兄,自从开始工作后,我就没见他开心过。他想进北京的市重点或区重点中学当老
师,可是每次应聘都碰了软钉子:不招外地研究生!
前几天,这位师兄表情复杂地对我说:“唉!总算有学校愿意录用我了,我可以留在北京了。”我奇怪了:“你应该开心啊,怎么唉声叹气啊?”他苦笑着说:“这个学校在郊区,还是一所民办初中。”现在的硕士毕业生,工作反而不如3年前的本科生。难怪他要“哀叹”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读啥研究生,还不如3年前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呢!”
现在身处大学的象牙塔中,有时遇到已工作的本科同学,听他们谈起工作上的事,真有恍如
隔世的感觉。实习或工作时,出于面子上的考虑,还怕遇到本科同学。可是,我去年在一家单位实习时,还是与一位本科同学“狭路相逢”了。2年多过去,他已是一个小头头了,我还归他管呢!看着他趾高气扬地进进出出,心里真是郁闷。
“你的薪资要求比本科生高吧?”人物:董军04年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月收入一般要4000至5000元,我的要求是:目标跨国公司,月收入不低于6000元,比我要求高的还大有人在。可上个月,我在人才招聘会上认识了两位生物系研究生,他们的薪资要求是:“月收入两千多元就可以”,有报道说今年全国生物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有十几万人,这就难怪他们要求不高了。
研究生的学历比本科生高,但并不意味着能力就一定比本科生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研究生的能力应该比本科生强,薪资要求也一定比本科生高,其实却并非如此。我和周围的一些研究生对于自身的价值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平时聊天,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考虑到目前的就业形势,月收入能拿到3000元就可以了。这个要求不算高吧,很多本科生都要求月收入有三四千元呢。一些用人单位不愿意招收研究生可能也是从用人成本的角度考虑。在应聘一家大公司时,HR直截了当地提出:“你是研究生,是否认为自己的薪资应该比本科生高?
你读研究生的目的是为了毕业后可以拿到比本科生更高的薪资吗?”我如实回答:“我并不认为研究生的收入就一定要比本科生高。我读研究生是不想马上工作,是想再多读几年书……”HR说:“我们是有前车之鉴的。几年前有个名校的研究生来实习,我们本想留他,可是他却嫌我们工资不高,而他开发的软件根本没办法使用,还不如另一位来实习的本科生编得好。既然本科生也能做,甚至比研究生还要做得好,我们当然没必要用研究生了,何况本科生的薪资要求比研究生低,所以我们选择了那位本科生。”
“我们是不是'第四种人'呢?”人物:王丽丽02年企业管理硕士毕业
研究生多读了几年书,投入的成本比本科生高,希望得到较高的回报也在情理之中。除物质成本外,时间成本也不能忽略,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属于“高龄”。可在人才市场上,这多出的几岁,非但没有成为研究生的求职优势,反倒有可能成为累赘!本科毕业生如果有3年工作经验,那绝对是资本;可研究生呢,3年时间大多耗在学校里,问题是研究生学的知识和实际也有脱节的。而对女研究生来说,“高龄”更是一个大问题。像我这样的外地女研究生属于最难求职的人。早就有这样的说法,女博士是除男人和女人之外的“第三种人”,可像我这样的外地女研究生在经历了求职的曲折遭遇后,却不得不如此自嘲:外地女研究生是继
女博士后的“第四种人”。“高龄”和非本地户籍成了横亘在“第四种人”面前的两大难关。我在应聘著名的某集团公司时,就遭到了这样的问题。这是一家国企,需要招聘一名秘书,条件写着本科以上学历,我递上简历后,HR飞快地扫了一眼道:“还是研究生啊!不过我要告诉你,我们希望招聘一名男生,因为前几年秘书招的都是女生,我们希望能保持性别平衡。”听他这么说,顿时冒出一个念头:这有性别歧视的嫌疑吗?但想想国企和机关事业单位里的男秘书相当普遍,也就释然了:如果秘书职位总是向女性倾斜,那才有性别歧视的嫌疑呢!但是,在应聘另一家大公司时,我确实因为性别和“高龄”问题被拒绝了。对方的一位女HR拿着我的简历问:“我们希望新员工至少为公司努力奋斗5年。本科毕业22岁,5年以后27岁。大城市女孩结婚一般比较晚,27岁结婚也不算迟。你是研究生,今年有25岁了,打算再过几年结婚生孩子呢?”她问得比较婉转,但我心里明白:公司担心我做不到2年就结婚生孩子。在参加的几场招聘会上,我投出简历的大部分单位都因我是外地女研究生,而将我拒之门外。求职时,我们究竟是不是“第四种人”?
企业衡量用人的五大要素
专业力量保送研究生
专业是影响研究生就业最明显的因素。冷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专业竞争力不强,即使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可能也不到理想的工作,而如果是热门专业,即使是普通院校,也是“香饽饽”。比如近几年比较热的IT行业,“谁是IT人才,谁就拥有金钱。”这句话说明了IT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也说明了“人才饥荒”使得IT人才极为受宠。连续几年,IT、通信人才供不应求,一些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供需比竟达到1:250,IT、通信专业的研究生更是奇货可居。从2005年反馈的就业情况来看,通信、建筑、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抢手”,一些工程技术类和行业特点明显的专业就业率普遍较高,文科学生由于进入高校名额有限,去企业和公司的机会也不如理工科研究生多,因此大多赴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从薪酬上看,文理也有差距。与此同时,由于申奥成功、入世在即,一些相关专业,如金融业、保险业、咨询业、会计审计业、法律服务业将会迅猛走红,环境科学类、土木建筑类、管理类、外语类、生命科学类专业毕业生也将大显身手。校方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各大高校都竞相推出了很多新的招生专业。如新增微生物与生化制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环境工程等专业,诉讼法、刑法、经济史、广播电视艺术学等20多个专业。相比之下,一些纯文科如中文、历史、哲学等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就业就比较“尴尬”,不得不选择了专业之外的工作。
男生女生不一样
虽然“妇女解放”已经很久了,但在就业过程中,很多女研究生还是遭遇到了一些不是滋味的事情。很多用人单位明里暗里地对性别提出了要求,有的索性干脆就是不要女生,甚至有的招聘者本身就是女性,但却更加不讲情面,“正因为我是女人,所以我知道女人就是不行,我们坚决不要女生。”以现在的学制,本科生毕业直接读研,硕士毕业应该大概二十五六岁,博士毕业已年近三十,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是个不尴不尬的年龄,特别是女研究生,恰好处于结婚和生育的高峰期,她们往往需要分心兼顾家庭,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单位对聘用这一年龄段的女性通常会有所顾忌。而事实上,许多女研究生都是非常优秀的,不仅才智过人,还不失女性固有的宽容、细致、体贴、亲和等优点,在一些岗位上,有着比男生更为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