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城市信息化“智商”如何
“智慧镇江”、“智慧旅游”,一座城市的智慧源自于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水平,那么镇江当前的城市“智商”是多少?市民从中得到了哪些便利?未来“镇江智慧”又将给市民带来哪些惊喜?
日前,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公布,无锡、苏州、扬州榜上有名,镇江无缘上榜,这是否意味着镇江的城市“智商”相对扬州、苏州要低一些?
镇江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陶迪明认为,智能不是变魔术,改变是潜移默化的,现在市民可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上网看信息、收发邮件、发微博……这些都与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至于与周边城市相比,也是各有千秋,各具特。
关于“中国信息化50强”
镇江没有报名参评
据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兼中国城市信息化推进论坛执行秘书长萧亚平介绍,为了宣传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展示城市信息化的风采、总结和交流城市信息化的经验、探索城市信息化的规律、推进城市信息化的进程,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合作办公室和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决定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发布活动。这个过程不需要费用,但要所在城市报名参加。
据此,萧亚平告诉本报记者,“50强”中没有镇江,并不代表镇江的信息化水平不如其他城市,仅仅只是没有报名参评而已,比如上一届丹阳市就入选“50强”。而参评则可以通过随访等各种形式的调查,更客观地评价所在城市的信息化程度及发展前景。
萧亚平介绍:“评选活动旨在宣传中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展示城市信息化的风采、总结和交流城市信息化的经验、探索城市信息化的规律、推进城市信息化的进程。”事实上,并不是说只有发达城市、特大型城市的信息化程度才发展越好,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信息化还处在“发展中”的水平上,还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或标准可以引用,但有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届活动对城市的考核一共有27项评价指标体系,经过最近三年的发展,我国城市的信息化整体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和首届相比本届降低了对信息基础设施的考核,而新推出了“政府部门网上应答市民网上诉求互动率”、“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发布率”、“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等多个与市民生活紧密相关的考核指标。
关于镇江信息化建设
总体水平处于全省第一方阵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切实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启动了云神工程、智慧旅游
、市民卡工程等一批重点信息化项目,政府信息化、工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等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智慧镇江”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根据《江苏省地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报告》,2010年我市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为71.4,列全省第五;截至2011年底,每千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基本现代化考核指标)为1033户,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6户,仅次于苏州市,列全省第二;规模企业信息化指数为1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点,列全省第三;百户居民计算机拥有量65.2台,列全省第四;软件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60亿元,列全省第四;2011年,全国唯一的“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落户我市;今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之一;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总体水平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智慧工程”进展顺利,以整合政府资源,建设云计算中心为切入点,我市加快带动云计算相关产业发展,打造云计算产业基地,目前一期机房已经竣工,云平台于5月底投入使用。
借助“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我市通过中国智慧旅游云计算平台、中国智慧旅游感知网络体系,为全国提供智慧旅游公共技术服务,同时,带动智慧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打
造“智慧旅游产业谷”。
目前,我市拥有网站的企业达到64%,近50%的企业设有信息化专职工作人员,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达
到34%。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企业运营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实施企业资源规划(ERP)等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企业,运营效率平均提高30%左右;应用信息技术生产的企业,产品附加值最高提高80%;使用电子商务开展营销较好的企业,经营成本平均降低50%左右。
我市社会信息化应用全面普及。全国首个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基地在我市挂牌,网络文化丰富多彩,网络发言人、网上居委会等创新模式得到了中宣部的肯定。公共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已经建成;开通警务综合信息系统,成为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教育网络实现了“校校通”,多媒体教学应用基本普及;在全省率先实施了电子口岸系统,实现网上通关审批、物流商务服务,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高;财税库银系统得到全面升级改造,“数字城管”顺利开通。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对市政府及各部门网站进行了整合,建立了全市政务电子身份认证中心,建成了协同办公系统和权力阳光运行系统。“中国镇江”门户网站在全国地级市网站评测中位列第6名;主要职能领域信息化应用覆盖率达到89.3%,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广度为53.1%,公共服务事项网站办理率为48.9%,基层政务服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67.9%。
关于“他山之石”
镇江旅游镇江可从哪些方面“对标差”
此次评选,无锡、扬州都跻身中国城市信息化十强。专家评委认为扬州把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果,成功应用在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榜样。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在题为《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统筹并举发展浅谈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的演讲中,特别提到了扬州。他认为,扬州作为中小城市的典型代表,无需与大城市比规模、比高度,把“精致”做好、做透,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体会到实实在在的便利,比如市民卡的普及,不仅方便了市民乘坐公交车、刷出租车,到指定超市购物,还可以与医保卡互联,可以到指定医院看病。他们还采用电子病历,病人需要转院,无需重新挂号,医生在系统上调取该病人的电子病历。
无锡则创造了“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外包”的无锡模式。无锡人只需在家就能登录党政机关网站进行咨询投诉;上网就轻松查看1:1000的无锡电子版“天地图”,而全市1:1000基础地理数据共享平台上将集成公安、人口、民政、市政、建设、应急等行业应用。自2008年创新信息化管理体系以来,无锡信息化建设开始走上“整合、优化、共享、外包”的道路,以较小的投资,取得了较大突破,在江苏省内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将信息化建设与民生挂钩,也是当前我市未来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重点。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陶迪明介绍,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提升“信息惠民”和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提高市民生活便捷化、舒适化水平。金保工程重点将加强与全国互联互通,让市民享受更大范围的社会
保障;智慧健康工程重点将实现网络挂号、自动取药、健康档案等智能化医疗服务;智慧交通工程将重点为市民提供出行参考、实时查询、智能调度等便捷服务。我市还将以市民需求为导向,丰富网络文化形态,在教育、卫生、社区等关系民生的领域,构建普遍适用的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产业,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市民卡工程建设,不断拓展市民卡的应用形式和领域,提升便民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实现城乡发卡全覆盖,成为镇江市民的第二张身份证。
对于我市的信息化建设某些方面相对滞后的原因,陶迪明认为,目前,各部门的业务信息资源仍然存在着“信息孤岛”的现象,缺乏互联互通的体制和机制,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交换共享并综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没有“最大化”。
萧亚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举例说:现在许多城市一旦政府部门召开一个大型会议就会让
交通受到很大影响,其实这完全可以避免——通过视频会议就能解决,无需一大屋子人“济济一堂”增加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和社会成本。总的来说,城市信息化,归根到底要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而紧扣民生能做出大文章。(记者徐心俊陈声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