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06044010
课程名称:电子信息专业导论/Introduction to Electronic Information
学分:0.5
学时: 8(实验:0上机:0课外实践:0)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建议修读学期:3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
信息工程就业方向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采取平时成绩、学习报告及学业生涯规划报告相结合的办法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教材:《电子信息工程概论》,杨杰,电子工业出版社,第2版(ISBN:9787121212048)
参考书目: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黄载禄,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电子信息工程概论》,李哲英,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内容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导论是一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概述性、导航性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应明确的认识和了解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内容、培养目标、素质能力要求;明确认识和了解本专业就业方向和学科前沿发展的方向;了解本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在学科中的地位。
主要内容分三部分:
(1)概述部分:介绍专业学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相关领域内的应用;
(2)信息技术简介:对信息技术相关基础导航、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与核心内容;
(3)电子信息技术培养:对专业培养方案的解读。
通过《专业导论》学习,使学生明确的认识和了解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内容、培养目标、素质规格和能
力要求;明确的认识和了解本专业就业方向和学科前沿发展的方向;了解本专业主干课程的主要内容、性质和在学科中的地位。
《专业导论[电]》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044010
课程名称:电子信息专业导论/Introduction to Electronic Information
学分:0.5
学时: 8(实验:0上机:0课外实践:0)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建议修读学期:3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的新生专业教育入门课程、必修课。主要介绍电子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军事、电力系统等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电子信息的发展和现状。
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一新生对所学专业认知模糊,容易产生专业迷茫,容易失去自我学习发展的主动性等问题,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性质、特点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地位、作用和应用,了解专业培养目标、人才素质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大学学习方法,使之能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做好专业技能培养和学习规划。通过科技论文撰写环节,加深学生对电子信息技术和方法的印象,理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服务社会的责任,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给客观世界带来的影响,并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查文献、分析资料以及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应毕业要求:5.1、6.1、7.2、10.3、11.1、12.1)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8学时,主要内容有4个部分。
一、电子信息概述。讲述电子信息的基本概念、电子信息的应用范围和对象等。
二、电子信息的发展和现状。讲述电子信息技术的起源、发展历程、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发展阶段,以及电子信息的现状。
三、电子信息的核心和内容。讲述电子信息技术涉及的基础知识、领域、技术手段。
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结合电子信息专业的培养方案,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习的理论基础、专业基础以及专业课程。最后介绍我校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系的师资、硬件条件、教学成果等基本情况。
(教学基本要求:A-掌握;B-熟悉;C-了解)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段以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主,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并穿插必要的视频教学内容。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课程考核成绩采用平时成绩+期终大作业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30%,平时成绩考核采用考勤、课堂提问相结合的方式;期终成绩考核采用大作业考核方式,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题目查文献,综合资料完成一篇学业生涯规划报告的撰写。期终考试成绩占课程考核成绩的70%。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1.《电子信息工程概论》,杨杰,电子工业出版社,第2版(ISBN:9787121212048)
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黄载禄,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电子信息工程概论》,李哲英,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六、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及相近专业课程指导委员会的教学有关基本要求以及相关专业认证要求制定,并将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协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