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进入“快车道”,抵债资产持续增加、大量积聚。人民银行B市中心支行针对抵债资产现状,选取B市13家1法人银行开展了专题调查。调查显示,被调查机构中全部高风险和问题银行曾在历史最高点达10家。2022年2季度,央行评级仍有5家被评级为高风险和6家被认定为问题银行2。被调查机构面临大量抵债资产持有超期,资本占用大幅增加,资本充足率等主要监管指标承压,综合实际情况和政策导向要求,在分析抵债资产处置困境产生原因基础上,有针对地研提疏理抵债资产“堰塞湖”政策建议。
一、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总量快速增长,规模普遍增大。2018年以来,被调查机构存量抵债资产规模从2017年12月末的3.41亿元,增至2022年6月末的48.85亿元,增长已超14倍,年均增长率70.6%。其中,农合机构抵债资产规模最大,合计已超40亿元,占比达83.89%,余额最大的一家信用联社已超18亿元。
(二)房产类为主导,市场处置率低。2022年6月末,被调查机构抵债资产中不动产类39.84亿元(其中房产类39.78亿元、土地类0.06亿元),占存量抵债资产81.56%,其房产类占81.43%,且占不动产类资产高达99.85%,主导为房产类,且占比最高;动产类9.01亿元(其中设备及车辆类0.06亿元、商品类0.32亿元、权利类8.63亿元)。房产、土地类抵债资产在接收、持有、处置阶段涉及大量税费,处置程序复杂,处置成本高,且部分抵债资产存在产权瑕疵,处置难度较大。据调查,某农商行存量的房产类抵债资产8.26亿元,其未过户7.83亿元,占比高达94.79%。动产类抵债资产通常专用性强、流通性差,市场交易空间受限,
以酒水、日用品居多,质量无法保证,贬值速度快,市场认可度低。统计显示,2022年上半年,被调查机构累计处置抵债资产仅2404.3万元,与同期相比累计减少了4798.6万元。
(三)抵债物变现难,变现损失率高。调查显示,抵债资产主要集中于房产类,金额较大、价值高估等问题较普遍,常出现多次流拍,且法院以流拍价作为抵债价格裁定,与最终处置价格产生一定折价,造成变现损失。经调查,一宗设备厂房经两次流拍后,2019年某农商银行按评估价56%接收该宗抵债物(总价794.83万元),2020年通过内蒙古产权交易平台仅240万元出售成交,并支付服务费2.88万元,该宗抵债物变现损失高达69.4%。综合考虑抵债资产现状,法人银行通过接收抵债资产压缩不良资产,但现实很难实现等额货币资金回流。调查统计,被调查机构2022年预计总体处置抵债资产37宗、6.55亿元,预估损失1.63亿元,预估损失达24.9%。
(四)有效买方市场不足,影响处置进度。反复疫情对经济产生较大冲击,社会投资热情下降,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低,程度上升,导致规模较大、占比较高的房产类抵债资产短期内难以处置。由于折旧、破损等原因,机械设备类、商品类、权利类抵债资产更难到有效买家。经统计,被调查机构2022年上半年累计处置抵债资产仅占预计处置任务的3.85%,处置进度极其缓慢。
二、对法人银行的主要影响
过户税 (一)超期未处置规模大,推高风险加权资产。2022年6月末,被调查机构超2年未处置抵债资产余额达20.08亿元,占全部抵债资产41.11%。按《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规定,抵债资产需在“2年内处置完毕”,未处置部分将按12.5倍权重计算风险加权资产,直接拉低资本充足率。以2022年6月末数据推算,被调查机构全部按1250%调整风险系数后,资本充足率平均下降5.46个百分点,将面临有10家机构低于10.5%监管标准,其中5家将低于5%,个别机构甚至可能重返“高风险”序列。
(二)减值准备计提缺口增大,法人银行违规风险加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抵债资产超过法定处分期限3,其风险权重高达1250%。部分法人银行鉴于超期未能处置抵债资产将违背相关规定要求,未按风险权重如实计提风险资产。调查统计,2022年6月末,被调查机构抵债资产应计提减值准备6.51亿元,实际仅计提1.18亿元,难以弥补折价处置抵债资产出现的损失,资本补充压力增大。与此,因涉及过户税费高、产权纠纷等问题,部分抵债资产未办理过户,面临漏税问题,存在涉税风险。如,某农商行接收的24宗抵债资产中,其涉及未过户12宗,金额占比达93.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