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医案
因法之名的演员巧用麻黄煤气中毒
刘某,男,44岁。1980年孟冬煤气中毒,其亲属发现时已昏迷不醒,手撒遗尿,呼之不应。急送某医院抢救后苏醒。醒后头晕头痛,胸中闷窒,烦躁不安,恶心欲吐,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精神恍惚。翌日晨起,诸症不减,邀余诊治。舌苔白腻,脉沉弦有力。辨证为余毒内伏,神明受扰。治宜宣通气血,祛毒外出。乃试投麻黄汤,处方:麻黄、生甘草各15g,桂枝、苦杏仁各10g,服药1剂,通体大汗,精神清爽如常人。
按:煤气余毒内伏,须有外出之路。麻黄发汗利水,宣通气血,驱散毒邪。徐大椿谓其“轻扬上达,无气无味,乃气味中之最轻者。故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凝痰积血之中,凡药力所不能到之处,此能无微不至。较之气雄力厚者其力更大”(《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邪毒内伏,使阳气内郁。桂枝通经脉,助心阳,阳气伸展则邪无所居;苦杏仁调畅气机;生甘草泻火解毒。纵观全方,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毒素排出之功用。
杜达权老中医冬温变症治验举隅
先父杜达权是广东省东莞市名老中医,从医4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复杂多变的病证,辨证准确,用药精到,疗效显著,现录冬温变症验案1则,供同道参考。
张某,男,51岁。因冬季下乡采购时发病,初起即高热烦渴,头痛如劈。病经1周,前医皆称冬温时邪,遂苦寒迭进,然不但无效,反日益加剧。后延先父诊治。诊见:全身发热如烙,头痛剧烈,面泛红,舌红、苔黄,脉洪大滑数,但重按时乏力。患者精神亢奋,躁扰不宁,呻吟枕席,尤其烦渴引饮,且喜热饮,1昼夜饮水达10壶。近3昼夜未有片时安睡,日夜除渴饮外,一切食物均不欲下
咽,大便4天未解,小便黄,且时要冷水浇头部,或以玉石瓷枕等按摩头部方舒。查前医所处方药,有凉膈散、白虎汤、承气汤、竹叶石膏汤、龙胆泻肝汤等,多为苦寒清火之剂,服后无效。根据症状表现,似属阳热现象,而细思其脉虽洪大,但重按乏力,当是实中寓虚;且过服苦寒劫夺,反致龙雷火炽,奔腾上越,已变生坏证,与冬温本证截然不同,且渴喜热饮,服凉药而火愈炽,与王太璞所云: “热之不热,责其无火,寒之不寒,责其无水”相近似。治当仿古人“导龙归海,引火归原”法。方予附桂八味丸加味。处方:附子、牡丹皮、山茱萸各10g,肉桂()3g,熟地黄、茯苓各25g,泽泻12g,山药20g,龙骨、牡蛎各30g。服药1剂,当晚安睡3小时,烦渴渐减,次晨精神亦稍见宁静,头痛减轻。仍守原方加西洋参15g以扶元生津,水煎2次早晚分服。3天后症状大减,食欲渐开,嘱少食多餐,缓缓培养,守方再进。第5天又因着凉感冒,寒热如疟,此是大病初解,正气尚虚,正邪交争之象,遂拟东垣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党参30g,黄芪、龙骨、牡蛎各25g,白术、白芍各15g,当归、柴胡各10g,升麻4g,陈皮、炙甘草各5g。服药2剂后,感冒症状亦退,精神日渐恢复。惟病经半月,元气大耗,形体瘦弱,神疲乏力,须作善后调摄,以竟全功。处方:高丽参10g,熟地黄、枸杞子、沙苑子、山药各20g,菟丝
子12g,冬虫夏草、茯神、龙眼肉、大枣、何首乌各15g,黄芪25g。以此方加减出入,调摄半月,恢复如常。
按:冬温属急性热病,雷少逸《时病论》云:“冬温虽发于冬时,然用药之法,与伤寒迥别,
盖温则气泄,寒则气敛,二气本属相反,误用辛温,变症叠出矣。”故冬温,近人皆宗温病学说,以辛凉开肺为主,或疏表或清里,辨别新感冬温与伏邪,随症用药,是为正治。唯病名虽一,而人体禀赋,各有不同。中医治病,重在辨证,强调整体,故处理同一病症,遣方用药,也有很大的差别。如墨守成规,稍有不慎,则变证丛生。如本例冬温误治变症,症状如此之重,实属少见。
故在治法用药选方上,完全超出温病范围,仿“导龙归海,引火归原”法,方用附桂八味丸加味治之,症状大减,续以健脾补肾之法善后而收全功。可见中医治病在谨守病机的基础上同病异治的特点。
杜江成
曲竹秋教授瘿病的临床经验-1
曲竹秋教授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近40年,在运用中医药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研究方面,成绩尤为突出,现仅就曲师瘿病的独到之处,整理介绍如下。
“瘿”又称“瘿气”,其名首见于《尔雅》,许慎《说文解字》也有“瘿者,颈瘿也”的记载。由此可见,中医的“瘿病”是指发生在颈部喉结处的疾患,相当于现代医学甲状腺肿大的一类疾病,包括甲状腺瘤、单纯性甲肿、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 等病,统属“瘿病”范畴。曲竹秋教授经多年潜心研究,认为瘿病的发生与肝疏泄功能失常有关,因此确立从肝论治的原则。
1 肝与瘿病的关系
关于瘿病的成因,历代医家论述颇多。《诸病源候论》指出:“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济生方》曰:“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症焉。”《外科正宗》又说“瘿瘤之证,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浊而成。”从古代记载瘿病的病因来看,主要是忧恚怒气,气滞痰凝血瘀所致。曲师经多年临床观察,瘿病患者大多有郁怒病史,说明此病与精神情志因素有关。而肝的特性是主疏泄条达,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及调畅全身气机,协助脾胃消化、脾气散精。肝为刚脏,喜条达舒畅,既恶抑郁,也忌太过。其经络“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后上吭嗓,连目系”。凡因情志不遂,忧思恼怒等情志变化,都可引起肝木疏泄失常,木不疏土则脾不健运,痰湿内聚,气机不畅,血滞为瘀,肝气挟痰、挟瘀循厥阴之脉上逆,聚结于颈,留而不去,则成瘿病。肝与五脏在生理上相
