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游记抒情散文(共10篇)
篇1:黄山游记抒情散文
黄山游记抒情散文
1月1日,我们从济南出发,坐了八九个小时的大巴车,于暮苍茫时分抵达了安徽黄山脚下的汤口镇。
黄山游 翌日天蒙蒙亮,我们就起床,洗漱,用餐。太阳尚未露脸,我们已经抵达汤口汽车转运站,准备在这里乘汽车进山。
本来以为我们起得够早了,想不到汽车转运站已经人声鼎沸,十分热闹。八点左右,我们乘坐的中巴车上路了。汽车经过黄山南大门,不久就开始爬盘山公路。盘山公路不宽,似乎刚刚能错开车,中巴车左转右拐,我们像在悬崖边跳舞,有点惊心。当车窗外的翠竹渐渐地稀落,黄山松成为山上主角的时候,我们到达了云谷寺。下了车,领队说,咱们乘缆车上山,这样可以保存些体力,山上那么多景点走下来可不容易。下午四点咱们慈光阁集合下山。我们一起来的游伴中有几个体力好的年轻人选择了爬山,他们准备晚上在山上过夜,第二天早上看日出。
由于正值元旦小长假,黄山游人较多,我们排了半小时队才上了缆车。
随着缆车的逐渐升高,黄山美景就像一幅画卷徐徐展开。缆车最初经过的石坡上,松树比较多一些,像人工栽种的一般均匀。可是那么陡峻的石坡上人站立尚且困难,也不知道人们是如何爬上来栽树的。当然也不排除这些松树是自然生长的。看那翠绿的松叶,表明它们活得还算滋润,而且姿态挺拔直立,像威武的士兵迎接游客的光临。还令我感到不解的是,石坡上基本无土,松树们是怎么活下来的呢?与我同缆车的一位游伴说,黄山一年之中雨雾天气接近300天,不缺水分,再说黄山松根系比较发达,能扎进很深的石缝里吸收养分,所以它们才能长得这么好。我点点头觉得有道理,心里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到白鹅岭,下缆车,只见周边奇峰森列,怪松满眼,景罕见。领队说,我们今天碰到个大晴天,一点云雾也没有,观景太便利了。如果遇到大雾天,就只能“低头看路,抬头看雾,两边看树。”到了石笋矼,见几座石峰兀立于深壑之中,但每一座石峰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是有若干的小石峰共同组成。它们有的尖削如箭,有的敦厚像笋,有的上下粗细不一,也说不清像什么。尤其是峰体上点缀的许多大大小小,粗粗细细,奇形异状的怪松,使得石峰顿时鲜活生动起来,就像一个硕大的'盆景似的。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经两登黄山,且几次三番到石笋矼,对石笋矼一带的景恋恋不舍,赞美有加。
始信峰与石笋矼毗邻,仅一壑相隔。通往山峰的路边相距不远有两棵怪松:一曰黑虎松,枝干粗壮挺拔,翠冠平铺似浓墨,从高处俯视就像蹲踞一黑虎,是黄山十大名松之一。另一怪松位于始信峰下不远处,名连理松。不足2米高的木本上生出两个并立的松枝,粗细高矮都差不多,挺拔直立,直插云霄,像一对恩爱的情侣似的。据说有四百五十年的树龄了。攀登始信峰须经过一小桥,桥北头有棵接引松,一根横枝直抵桥南岸,似乎像在接引游人似的。树并不高,约4米,粗30公分,别看这么棵不起眼的怪松,经专家测定树龄已超过了5。徐霞客在《黄山游记》里也有记载。不过那时小桥只是一棵树而已。后来是木桥,现在变成了石桥,名渡仙桥。过桥后由于小路狭窄,游人仍需扶此树过桥登峰。峰顶面积较小,巨石参差,三面临壑,险峻异常,观景绝佳。关于始信峰名称的来历,据说古时一名人来游黄山,到始信峰方才相信黄山美景天下无双。我刚站到峰顶上,一阵山风忽至,冷飕飕的,却恋于美景仍不愿下来。
