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住宅抗震加固设计与施工
引言:
随着新时期国家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民众的财富存量也在不断的积累,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地震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基于这一现实问题,相关部门及人员通过针对农村地区抗震性能不足的老旧住宅建筑进行改造和加固,对于提高村民自身的安全性和住宅的舒适度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1.农村住宅的结构
1.1 生土结构
生土结构房屋主要指的是由生土墙作为承重构件的房屋类型,这种结构的房屋通常而言只有一层。生土结构的房屋拥有较为长久的发展历史,基本上是建国成立的初期便开始建造,在农村地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墙体的风化和开裂问题已经十分明显,给村民的日常生活埋下了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1]。这类结构的房屋住宅在时代发展的当下已经不多见了,即使还存在一部分生土结构的住宅,也已基本属于是危房,被划入了有待拆除和改造的部分。
1.2 木结构
木结构房屋主要指的是由木桩作为承重构件的房屋类型。这一类型的房屋一般情况下每榀会有3-5 根立柱,墙体通常由生土墙、木板墙、砌体墙等构成,或者由以上两种及以上的结构形式组合而成,包括了木桩木屋架、木桩木梁等。通过对传统时期的地震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木结构的住宅在抗震方面表现出了相对较好的性能,这主要是因为其自身的整体性较好,构件之间大多采用了穿枋的形式拉结而成,承载力较强,并且木骨架也因为自身的自重较轻、荷载小的优势,能够经受住较大程度的变形。尽管我国的疆域辽阔,但森林资源还是处于一个相对匮乏的阶段,因此木结构在当前农村住宅建筑的过程中几乎很少被使用。
1.3 石结构
石结构房屋主要指的是由石砌体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房屋类型,大致可以分为纯石结构、石木结构等几种形式。这种结构形式的住宅在农村地区较为普遍。石结构的房屋墙面大多由不规则的块石砌筑而成,其中施工人员自身的手艺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无规则的块石在摆设的时候会因为位置的不同而使得它们的重心不一样,在墙面砌起来之后,上层的块石在下层的搁置点上可能会形成一个弯矩,当砂浆的强度不够时,可能会出现侧滑的情况,从而
发生破坏。在地震的作用之下,石结构搭建起来的住宅发生倒塌。即便没有发生倒塌,当块石侧滑到一定程度时,块石之间可能会形成一个平衡点,使得墙面上会鼓出一块,影响墙体的美观性和居民居住的舒适度。
房屋结构改造加固
1.4 砖混砌体结构
砖混砌体结构房屋主要指的是以砖砌体作为承重构件的房屋类型。这种结构的住宅在农村地区是较为普遍的,同时也是当前农村房屋住宅建筑最为常用的一种流行形式。相较于石结构的房屋来说,砖混砌体结构的住宅施工速度更快、结构的整体性更强。在当前地震灾害不断发生,且居民对地震这类自然灾害的危害性认知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农村地区在对房屋住宅进行修筑的过程中,开始尝试应用抗震构造[2]。但由于部分居民自身的素质相对不高,在危机意识稍显薄弱,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很难从整体出发对住宅加固的细节进行把握。
2.农村住宅的抗震缺陷
农村地区大多数住宅都是施工人员依靠自己的手艺砌筑起来的,尽管我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拥有了相对规范的建筑结构设计标准,但农村建房依旧更多的依靠工人自身的建筑经
验和建筑技术。从农村地区施工队伍的现状来看,由于农村始终没有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施工队伍,住宅建筑团队更多的是由农民自发组建而成,缺乏一定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素质,导致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建筑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在住宅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的随意性较高,难以按照施工设计和规范进行操作,使得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工人在砌筑房屋的过程中,通常会将纵横墙的交接处和房屋四角分开进行砌筑,这就使得住宅上下通缝,导致住宅的刚度和抗侧能力相对较低[3]。从材料的角度来看,由于农村建设市场的管理不够规范,劣质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一方面,农民自身的建材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另一方面,农民在进行材料选择的时候一味的追求低廉的价格。两方作用之下,导致工人在应用材料的时候通常会出现砂浆和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问题。以砂浆为例,目前所使用的砂浆通常是在现场配置而成,由于水泥的用料较少,大部分材料为细骨料,这类材料虽然具有一定的强度,但同时也存在保水性较差的问题,在使用之后往往会出现外墙渗漏现象,降低了砌体的强度,给住宅埋下了安全隐患。
3.农村住宅抗震加固的设计
3.1 砌体住宅抗震加固