互联系,如水生木、木生火、金克木、木克土;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如肝木乘脾、木火刑金、水不涵木、木郁化火生风等。由于所累脏腑不同,临床表现亦不相同,因此瘿证,要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
而辨证施治。但瘿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所致。因此针对这一病机,确立了从肝论治的原则。
2 瘿病论治
瘿病包括的疾病较多,曲师对其中“单纯性甲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机能亢进”3种疾病认为虽均与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有关,但又各有不同。单纯性甲状腺肿是肝失疏泄,痰气互结;甲状腺腺瘤是肝失疏泄,气、痰、瘀血相结;甲亢是肝失疏泄,肝阳亢盛,痰火聚结,其转归都循经上行于颈部,由于三者病理变化不同,因此治法、方药亦有区别。
2.1舒肝理气、软坚化痰单纯性甲状腺肿
单纯性甲状腺肿,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是由于碘缺乏或代谢障碍所致的甲状腺代偿性肿大,对于本病的病因,祖国医学有相当的认识,《吕氏春秋》曰: “轻水秃于瘿人。”《诸病源候论》云:“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做瘿病,动则增患。”以上所论,虽未言明本病是缺碘所致,但已认识到地区水土中缺少机体所需某种物质,在“动则增患”这一气机失常的情况下,方能发生。据此曲师认为本病的发生,是与缺碘的外因有关,但起决定作用是肝失疏泄这一根本内因。否则同居一地,同饮一水,而有患病与非患病之分。亦有居于沿海之地,饮食中并不缺碘而患此病者,因此还是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故应从肝论治,疏解气机,化痰散结。常用舒肝药如柴胡、青皮;化痰药如大贝、瓜蒌、海浮石;
软坚散结药如夏枯草、山慈菇、昆布、海藻等。昆布、海藻、海浮石皆为海产药物,既能软坚散结,又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既应本旨,又合现代科学。
2.2舒肝理气、祛瘀化痰法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腺瘤是发生在颈部的良性肿瘤。《外科正宗》说:“夫人生瘿瘤之证……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浊而成。”《杂病源流?犀烛》曰:“瘿瘤者,气血凝滞,年数深远,渐大之证。”是说瘿瘤的形成,与瘀血、浊气、痰浊凝滞有关,且生成时间较长,与甲状腺腺瘤特点极为符合。曲师认为该病仍与肝失疏泄有关,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运不佳,痰湿内聚,气机不畅,血脉不行,血滞为瘀,气、痰、瘀互结,循经上移,凝结颈部为瘤。还应从肝论治,在舒肝理气、化痰散结的同时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在前方药的基础上加桃仁、红花等。由于“年数深远”,故时间较长。
2.3酸泻肝木、软坚散结法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亢系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腺泡细胞病态分解过量的甲状腺素,随血循环进入组织器官中,因而出现多食、多汗、面部烘热、消瘦、疲倦乏力、心悸、口渴、甲状腺肿大、突眼、烦躁、抑郁、手舌颤动、腹泻等组织代谢增高,神经兴奋性增强的一组全身症状及局部病理体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影响多系统、进行性加重的内分泌疾病。
目前,关于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通常认为是由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垂体甲状腺轴失常,或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产生长效甲状腺刺激素,导致甲状腺分泌过多而引起糖、脂、蛋白质、水盐、维生素代谢的紊乱,及循环、消化、造血、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紊乱,其病理极其复杂。
曲师针对该病多脏腑受累,临床症状多,病理复杂的特征,充分运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和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出其根本原因是郁怒伤肝,肝失疏泄,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由于长期恚怒忧思,久郁不解,或突受精神刺激,情志不遂,导致肝气不舒,疏泄失常,气机不畅,水湿停聚,肝气挟痰循厥阴肝经上行,聚于颈部,留而不去。若肝气横逆,木克脾土,脾失健运,痰湿内停,顺势下行则大便泄泻。若肝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