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
1.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积累“囊萤夜读、悬梁刺股”等6个成语,能选两三个讲出成语里的故事和含义。
3.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情彩,并仿写。
4.朗读、背诵《独坐敬亭山》。
1.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朗读、背诵《独坐敬亭山》。
1.积累“囊萤夜读、悬梁刺股”等6个成语,能选两三个讲出成语里的故事和含义。
2.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情彩,并仿写。
交流总结 拓展应用 读写结合 理解背诵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了解本单元长文章的特点,交流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积累“囊萤夜读、悬梁刺股”等6个成语,能选两三个讲出成语里的故事和含义。
板块一 交流平台,提炼方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进入“语文园地”的学习。(师板书课题)课前先回顾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
生:我们学习了《文言文二则》《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和《芦花鞋》。
师:这三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同学们思考后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的活动一。
活动一:回顾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比较这三篇课文的异同。
课文
程门立雪的故事和含义相同点(文章篇幅)
不同点(文章结构特点)
《小英雄雨来》(节选)
篇幅长,都分成几个部分来写。
用序号区别文章层次
《我们家的男子汉》
用小标题区别文章层次
《芦花鞋》
用空行的形式区别文章层次
(生完成活动一,师指名答并相机指导。)
师:在平时的阅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类篇幅较长的文章,遇上这类文章,我们应该怎样更高效地去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请大家读一读“交流平台”,看看“交流平台”中的小伙伴有哪些好办法。
生:可以把长文章分为几部分,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这个办法不错,分解再串联。(师板书:化整为零)
生:还可以边读边想,读到后面,可以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
师:“学而不思则罔”,边读边想也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方法。(师板书:边读边想)
生:文章太长了,读到后面的时候,还可以返回去看一看前面的内容。
师:瞻前顾后,前后联系。(师板书:瞻前顾后)同学们很会读书,出了这么多阅读长文章的方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
活动二:请同学们阅读“交流平台”,先看看“交流平台”中的小朋友有哪些把长文短读的好方法,然后把你知道的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在小组内讨论讨论,最后将讨论的结果简单地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和提炼。
序号
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第(一)小组意见来源
1√
分成几个部分,逐一理解。
李俊同学
2
列小标题,串联小标题了解主要内容。(合并到1)
冯磊同学
3√
边读边想,可以停下来想想前面的内容。
冯磊同学
4√
读后想前,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返回去看一看。
杨光同学
5√
可以跳着读,抓住主要的部分读。
杨光同学
6
还可以略读,不理解的地方忽略,抓重要部分读。(合并到5)
蔡松同学
7√
重复读,第一遍快速浏览,第二遍有针对性地回读。
蔡松同学
导说小贴士:相同或相似的意见合并成一条。
 (小组讨论,记录,整理,提炼。)
师: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哪一个小组起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整理提炼的方法?
生:我们第1小组的四位同学在“交流平台”提供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交流,一共记录了7条建议。后来大家进行整理,把李俊和冯磊的意见合并,杨光和蔡松的意见合并,最后剩下5条建议,分别是:一、可以把长文章分为几部分,用列小标题的方法阅读长文章,把小标题连起来就是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二、边读边想,可以停下来想想前面的内容;三、读前想后,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返回去看一看;四、可以跳着读,略读,抓重要部分读;五、重复读,第一遍快速浏览,第二遍有针对性地回读。
师:第1小组的组织非常有序,把我们前面在口语交际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到了语文园地,非常棒!而且他们的表达也非常清晰,给第1小组点赞!
师:其他小组有补充的吗?
生:我是第3小组的,我们在第1小组的基础上补充一点,遇到人物关系复杂的长文章时,我们可以先用思维导图画出人物关系图,这样读起来就会简单得多。
师:看起来,你们在阅读实践中摸索出了很多实用的阅读小技巧。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我们平时的阅读中去,这样不仅能提高我们阅读的效率,还能让我们对长文章的理解更透彻。
板块二 积累成语,拓宽视野
师: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勤学不辍的车胤、知错就改的李白,他们的故事后来慢慢演变为与求学苦读有关的成语。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本第99页“词句段运用”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生自由读,师再指名读。)
师:读准了字音,它们的故事和含义你弄清楚了吗?“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我们学过,还有四个成语的故事你们知道吗?请同学们拿出预学单,结合课前预学单,小组交流这些成语的故事和含义吧。(出示课前预学单,小组交流。)
师:首先我们看第一个成语“悬梁刺股”,现在谁能代表小组在全班交流交流?
