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1.交流阅读较长课文的方法。
2.积累有关古人读书求学故事的成语。
3.照样子写比喻句。
4.朗读、背诵《独坐敬亭山》。
教学重点1.结合所学课文,交流阅读篇幅较长的课文的方法。
2.讲讲有关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
3.了解比喻修辞,学会用有特点的比喻句表达情感。
4.积累、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一、交流平台
导语:本单元的课文都很长,这对于我们四年级的同学来讲,阅读起来还是
比较困难的。以后,我们还将会阅读更多篇幅较长的文章。那么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较快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如何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
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讨论交流。
过渡:结合本单元所学课文,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如何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
生1:《小英雄雨来(节选)》全文有六个部分,每部分前面标有序号,故事的内容基本上也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的。我们在阅读时,顺序读下去即可。
生2:《我们家的男子汉》每部分还拟了一个小标题,小标题实际上概括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阅读时,这些小标题对我们有帮助。
生3:《芦花鞋》全文各部分之间采用了空行的方式,这样也提醒我们对各部分的内容有一个把握。
2.教师小结:
这样,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今后,遇到类似的文章,大家也要运用这样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3.拓展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
生1:我在阅读过程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
什么。
生2:有时我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
4.教师总结:
请同学们将交流的记录作整理,分条阅读积累,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灵活运用。
二、词句段运用
1.课本上的成语,读一读。
2.交流展示,这些成语都包含着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请选两三个,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生1:悬梁刺股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有时候读书到了三更半夜很容易打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过来,再继续读书。经过刻苦学习,他后来终于成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
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奋发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过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这两个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个成语,后来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生2:手不释卷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孙权以自己为例,告诉他只要想学,时间总会有的。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手不释卷,最后成了吴国的主将。“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3.课本上的两组句子,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不同感情。
①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②雨来像小鸭子一样......
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①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②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
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讨论交流:
生1:A 组①句将浑身光溜溜的雨来比作“小泥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来的调皮、动作敏捷。②句把从水中钻出来的雨来比作“小鸭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来游泳本领的高超,动作轻松自如。
生2:B 组①句中把人的手比作“鹰的爪子”,形容出敌人的凶恶。②句中把敌人的眼睛比作“恶狼般的眼睛”,看到让人害怕,形容出德军的凶残。
生3:A 组中这些加点的词语,表达出了作者对雨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B 组中这些加点的词语,形容出敌人的丑恶面貌,让人憎恶。
6.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
过渡:上面两组句子实际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是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在日常生活和语文学习中经常会用到,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明确:比喻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一个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事物,叫作“本体”或“主体”;一个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喻体”或“客体”。两个条件:一个是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另一个是两者之间又有某种相似点。通常情况下,本体比较抽象、深奥,是交际对象感到生疏的;而喻体则比较具体、浅显,是交际对象所熟悉的。
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
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7.照样子,改写比喻句。
A B
过渡:上面我们已经了解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实际上,根据拓展想象本体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相应的喻体;反过来,我们可以用富有特征的事物(喻体)来形容和突出所描写事物(本体)的特征,以表达作者的情感。
(1)她跳着轻快的舞蹈。
示例:她跳着轻快的舞蹈,像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舞着,美得让人陶醉。
程门立雪的故事和含义(2)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示例:那个小偷像一头饿狼注视圈里的羊羔一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李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不少古诗,大家能背诵出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的李白;《静夜思》——乡愁满怀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情谊、珍友谊的李白)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板书课题)
2.读题、解题,简介作者。
(1)独:独自一个人。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北。
(2)题意:(我)独自坐在敬亭山上(欣赏风景)。
(3)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3.出示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4.指名朗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5.读古诗,弄懂古诗的大意。
(1)词语释义:
[尽]没有了。[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厌]满足。
(2)诗歌大意:天上的鸟儿都高飞远去了,孤独的云悠闲自在地越飘越远。我静静凝视着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也在看着我,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6.师生互动。
(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意、诗情。学生看图说出相应的诗句,加强记忆、背诵。
①李白去游览敬亭山,首先看到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②李白那么孤独,是因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③我们跟着李白去游览,第一眼看到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④李白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拟人句,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⑤鸟儿和云朵都离李白而去,只有敬亭山陪伴在他身边——(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⑥李白不用问不用答,一切都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发挥想象: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它说:(“敬亭山,你知道我多孤独吗?连云和鸟都遗弃我了”)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对他说:(“李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会遗弃你!朋友,现在只有我俩在一起,你看我,我看你,我们都很孤独。李白,我真为你感到孤独!”)
7.总结。
思考:李白的这首古诗主要描写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这首诗主要写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和喜爱敬亭山)的思想感情。
8.再读古诗,背诵古诗。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语文要素】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一段话。
3.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情彩,并仿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