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党的领导人的小故事
案例一:
主席对于有困难的亲朋好友,总是给予无私的关怀与帮助。但这种关怀总有一把看不见的尺子,从不离开某个度。有8个表兄弟,相互之间关系都很好。解放后,曾多次给他们写信,寄钱寄物,并接他们上京。但当他们提出要推荐介绍到北京工作时,都未答应,他说这样做“人民会说话的”。
刚解放那阵,外祖父家的亲戚经常上京看望,有些人回去后非常神气,不把当地政府干部放在眼里。得知这一情况后,给乡政府写信:“……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党与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不应特殊。请你们不要因为文家是我的亲戚,觉得不好放手管理,如有落后行为,应受批评。”一直关照杨开慧的家人,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建国初期曾抱了很大的希望给写信,的回信则是“不要有任何奢望”、“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既感人又不失原则。对待子女,要求他们与老百姓一样,不允许搞邓超是哪里人
特殊化,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谁叫你是的儿女呢?”无论是对待毛岸英的婚姻问题,还是对李讷上学往返、住校、吃饭等问题,都是这一句话。
案例二:
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有十条“家规”: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买饭菜,有工作的自费,没有工作的总理代付伙食费;看电影(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准用招待券;不准请客送礼;不准动用公家的车子;个人生活凡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任何场合都不要讲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面对如此家规,人们除了肃然起敬,能说什么呢?
作为在我党历史上参加过长征的少数女性领导人,邓颖超同志的革命生涯可歌可泣,她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就是这位德高望重的女性领导人,在周恩来同志担任中央和中央政府主要领导人后,却在很长一段时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唯一的原因就是她与周恩来共同制定的“家规”。周恩来与邓颖超相识之初就有一个约定:两个人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机
关工作,但不要在同一个具体单位共事。建国后,周恩来成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凭邓颖超为中国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她完全有资格在重要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再作新贡献,所以,当时,很多人提议邓颖超在中央部门担任要职,但都被周总理否定了,不久,又有人提议邓颖超担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这一提案还得到了的批准,可是周恩来仍然没有同意,他曾说过:“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在政府里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