下了始信峰,去北海路上,是下坡路,比较缓。到北海,有心去狮子峰看看,但因其处于休养期不开放未能如愿。
继续往西海景区转移,路比较缓,没有拔高,比较舒服。一路上见到的怪松较多,有棵团
结松,一根本上生出五根枝干,且粗细比较均匀,并列而立,紧紧依靠,天下罕见,绝世仅有。
到了西海大峡谷,站在崖边上,俯瞰深壑,两边悬崖陡立,石峰罗列,比石笋矼毫不逊。有游客说,西海大峡谷的云海十分有名,可惜今天黄山晴日,云雾遁形,云海自然看不成,比较遗憾。峡谷东崖远处,有一石峰,名妙笔生花,宝塔一般耸立。峰顶上面生一棵松树,像笔锋似的,甚为奇特,颇有韵味。远眺峡谷,一条悬空栈道飞龙一般紧贴在直立的崖壁上,胆小之人肯定不敢上去行走的。崖畔有一亭,名排云亭,建于1935年,约长6米,宽4米,高3米,全部用条石构造,因为平时见云雾都从此处生出,故名。排云亭前面悬崖边上有栏杆索链,上面挤挤挨挨挂满了铁锁,据说此为爱情锁,多为情侣所为,有的已经锈迹斑斑,也是一景。沿峡谷边往西有游道,我们几个同伴一起前往探幽。经过一斜洞,沿台阶下去一截,见头顶有露天之处,阳光洒下几缕,顿时亮堂许多。未走到尽头,一道铁门锁住去路,门上有告示云,大峡谷因冬季维修暂不开放。原来此为通往大峡谷之路,不见告示,我们还真不知道呢。据说游览大峡谷没有一天的时间根本不够。我们本来也没有去大峡谷游览的打算,乃回返。
从排云亭回返一段路,继续南行,爬山,半小时后抵达飞来峰。飞来峰上有一巨石,立于悬崖边上,从不同的视角看,形状也不相同。从北面仰眺,石峰比较粗短一些,像个仙桃,顶部略倾于悬崖。待近前再看,飞来石明显高大了许多,约高十几米,粗八九米,一九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片头中出现的那块石头就取景于此。如果要近距离观赏石头,需要登上路边五六米高的一块高地,有台阶通达。但台阶比较窄,两个人不能并排。我登上去后,左看右看,摸摸石头,见石头东侧有俩刻字:画境。不知何人所写。西侧紧挨着悬崖,有栏杆保护游客安全,空间仅容得下一人,我挤过去看看,俯瞰深谷,森森然,深不见底,眼前景如画,石刻所言非虚。仰视,觉得石头蛮高大,有点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北面有游客拥塞,我就没过去添堵,不知道是否与东侧相通。回到路上,从高处俯瞰石峰,也就是电视上出现的镜头,觉得石头很美。
前面不远抵达光明顶。山顶上比较平缓,最高处的一座建筑物顶上有个大圆球,好像是个气象站。因为山顶比较平缓,所以一点也觉不出这里高峻危险,其实这里是黄山第二高峰,仅比第一高峰莲花峰矮4米,海拔高达1860米。站在光明顶上,南面是前海,有两座高峰并立,左面一座是天都峰,右面一座是莲花峰,用肉眼难以辨明孰高孰低。两座山峰景区实行轮换休养,不向游人开放,现在轮到莲花峰休养了。据说天都峰现在也临时关闭,我觉得景
区可能主要是从安全方面考虑的吧。景区为游客安全着想,也不能说不对。不过游客来一次黄山,两座著名的山峰都不能登顶观光,是比较令人遗憾的。有的人或许还有以后,但有的人可能就没有了。这时已经12点了,大家都饿了,于是拿出随身自带的干粮,填饱肚子,然后继续赶路。
