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部制度概览
2003-10-9 21:38:16【作者】畅享网
事业部制的由来
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的中文译义为事业部制,简称M型结构,是现代大型企业常见的一种组织结构模式,具体是指按照产品、客户或地区,将相关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结合成相对独立的单位即事业部,实行集中决策指导下的分散经营。其主要特点:(1)企业的第二级机构是按产品、地区、客户等为依据划分的事业部,各事业部一般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2)按照“统一政策、分散经营”的原则,实行分权管理。虽然事业部一般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拥有较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和市场,能够完成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经营全过程。(3)各事业部都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彼此之间的往来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公司内部形成了由三种责任中心构成的完整的管理体制:公司总部是投资中心,事业部是利润中心,事业部所属工厂是成本中心。(4)公司对事业部的管理主要表现为规定经营方针和具体销售额(或利润额),实行资金的统一调度。
事业部制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1908年,当杜兰特创建通用汽车公司时,奉行的是广泛收购、急速扩张的战略和独断专行的原则。到1920年,已先后收购了50多家公司,但被收购的公司大部分依然像原来一样是“独立企业”,总公司除杜兰特本人和几个助手外,没有专门的职能管理机构,各子公司又互不通气,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犹如一个“大拼盘”。这种独断专行和缺乏全面管理机构的组织使通用汽车公司险遭灭顶之灾。1920年秋,面对全美的经济恐慌,通用汽车的销售量只及高峰时的1/4,而库存则超过了2亿美元,加上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行情暴跌,使公司陷入了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出于无奈,杜兰特不得不请求杜邦公司和摩根财团对通用汽车公司进行全面改组,随即杜邦公司的皮埃尔·杜邦入主通用汽车公司,在阿尔弗雷德·斯隆(1923年升任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的协助下,厉行改革,实行分权管理的事业部制,使通用汽车公司从杜兰特的“个人专断式的支配与管理”转变成“实行经营管理制度化的企业”。由斯隆创造的事业部制分权管理组织形式,不仅使通用汽车公司起死回生,也为现代大型企业的组织结构立下了范式。
事业部制的作用
事业部制作为统一决策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典范,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一、事业部制的分权式结构,适应了规模较大、组织分散、产品多样化的大型企业管理上的需要。当一个企业处在产品系列比较单一、经营范围比较狭窄的阶段时,企业的最高层领导基本可以做到对下属部门直接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称为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Unitary Structure,简称U型结构)。而当企业实行综合型大生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样化经营”时,这种高度集权的组织结构便完全不能适应管理上的需要。为解决多样化经营所引起的管理上的问题,事业部制应运而生。
  二、事业部制能够保证公司总部从日常操作性业务中解脱出来,致力于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同时使各事业部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事业部制具有更明确、更清晰的管理层级制,各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在生产、销售、采购、运输等各项经营活动中都具有自主权,基本相当于一个完整的企业。而公司总部机构则除了监督、评价、控制和协调各事业部的活动之外,主要致力于制定战略性计划和研究制订公司各项重大政策。这就克服了直线职能制下高层管理人员深陷于日常经营事务而不能自拔的重大缺陷。
  三、事业部制有利于公司总部实施目标管理和各事业部的自我控制与约束。在事业部制下,“统一政策”要求各事业部的活动必须服从公司总部的整体战略,在总部的统一方针指导
下展开,不得脱离轨道。公司总部一般从资金、利润、人事等方面实行集权管理,以确保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分散经营”不仅使各事业部拥有很大的自主权,而且责任明确,这样,各事业部都能根据公司总部的要求,独立自主地规划其发展,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出地进行工作。
  四、事业部制下实行的独立核算制度便于各事业部之间的相互比较,相互促进;经营责任制有利于评价、考核事业部及其经理的工作绩效,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和创造性;按产品划分事业部,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专业化生产水平;事业部的相对独立性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对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反映;事业部制的发展,使经理变得越加职业化,从而对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事业部的发展,还有利于打破车间是一线、科室是二线的传统观念,树立销售是企业的一线的观点。
如何推行事业部制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在集团公司范围内推行事业部制改革后,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议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是——
