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节日来历和风俗习惯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元旦:
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 ----- 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工后来
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但商代以12 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门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并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2 •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行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苗。19门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春节前一夜叫“除夕”, 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工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3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fi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廿日。过元宵节, 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征。元宵节观灯始于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在农村,则举行文娱活动,如放焰火、踩高跷、耍龙灯、扭秧歌、荡秋千等。
4 •二月二龙抬头:
中和节在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此时正值惊蛰前后,春归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名龙抬头。古时龙是神圣的象征,所以就借龙来驱逐害虫。明代曾流行熏虫儿,二月二这天人们要把元旦祭祀余下的饼,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虫儿。在农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国宅一圈,再入院内绕水缸一圈,中引龙回。有趣的是,这天的饮食也多以龙为名。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中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这天剃头理发,叫“剃龙头:妇女在这天还不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伤龙眼。也还有以蜡烛照房子墙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娱蚣无处藏”之语。不过这个节日现已被人们遗忘了,但吃春饼等习俗至今还有。
5 •清明节:
清明扫墓祭祖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打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暧,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做“踏青节“。
6 .端午节:
端午悼念爱国先人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本名“端午”。《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上记》有“仲夏端
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认为,它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又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当秦国灭楚后,五月初五抱石投汩
收集了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罗江自沉;江边众得知,便纷纷驾舟打捞屈原尸体。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每逢此节,民间有带香袋、吃粽子、赛龙舟习俗。香袋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谥艺,万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鱼把屈原的尸体吃了,后成为行日食品,划龙船则表示去营救屈原。
7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七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O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8 •中元节:
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说中地宫的生日,所以又称鬼节)佛教徒这天要设“盂兰盆”,施斋供僧,举行
诵经法会以及水陆道场、放河灯等宗教活动。中国大约是在梁武帝时(六世纪上半叶)始设“盂兰盆斋’’的。现在,设“盂兰盆''的在民间少见,但放河灯的习俗却仍在一些地区流传下来。
9 .中秋节:
中秋阖家团员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日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据传这个中华民族重要自日的形成与“唐明皇梦游月宫”的故事有关。在古代,每逢中秋人们就用精制的糕饼祭奉月神:祭奉之后,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团圆欢聚。这种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10 .重阳节:
重阳登高敬老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重阳”、“重九”之名,肇于三国时代。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此时秋高气爽、景宜人,正是游历的好季节,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于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三是饮酒赏菊。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之时,观赏千姿万态的秋菊,喝几盅菊花酒,也重阳节的乐事。四是食重阳糕。人们把粮食制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谓之重阳糕,而“糕」又与“高”谐音,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门•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早先传说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 后来成为民间习俗,以示五谷丰登。我国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工
12 .小年:
民间有这样一首俗曲:“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那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过去民间祭灶的情景。这天由于特别热闹,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农历新年的“彩排”,所以又称过小年。现在尽管设有在祭灶的了,但每年腊月二十三前后卖的关东糖、至今仍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
中数学必修1综合练习题1
•选择题(共16题)
L 一次函数),二/(x)满足/n (x)] = 16X+15, > ,二/(x)的解析式为( ) k. y = f(x) = 256x + 255 B.卩二/(A)二4x—3
C. y = f(x)二4x + 3    C. y = f(x)二5x + 2
2 •集合  A 二{y|),二a『+5x + 4}, 8 二{y[y = /?x+2}.则()
A. AuB
B.AC\B = 0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捌除
C. (5-Z?)2-8r/>0    C. (5-Z?)2 -8r/<0
3 •已知/(x)二xlnx,则/(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0, +oo)
B. (e, +s)
C. (0, 一)
D. (1 , +s)
______  1 D
4.7(x)二』5x — 8| — 3,其中火・£[彳,+8),则广U) = ()
A. 7-1 (x) = T11
B. 7-1 (x)二
C.广(x)二八- + \
D.尸(幻二三匚
5•函数/(x)二x + ln[g(x)/]为奇函数,则g(x)只可能是()
A.g(x)二11-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B.g(x) = J + 1
至  C.g(x) = DgW =-
厂+X * + X I + 厂X
6•已知/(x)二In* + I) + 2x + I,则方程/(x) = 0的解所在的区间是()
A. (0, I)
B. (一1一一)
C. (一一, 0)
D. (一1一一)
2    3    3
7•函数y二N + ln(x+〃7),(其中me/e)在定义域上为单调递增函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 /77 < 0
B. 〃z<0
C. m < 1
D. /^ < 1
8•已知函数y = /(x)及y二g(x)满足g(x)二气x-, ) + l]M”l为奇函数。则下列
2    1 + x
说法正确的是( )
A. f(x)为定义域上的奇函数B J(x)为定义域上的偶函数
2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