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领域硕士研究生工程伦理课程建设
1 引  言
工程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未来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渠道,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工程建设的水平
国内工程伦理教育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在工程教育中全面推进工程伦理教育也成为工程界、教育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共识
2 电子信息领域工程伦理课程现状与问题分‍析
目前,电子信息领域工程伦理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如下:
1. 现有工程伦理教材对电子信息领域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够。
国内早期工程伦理教材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工程伦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工程伦理学导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工程伦理学》等。2015年,全国工程教指委组织编写了“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工程伦理》
信息工程就业方向
2.工程伦理与电子信息交叉领域的师资不足。
工程伦理学属于交叉学科,对于师资队伍建设有着较高的要求。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师资队伍人数不足、教师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学水平方法参差不齐等。
3.电子信息领域工程伦理课程的教考模式不成熟。
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无法吸引学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难以对学生形成长远有效的影响。采取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才能真正达到育人目标。目前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撰写学习报告和传统考试,而电子信息领域工程伦理课程不同于其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旨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伦理意识和伦理责任感,注重学生思政水平、道德修养和学术操守的提高,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课程掌握情况。单一的课堂授课和试卷考核模式不利课程质量的提升。
3 电子信息领域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目前多数高校选用201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工程伦理》作为教材,该书前5章“通论”讲解了工程伦理的基础理论,后7章“分论”针对不同工程领域的伦理问题进行了分析。该
教材中第10章所讲的“信息与大数据伦理问题”是电子信息领域的典型伦理问题。电子信息行业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产品层出不穷,导致新的伦理问题不断涌现。因此,电子信息领域专业硕士工程伦理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补充新的内容。课程组面向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前沿,以工程伦理基本理论为基础,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领域热点案例,设计电子信息领域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内容。
1. 工程伦理基础
工程伦理中涉及责任、公正、风险、环境等问题,是各行业工程师普遍面对的问题,是工程伦理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以这部分内容为基础。首先,让学生掌握工程伦理相关概念。然后,阐述工程实践中潜在的风险、安全和责任,强调工程师在工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对人类福祉的影响。之后,讨论工程中的价值、利益与公正;工程创造价值,而利益的分配往往是产生伦理冲突的地方,工程师应关注工程受众中的弱势体,避免不公正的情况。最后,讨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工程师与环境的关系是复杂的,一方面他们可能促成一些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影响。经过工程伦理基本理论方法的学习,研究生了解了工程伦理的主要范畴,建立了基本的工程伦理意识。但是,伦理问题是复杂多样
的,在面对具体的伦理问题时,学生缺少实用的处理手段,通过专业伦理和案例分析进一步加强学生解决实际伦理问题的能力。
2. 自动控制的伦理问题
自动控制技术能将人类从复杂、危险、繁琐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实践和人们日常生活。自动控制技术的伦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战争和就业等方面。1941年建成了自动跟踪雷达系统,用于机炮塔可以自动指向被追踪的飞机,即使飞机被云层覆盖。这是自动控制技术首次用于战争。目前,众多军事装备都大范围应用自动控制技术,杀伤力和威慑力巨大。因此,有必要从伦理学角度引导、规范人类利用自动控制军事装备的行为,使之能够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稳定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将低技能的工人逐步排挤出劳动力市场,最终走向失业。为了解决就业问题,需要保证足够的经济增长水平。
3. 大数据的伦理问题
目前,大数据应用领域越来越多,各种利用大数据进行发展的领域正在协助企业不断地发展
新业务。利用大数据对市场预测,优化营销范围和库存。由于各种数据的高度自由与共享,自然会引发人们对数据安全问题的担忧。大数据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主要包括隐私与安全和数据鸿沟等方面。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甚至社交关系等隐私信息,都可能被泄露,个人隐私将无从谈起。由于部分人能够优先利用大数据资源,造成数据鸿沟,导致贫富差距,会大大加剧社会矛盾。针对大数据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应该确立相应的伦理原则。首先应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此外,数据的存储、删除、使用、知情等权利应充分赋予数据产生者。
4. 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
人工智能是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深刻影响全球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人工智能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将带来很多隐患,引发诸多伦理问题。与大数据技术一样,隐私和安全是首当其冲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如何让每个人拥有并掌控自己数据,如何让人工智能安全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工作也是大家关注的伦理问题。人工智能会逐步取代一部分人的工作,也能够创造新的岗位。针对人工智能引发的伦理问题,发扬“以
人为本”等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探索并解决工程实践的伦理问题,以实现人工智能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4 电子信息领域工程伦理课程教考方式设计
教学对象是电子信息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目标是使得学生掌握工程伦理的基本规范,提高学生的工程伦理责任感和工程伦理决策能力。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如下难点:第一,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学生认为工作中涉及到的主要是技术问题,而技术具有客观性,决策是管理者的问题,自己距离工程伦理问题很远;第二,学生的研究方向不同,关注伦理问题的角度不同;第三,学生往往被动听课,学习效率低,课程很难对学生形成长远的影响。因此,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主动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容易出现“满堂灌”、学生参与度不高等现象,课堂枯燥,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1. 采用线上“通论”、线下“分论”的混合式教学方式
鉴于工程伦理“通论”部分有优秀的线上资源,学生通过“雨课堂”在线学习工程伦理“通论”的内
容,掌握工程伦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既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线上教学结束后,开展16学时的线下教学,教师结合电子信息专业知识增强学生工程伦理的实践应用能力。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自动控制工程伦理、大数据工程伦理和人工智能工程伦理。让学生能够结合专业背景,利用学到的伦理知识分析具体的工程伦理问题。
2. 线下教学采用热点案例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案例分析在工程伦理教学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等价值观念
3.采用多维度、全方位综合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他们的学习成效、参与程度、完成情况和学习态度等给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以理论教授为主,考核侧重点在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虽然也综合考虑学生的出勤、作业和综合素质等,但是更多是通过卷面的考核来给出最终的成绩。《工程伦理》是实践性强的课程,考核模式应该更加侧重学生对所
学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侧重学生在面对新的复杂工程伦理问题时的决策能力。课程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下课程以案例教学和讨论为主,在教学中应培养和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主要靠试卷来考核,这样既能使考核结果更能体现学生的实际能力,又能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程成绩由线上和线下两大部分构成,二者各占50%,其中线上成绩主要体现学生理论掌握情况,由作业完成、视频观看、讨论、在线测试等部分构成。线下成绩体现学生工程伦理实践能力,根据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情况给定。从学生成绩来看,线上成绩平均分为91分,体现了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认真观看视频,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较好地掌握了工程伦理的基础理论。从案例分析情况来看,学生平均成绩88分,在学习了工程伦理课程之后,学生能够用工程伦理的工具来分析本专业工程伦理问题。可见,多维度、全方位综合考核体系能够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经过系统的工程伦理学习之后,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工程伦理理论并具有了一定的伦理决策能力。
5 结  论
电子信息领域硕士研究生工程伦理课程对于培养电子信息行业工程师的专业自豪感、职业忠
诚度和社会责任意识有重要意义。现有工程伦理课程的教材对电子信息领域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够,师资不足,教考方式尚不成熟。应该以工程伦理基本理论为基础,以自动控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伦理问题为重点的教学内容,把电子信息前沿技术应用案例与常规工程伦理教材结合,打造电子信息领域硕士研究生工程伦理教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 热点案例与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线下课堂授课方式以及多维度、全方位综合考核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在面对新的复杂工程伦理问题时的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