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越过代沟同行
究其原因,一是校园安全因素的影响,教师组织学生的室外活动比以前少多了,这无形之中减少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加深了师生之间的隔膜;其次是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孤僻封闭的习性;更重要的是,电视、电脑的普及,网络虚拟世界的建立,给这种孤僻封闭提供了一种依赖和寄托,许多学生宁愿诉诸网络,也懒得与人交流;再加上青少年学生天性乐于追求新生事物,总是处在潮流的前沿,而教师又总是囿于所谓的经典书本和过去的老观点,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距离便越来越大,代沟也愈来愈明显。
如果说,以前是20年为一代沟,那么,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化,现在发展到了10年、8年甚至5年为一代沟。假如我们的教师还是站在曾经的那个年代,用老眼光来看现在的学生,就要跨越好几个代沟了。这又怎么能看得清,又怎么能看得懂呢?
代沟的存在是一种事实。作为教师,绝对不能无视这种事实。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
了解学生的渠道虽然很多,但网络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因为网络正像魔法一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谁也无法回避。教师要想有效地了解学生,真正做到与生俱进,就必须进入网络,并且经常在网上与学生从事一些活动,进行一些直接或间接的交流。这不叫学生拉教师下水,而是如同救一位溺水的人,最好的办法是下水。
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可谓包罗万象,形形,仅交流的平台就有QQ、E-mail、BBS、msn、e话通、论坛、贴吧、博客等。尽管这些学生都有所涉足,但最为普遍最为热衷的还是QQ。下面以QQ为例说说一些沟通的作法。
1 主动联络
教师在作自我介绍时,应主动将自己的QQ号公布给学生,并表示愿意成为学生的好友。学生大都会很踊跃地邀请老师加为好友。一些热心且又经验老到的同学自然会创建班级(或团队)QQ,而即便还没有QQ号的同学也会申请一个加入到这个里来。这样,一个便捷的QQ师生交流平台很快就搭建成功。同时,学生在心里会觉得老师已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如果教师考虑到原有QQ号的好友存储量不够(普通号最多500个,QQ会员VIP4以上和年费会员可以加1000个),可以重新申请一个。
2 多方了解
踩学生的空间。从“日志”中,无论是个人日志(自创)和转载日志(收藏),都可以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和思想性格;从“音乐盒” 收藏的歌手和乐曲中可以窥测学生的兴趣爱好;从“相册”收藏的生活照和贴图中,可以了解学生的业余生活和业余爱好;从“说说”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心路历程;从富有个性的“空间装扮”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闲情逸致和审美情趣;怎么看qq加密相册即便从空间的其他应用中,如“留言板”、“游戏”、“投票”、“城市达人”等,均可多角度对学生进行了解。
浏览自己的空间动态。如果说踩学生的空间是一种静态的了解,那么这就是一种动态的掌握。“空间动态”中会显示QQ好友的所有更新,只要对方的空间没有加密,凡更新的内容无需进入对方的空间,都可直接查看。这是一个极好的了解学生成长变化的渠道。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反映心情的“说说”和记载感悟的“日志”。
聊。节假日,学生大都会上网逛逛,也会到“聊”里来热闹热闹。此时,他们可以说是无话不谈。一些平时在学校不苟言语的学生,也会卸下包袱在中熙攘。只要耐着性子看学生聊,就会发出许多会心的微笑,就会发现许多的新奇,那些稔熟的和不甚了解的学生会活生生地扑面而来,没有拘束,没有面具,让你看得真切,让你感觉亲切,似乎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消弭了一些代沟。
稍需注意的是,以上了解过程中最好使用“隐身”状态,尤其是在学生聊时。除非要与学生发起会话才显示“在线”状态。
3 虚心学习
不时上上QQ,不仅能了解学生,还能增加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好友圈往往比老师大,且大都是与他们年龄相仿的人,所获取的信息通常是时新的、前卫的。这就给教师提供了极好的学习空间。看看学生的“转载日志”,偶尔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一点,他们会觉得你好新潮;听听学生收藏的音乐,间或在学生面前哼哼,他们会对你刮目相看;揣摩学生“说说”中使用的网络语言,不时在交流中加以运用,他们会对你既崇拜又亲近。有一次几个同学到办公室来问问题,见我在纸上乱写乱画,就恭维我:“难怪老师的字写得那么好,原来你一有空就练字。”我随即抛出一句玩笑:“
唉,那只是个传说;哥写的不是字,而是寂寞!”其中一个学生不无惊讶的说:“哇,老师你好新派耶!”之后,我们的气氛非常融洽。
4 互相提携
只有互相提携,才能实现同行。利用QQ进行提携的途径很多。譬如,老师经常踩踩学生的空间,学生会觉得你很关心他;学生在空间里发表了“个人日志”,老师可以发表评论鼓励鼓励;学生在“说说”里道出了心情,提出了问题,发表了感慨,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点拨、评价,必要时还可以发起直接对话。一句话,关注学生的QQ,就是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在自己的空间里发表“个人日志”,或通过“说说”表达自己的感悟,或通过QQ邮箱发起有益的活动,以期与学生倾心交流,并加以引导。这时,学生往往会积极回应,该评说的也会予以评说。这样一来,互相提携的局面就会不时出现,师生之间的代沟随之缩小,师生共同前行的目的便可逐步实现。例如,“QQ农场”游戏曾经在学生中很风行,为了了解真相,我也开通加入;过了一段时间,我就在“个人日志”里发表《我的菜熟了》,引导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种菜、收菜和偷菜,树立正确的功利观;再过一段时间,我又发表了《我下岗了》,直陈这个游戏的弊端和谬误,并表明自己不再玩此游戏;随后有学生支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玩农场游戏的人逐渐减少,现在几乎听不到关于农场游戏方面的言论了。这样的效果远比强行禁止和口头说教强多了。
网络,既已成为一种时势,我们就应该因势利导,乘势造化,为我所用,让网络成为实施教育的主阵地之一。
代沟,其实是一种心理距离和隔阂。只要我们老师愿意与学生一起去经历,一起去感受,是一定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跨越年龄的鸿沟牵手同行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