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一等奖创新教案
四下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2.积累“囊萤夜读、悬梁刺骨”等6个成语,能选两三个讲出成语里的故事和含义。
3.体会不同比喻句表达的不同感彩,并仿写。
4.朗读、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
【核心素养】
语言应用:与同学交流怎样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学会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思维能力:体会比喻句的作用,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
审美创造:学习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激励自己在学习道路上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回顾梳理长文章的特点和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
2.体会比喻句表达的不同彩,进行词句段运用的练习。
3.学习古诗《独坐敬亭山》。
难点:体会比喻句表达的不同彩,进行词句段运用的练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回顾方法
教师导入:同学们,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阅读了故事,锻炼了口语交际,还进行了习作练习,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本单元的学习,一起走进快乐的“语文园地”。
在平时的阅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类篇幅较长的文章,遇上这类文章,我们应该怎样更高效地去阅读呢?
学习交流平台
我发现本单元的课文都很长,而且都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写的。《小英雄雨来》用序号来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芦花鞋》用空行的方式。
这样,我们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今后,遇到类似的文章,我也要运用这样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我在阅读过程中,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
有时我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
1.在交流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说清以下几点:
(1)长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阅读长文章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4)你有什么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2.我在读《小英雄雨来》的时候,因为文章太长了,读了后边的内容就忘了前边的内容,后来我就一部分一部分地读,读完一部分就把主要意思总结一下,几部分的主要意思合起来就是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3.《芦花鞋》采取空行的方式把几部分内容分开来。读完一部分,我就给这部分列出小标题,这样就能很快掌握全文的主要内容了。
4.在读长文章的时候,我经常会想一想,前边的内容讲了什么,接下来会讲些什么。我觉得这样做有助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5.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阅读过程中,有时要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的内容,想想讲了什么。
有时忘了前面的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
6.你还知道哪些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〇略读,只需要掌握文章的大意和纲目,不要一字一句地琢磨。
〇快速默读,一目十行。
〇跳读,只要抓住文章的主要部分,选读某些自己想要看的章节。
这些阅读长文章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阅读。我们要学会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我们平时的阅读中去,这样不仅能提高我们阅读的效率,还能让我们对长文章的理解更透彻。
词句段运用
1.自读成语,读准字音。交流讨论,弄清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交流这些成语的故事和含义
囊萤夜读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 程门立雪 手不释卷
囊萤夜读
晋代的车胤小时候因家境贫困,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于是,他去了一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晋代的孙康家里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人们常把车胤囊萤夜读和孙康映雪读书合称为“囊萤映雪”。表现了刻苦学习的品质。
悬梁刺股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到晚地学习。到了三更半夜,学习时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就会扯头发,自己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过来而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每当疲倦到打盹的时候,他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种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从而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读书。
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
个洞,让邻家蜡烛的光亮透过墙洞照在书上以便自己读书。
县里有个胸无点墨的大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用书资助匡衡。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凿壁偷光”也叫“凿壁借光”,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铁杵成针
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程门立雪
有一次,学生杨时和游酢(zuò)来拜见程颐,想问他一些问题。但是杨时在窗户外边看见他的老师在屋子里边睡着了,不忍心打扰老师,于是他站在门外边,静静地等着老师醒过来。这时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没有走,在雪中站立着,过了一会积雪已经有了一尺厚了,这时候他的老师醒了过来,杨时这才走进屋内。此时程颐看见杨时已经变成了一个“雪人”。后来杨时也成为了天下闻名的大学者,这件事成为尊师重道的典范。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程门立雪的故事和含义
手不释卷
《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脱说军事务繁忙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对吕蒙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意思是意谓光武帝刘秀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