往西到鳌鱼峰。因峰顶巨石像张开大口的鳌鱼,故名。鳌鱼峰下面是一条台阶坡路“一线天”,两壁高耸直立,宽容不下两人并行。尤其是西面石壁内倾,像马上压下来一般,令人恐怖窒息。到了坡路底部,仰视石壁,见一块巨石在石壁上方凸起高悬,似坠非坠,尤其骇人。我觉得像是逃过一劫似的,迅速通过了一个比较浅的洞穴。出洞,往东南仰眺,莲花峰高悬天际,峰顶几块巨石参差,犹如盛开的莲花瓣儿似的,大概莲花峰名来源于此吧。前往莲花峰的路好像有两条,一条为“一线天”,石壁下半部是道石阶,像天梯似的从山半腰挂下来,山顶部有道狭窄的缝隙,仰眺可见一缕“一”样的天空,“一”中间还塞了块巨石,远远就可看到。“天梯”上挤满了人,像个直立的“1”。莲花峰不开放,我不知道这些游人上去做什么。另一条路右拐,也是从光秃秃的石壁上开凿出来的石阶,这就是著名的百步云梯。远远看去,众多的游人在光秃秃的巨大石壁上像一条长蛇一般往山上蠕动,看得人心里慌悚不堪。石阶不宽,有的地方仅容一人通过,且坡陡阶滑,极其危险。好在边缘上有栏杆,给游人以
安全感,否则很多人不敢攀登。
过了玉屏索道,有同伴觉得累了,就近乘索道下山。我觉得上山坐了索道,下山说什么也得徒步,不然就会觉得白来一趟似的。不觉就到了玉屏峰,迎客松优雅地站在那儿迎候八方来宾。迎客松树龄有800多年,现在是黄山一级保护植物,一天24小时有专人看护,是不争的国宝。她还是黄山的象征和标志,出镜率甚高,名气很大。这里游客十分拥挤,大家都在争相与迎客松合影,好像不跟迎客松合个影就像没来过黄山一样,我也有这种感受。我让同伴给我和迎客松合个影,但镜头里想没有不认识的人很难,结果照了几张,看看里面,几乎每张里面都有陌生人与我合影,尽管他们根本不知。
合影后,我们一伙人开始下山。两个小时后,我们到达慈光阁。古时候叫慈光寺,更早的硃砂庵,不知道为什么改叫慈光阁了。不过现在的慈光阁已经灰瓦白墙,画栋雕梁,早已不是徐霞客游黄山时的茅庵了。
篇2:黄山游记
黄山之奇,时时使我震惊,时时使我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一座黄山,竟能和五岳相媲美,我慕名而来。仅仅在缆车上,我就初领黄山之壮美。
——题记
一上缆车,向前远眺着,黄山便深深地烙进了我的记忆。在我前方的,是一座座或绿得青翠,或黄得朴实的山头,连绵起伏,我不禁怀疑山无穷无尽。山脉之中,几朵白云飘来飘去,一会儿隐没了这座山,一会儿又露出了那座山。于是,周围之景无时无刻不在变换。真让人懊悔不多长些眼睛,把这一切看个够!
缆车缓缓上升,云雾愈来愈浓。很快,我们进入了白的世界,我不禁。恍惚间,我仿佛上了天庭,正在半空和虚无之中享受着莫大的快乐。手搭起篷,我简直就是孙悟空,正徐徐地飞。一大阵云雾飘到我面前,我不禁伸手一抓,纯白的空气,从我指缝中溜出,我陶醉地望着四周、眼前的白,身心极度放松,似乎也融化在了这如梦的烟雾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云雾渐渐散开,山、石又影影约约露了出来,我这才仔细观看,山上,层层叠叠的松,惊心动魄的悬崖都牵动着我的心。松树似乎是一大快一大块的暗绿薄饼,一层一层铺在山上。我呆呆的看着,每一根松针都似乎清清楚楚,每一根枝条末端都似乎是一把打开的微型扇子,风一吹,它们便使劲扇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