生:“悬梁刺股”由“头悬梁”和“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头悬梁”:东汉时的孙敬勤奋好学,从早学到晚,很少休息。他为了防止三更半夜读书时打瞌睡,便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梁上,这样一低头打瞌睡,绳子就会扯痛头皮而使他清醒过来继续读书。后来,他成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锥刺股”:战国时期政治家苏秦年轻时,因学问不多,不受人重视,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每当读书到深夜困倦欲睡时,他就用锥子刺大腿,用疼痛使自己清醒过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这个成语现在一般用来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师:你知道得真多!我们一起来看看“悬梁刺股”的故事吧!(课件出示成语故事“悬梁刺股”的视频)
师:谁来说一说“凿壁偷光”的故事?
生:“凿壁偷光”讲的是西汉丞相匡衡勤奋好学的故事。匡衡幼年时因家贫没有烛光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借邻家的烛光来读书,最终成为大学问家。这个成语现在也是用来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师: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最终成了大学问家,是多么励志的故事啊!想看看视频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成语故事“凿壁偷光”的视频)
师:谁来说一说“程门立雪”的故事?
生:“程门立雪”讲的是北宋时有个叫杨时的人,他和好朋友游酢(zuò)相约一起去向当时很有名的大学问家程颐求教。两个人到程颐家时,恰巧程颐正在睡觉。杨时建议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个人就静静地站在门口,等待老师醒来。不一会儿,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他们依然在大雪中等待。当程颐睡醒后发现门外站着的两个人时,他们俨然已成了两个“雪人”。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恭敬求教的千古美谈。(课件出示成语故事“程门立雪”的视频)
师:老师来讲讲“手不释卷”的故事。“手不释卷”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的故事。吕蒙骁勇善战,却不爱读书。孙权劝他多读书,他却以军务繁忙来推脱。孙权便以汉朝光武皇帝刘秀领兵打仗的间隙,仍然书本不离手的例子劝诫吕蒙。吕蒙从此以后发愤苦读。后来,鲁肃见了他,都对他的才干和见识大为赞赏。“手不释卷”是说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释”指放下。“卷”指的是书本。(说完播放成语故事“手不释卷”的视频)
师:知道了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和含义后,我们再来读一读成语,这次读的时候,脑海里要出现这些人物哟!(生齐读成语)
师:现在老师想考一考你们是否都掌握了这些成语。请同学们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三。
活动三:把下列成语的相关信息用直线连一连,再填空。
囊萤夜读        杨时、游酢
悬梁刺股        李白
凿壁偷光        车胤
铁杵成针        吕蒙
程门立雪        匡衡
手不释卷        孙敬、苏秦
(生完成活动三,师指名答并相机出示答案。)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读完这些成语,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发现这些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
师:(师板书:读书求学)学了这些成语,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生:我们要勤奋学习,要想有所成就,一定要勤学苦练。
生: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生:我以后要认真学习,向这些先辈们学习。
师:是呀,这些成语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勤奋。类似的成语还有哪些?在预习中,我们查过资料,谁能说一说吗?
生:我还知道“孜孜不倦”“韦编三绝”。
师:拿出孔子“韦编三绝”的勤奋,加上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我们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呢?希望这些古人的故事能给我们树立一个更为积极、明确的学习观,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在上课伊始,我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中设计的三个问题都是关于本单元课文内容和阅读长文章的方法的。这种简洁的导入方式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导入了新内容,从已知内容发散思考,从“读”到“讲究方法读”,做到了温故知新,激发学生“学”,而又指导其“会学”。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们在发现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享受自我成长的快乐!
设计意图
课堂上提出的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是理论性的,光凭说教,学生是不能融会贯通的,必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去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阅读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读懂更多的文章。
设计意图
本板块在教材所给内容的基础上,拓展了几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意在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激发学生刻苦学习。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情,并仿写。
2.朗读、背诵《独坐敬亭山》。
板块一 学写“比喻句”,提高语用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与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你们记得多少?谁能试一试看你一口气最多能说几个?
生: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铁杵成针、程门立雪、手不释卷。
师:你一口气说出了这么多成语,给你点赞!希望这节课同学们继续拿出悬梁刺股的干劲,投入到学习中来!(师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看这两组句子。(课件出示“词句段运用”第2题)男女生比赛读一读,男生读第一组,女生读第二组,试一试吧!(男女生比赛读)
同学们读得很好,想一想:句子中加点的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是呀,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是两组句子读起来感觉完全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生:加点的部分虽然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是表达的感情不一样。
师:请结合句子具体说一说吧!
生:第一组句子中的第一个句子加点的部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来的机灵。第二个句子中加点的部分赞扬了雨来游泳本领高。这一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都表达了作者对雨来的喜爱与赞扬之情。
师:第一组的分析很具体,谁来说一说第二组句子?
生:第二组句子中加点的部分形象地刻画了敌人的凶残,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憎恶与痛恨。
师:同学们,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句子。请同学们从《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中这样的比喻句,摘抄下来,并说说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完成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生完成活动一)
师:到了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
师:谁给大家说一说你到的句子?