常规的结构加固方式主要包括了圈梁构造柱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等,这些方式尽管在实践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却很少用于农村住宅的抗震加固。基于此,新时期的农村住宅抗震加固设计,必须更具针对性,必须在不影响村民日常生活、不影响住宅建筑功能的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进行。多层砌体住宅抗震加固方案的设计,需要结合住宅所处场地的具体条件、修筑要求等,针对农村地区实际可能发生的抗震问题,选择更加契合的抗震加固方式。常用的砌体住宅加固方案通常包括了外加圈梁构造柱加固、外套结构加固、外墙外侧加固、内部加固等,不同的加固设计在施工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侧重。施工人员在进行加固施工的时候需要根据住宅的抗震性能进行方案的选择[4]。比如,当住宅的结构抗震承载力满足标准要求,但圈梁构造柱等抗震措施相对不足的时候,施工人员可以选择使用外加圈梁构造柱加固方式;当圈梁构造柱等加固措施满足相关要求,但结构的抗震承载力不足的时候,施工人员可以选择外墙外侧加固的方案;当圈梁构造柱等抗震措施和结构抗震承载力均没有满足标准要求的时候,施工人员可以尝试采用外加圈梁构造柱和外墙外侧加固相结合的方式,或者在住宅场地具有可外扩空间的情况下,使用外套结构加固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施工人员需要明确的是,对农村地区的住宅进行抗震加固设计和施工,需要切实解决住宅抗震性能不足的问题。基于这一认知,施工人员在进行加固设计的时候,必须遵循可实施性和针对性的基本原则,提高加固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3.2 混凝土住宅的加固
比较常见的混凝土结构住宅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以及框架剪力墙组合结构等。对于框架结构的住宅,设计人员及施工人员可以采取消能减震、增设抗震墙等方式进行整体加固处理。对于剪力墙结构的住宅,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增大住宅的外围剪力墙截面的方式进行加固。对于框架剪力墙组合结构的住宅,相关人员可以采用增设抗震墙的方式进行加固。需要明确的是,增大截面、增设钢绞线、粘贴钢板或纤维布等抗震加固方式,可以直接作用于框架梁柱和抗震墙等构件之上,但也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5]。对于混凝土结构住宅的抗震加固设计而言,相关人员可以结合混凝土结构住宅的具体类型进行设计和施工。比如,施工人员在对框架结构的住宅进行消能装置和抗震墙的增设时,如果住宅内部构件有明确的加固需求,施工人员还需要尽可能的将加固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并且还要避免对门窗洞口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施工人员应当在进行加固施工的过程中,预见框架结构住宅在加固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诸多问题,例如楼层承载力分配不均、因加固不当造成的强梁弱柱等,以便能够在施工中做到及时应对。再比如,施工人员在对剪力墙结构住宅进行加固的时候,如果此类住宅内部同样有加固的需求,那么施工人员还需要尽量采取局部墙体加固的方式,以此将加固施工的影响降至最低。
3.3 新型抗震加固方式
除了常规的一些农村住宅抗震加固设计之外,新时期建筑领域的不断优化升级,使得越来越多的住宅抗震加固技术得以提出并实践,在应用的过程中同样取得了相对突出的成效。减隔震加固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抗震加固技术,其所具有的减轻地震影响的作用,在芦山地震中得到了证实。半主动控制地震技术,作为一种通过使用电流来对外部构件加以控制的方式,可以提高住宅的抗震效果。主动控制地震技术是一种基于半主动技术的升级,施工单位在改造农村住宅的过程中,在住宅内设置传感系统,能够及时感知到地震的程度,然后再通过反作用力来降低地震对住宅的破坏程度,由此达到保护和加固的作用。被动控制地震技术,主要是通过将住宅内部的系统支撑点进行扩张,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其中一部分结构的动能。这一技术能够提高住宅自身的内部抗震能力[6]。当前我国对于被动抗震加固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有摆动、支撑和混合等技术。部分农村地区在使用这一加固技术的时候,通常还会借助风的作用力来强化整个住宅的抗震强度,通过将地震对住宅产生的动能进行吸收和转化,以便能够在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缓解地震对住宅的破坏程度。除此之外,部分农村地区会结合区域内的地质条件和住宅结构,将主动控制地震技术和被动控制技术进行混合使用,通过将两者的优势进行结合,以便能够实现内外部抗震加固能力的同步增强。当前可选
择的住宅抗震加固技术相对丰富,设计和施工人员可以结合农村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和住宅改造的现实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灵活选择,以此提高农村住宅抗震加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农村住宅抗震加固的施工
在对农村住宅进行抗震加固施工作业的时候,施工单位需要首先综合考虑住宅的特点、住户的要求等,有针对性的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和编制。在施工之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设计单位等,需要共同对农村地区的地震等级、实际情况、住宅现状进行全面且细致的检查,针对重点加固部位进行记录。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相关人员发现有加固设计图纸未包含的部分,需要在记录和留存资料的情况下,及时和其他单位进行沟通,并在原有的抗震加固方案上进行补充和调整[7]。此外,施工单位还需要结合过往住宅抗震加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对此次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裂缝发展、构件开裂、房屋倾斜等问题进行提前预警和判断。对于前期监测环节就已经能够确定的危险源,施工人员需要采取专项应对措施加以处理;对于前期监测难以查明的问题成因,施工人员需要秉持“前期预防、中期应对、后期维护”的基本原则,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实效性。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还需要对施工中会用到的构件的尺寸进行测量,在发现数据出入时,需要及时与其他各方
进行协商和讨论。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细节问题,例如混凝土紧密度不够、钢筋锈蚀、墙体粉化等,施工人员需要在发现之初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在应对不及的时候立即停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