生:我的是:“一只胖胖的小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我的体会是这句话将小手比作活鱼,既表现了“男子汉”的可爱,也表达了作者对“男子汉”的喜爱。
生:我到了这样的句子:“那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我的体会是这句话将芦花比作鸭绒,既体现出芦花鞋的柔软、蓬松、温暖,又表现出作者对芦花鞋的喜爱。
生:我到的句子是:“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我的体会是这句话将鞋分别比作鸟窝和鸟,表现出作者对芦花鞋的喜爱之情。
师:原来比喻句中蕴含着这么多秘密,同学们很会读书体会。它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爱憎分明。请同学们看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的活动二,我们也来试着学写比喻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吧!(师板书:比喻句的秘密 生动形象 爱憎分明)
活动二: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的情感,试着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爱憎。
1.她跳着轻快的舞蹈。
示例:她像一只美丽的蝴蝶,跳着轻快的舞蹈。
2.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示例: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就像老鼠瞅着灶台上的美食。
师:读活动二中的这两个句子,你们能读出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吗?
生:读第1句话,我感受到小姑娘内心应该是轻松愉悦的,她沉浸在舞蹈的世界中。
生:读第2句话,我感受到小偷的贪婪,他很想要那些珠宝。
师:同学们的感受很对!你们能不能将这两个句子改成比喻句来表达感情,使人物的心理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呢?
生:她像一只美丽的蝴蝶,跳着轻快的舞蹈。
生:那个小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就像老鼠瞅着灶台上的美食。
师:很好。用比喻句来描写事物的特征,能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渲染景物,能让景物具体可感;用比喻句来表达感情,能让自己的爱憎更加分明。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积累更多的比喻句,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相信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板块二 诵读古诗,体会情感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课件出示古诗《独坐敬亭山》,同时播放朗读音频。)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古诗。(生自由读,师再指名读。)
师:“敬、亭”这两个字都是后鼻音,要读准。再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这首诗是五言绝句,朗读节奏是“二三”停顿,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生齐读)
师:要读懂这首诗,我们先来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敬亭山在宣州(今安徽省宣州市),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今安徽省宣州市),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漂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师:知道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意思。请同学们边读边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生边读古诗边理解诗句。)
师: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生:我读懂了第一、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的意思是众多;“孤云”是孤零零的云;“独去”指独自飘去;“闲”指悠闲。我仿佛看到了鸟儿们都高飞远去,一片孤零零的云悠闲地飘浮在空中,越飘越远。
生:我读懂了第三、四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厌”指讨厌,厌恶。我觉得这两句诗的大意应该是: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的,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啊!
师:这是一首写景诗,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诗人以动衬静,烘托了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写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理解了诗意,你们能想象画面,背一背这首诗吗?(生先自由背诵,师再指名背诵。)
师:背着,听着,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独坐敬亭山时孤独的身影。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和柳宗元的《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两首诗中都有一个“独”字,都是写景寄情,都有独游的情趣,也有深含在其中的旷世的孤独。请同学们看第2课时的课末固学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江雪》。(出示课末固学单,生读。)
师:如果让你们给《江雪》配上一幅画,你们会画些什么?
生:白茫茫的大地和被大雪覆盖的江河。
生:我还会画上一个披着蓑衣的钓翁,独自坐在一叶扁舟之上。
师:《独坐敬亭山》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更是自己在孤独中的豁达。《江雪》描写了一幅壮阔凄寂的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洁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展现出极端的寂静与绝对的沉默,而孤舟之中垂钓的老者,又使人豁然开朗。这两首诗表面上是写景,其实是诗人在抒发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两首诗放在一起,多读一读,你们会读出古诗特有的意蕴。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引导学生读好句子开始,在读中引导学生发现句子表达的情感不同,一褒一贬,然后引导学生再读句子,读出句子不同的情感,进一步体会比喻句的表达效果。进而引导学生仿写比喻句,强化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不同的感情的训练。这样的训练不是以知识的灌输为目的,而是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我发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在教授“日积月累”时,我针对古诗的特点,结合写作背景,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自由交流,给其充分的理解、感悟空间,并趁热打铁,代入或想象画面,让学生尝试背诵积累,巩固理解,感受诗人的心境。最后拓展学习相关古诗,进一步感悟情、景、人和谐统一的意境,发散学生学习的思维。
设计意图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板块的设计目的就是力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提高能力,体验成功。
设计意图
本板块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主要通过反复诵读诗句,让学生自读感悟诗句意思等方法,帮助学生很快地背诵诗句,达到积累的目的;同时拓展相关写景的古诗,培养学生“从一点想开去”的学习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