推行事业部制的内涵
  从管理学上讲,事业部制是一种分权模式。但事实上,分权的根本理由是实现经营的专业化和发展的多元化之间的互相促进,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分权。事业部制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如下难题:即如何使一个大企业既能像一个小企业一样经营灵活、反应迅速,又能保持大企业由于多元化经营所形成的抗风险能力。
  从理论上说,推行事业部制无疑可以视为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部实体化、企业化的一种标志,可以视为科工集团公司走向混合控股公司的一种努力。众所周知,科工集团公司目前实行的是一种直线-职能式结构。这种结构注意到了管理职权的适当分工,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但仍然是一种集权式结构,职能部门所起到的只是参谋性、辅助性作用,而经理人员仍然难以从日常的经营决策中解脱出来,从而缺乏足够的精力来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而且随着行政机构的日益庞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急剧上升,再加上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所导致的管理层次的增多,信息损失和效率损失也大大增加,这就会阻碍企业对市场的及时反应和多元化经营的开展。
  在一些多元化经营的大企业中,事业部制作为一种分权化的组织结构模式开始出现。其初衷就在于,一方面通过对事业部的适当分权,使事业部可以像一个独立的企业一样在市场中
运作;另一方面,通过保留某些职权,又可以使各事业部的运作能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整体的战略需要,而不至于失去控制。而且,无论是采用何种方法来划分事业部,事业部所属各经营单位之间必须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这就使得事业部内部的管理日益变得专业化,从而使管理的效率得以提高;与此同时,由于企业总部又保留了某些战略性管理职权,这就使得各事业部可以在统一的规划下协调发展。用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各事业部的专业化将有力地促使其达到规模经济;而企业整体经营的多元化,则可以实现企业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张。
  对事业部来讲,必须采取专业化的经营战略,即要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培育核心能力;对集团公司来讲,采取的则是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即通过多事业部的协同,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行事业部制是科工集团公司“多种经营”战略在组织上的一种落实,是集团公司实现强化基业、发展主业、搞活辅业等战略目标的一种必然选择。
事业部制成败的关键
  事业部制是以分权为手段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组织形式,为了确保事业部可以像一个独立的企业一样保持灵活性和专业化,必须给予其足够的组织职权;与此同时,公司总部
又必须保留若干战略性管理权,以保持对事业部有足够的控制力,使之不至脱离公司整体的发展轨道。因此,组织职权的适当划分、集权与分权的适当平衡是事业部制成败的关键。
  事业部制的出现,引发了一个问题,即划分公司总部与事业部之间权力的“度”在哪里?换言之,一个实行事业部制的企业必须首先要确定的是,哪些权力应当集中在总部,哪些权力应当下放给事业部。
  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首先,合理划分组织职权,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分权不足,事业部无法自主经营,从而也无法履行其利润中心的责任,使事业部制成为一种变相的直线-职能式结构;小企业管理制度另一种倾向则是分权过度,事业部自主权过大,以致脱离了整个公司发展的战略轨道,使事业部制成为一种事实上的控股型结构。其次,合理划分组织职权是权责匹配原则的内在要求。如果事业部承担了利润中心的责任而不享有相应的职权的话,这本身就会造成组织行为的失效,因为事业部可以以自主权不足为由来推脱其利润责任。第三,合理划分组织职权也是公司总部和事业部之间委托与代理关系的具体体现。在事业部体制下,公司总部与事业部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是一种委托与代理关系,即公司总部将公司在某一方面的业务委托给事业部去经营,而事业部则承担相应的销售和利润指标。这种委托与代理关系事实上是一种默示的契约,其中彼此的权利、义务必须有明确的界定。
  正因为公司总部和事业部之间构成了一种委托与代理关系,因此,作为代理人的事业部必然倾向于减少自己的利润责任,而要求更多的组织职权,呈现出一种部门本位主义,于是,公司与事业部之间在组织职权的划分方面潜在地存在着冲突。这种冲突集中表现为:适度分权的“度”难以把握。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事业部制设计的核心就在于寻求集权与分权的适当平衡。
  虽然一般地说,在事业部体制下,我们把公司总部定位为公司的决策中心、投资中心,把事业部定位为公司的行业管理中心、利润中心把基层经营单位定位为公司的生产经营中心和成本控制中心,并且由此推论,凡与公司的战略发展有关的权力,如“立法”权(政策制定权)、重大投资决策权、重要人事任免权、对外筹资与资本运营权、关键技术的研发权等应集中在总部,而把与具体产品的产、供、销活动相关的经营和管理权归于事业部,把现场的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权赋予基层经营单位,但是,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来确定组织职权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内的合理划分。但有一个原则是确定的,那就是在确保公司总部对事业部实施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分权,以获得这样一种效果:即公司的事业部可以像一个独立的企业一样进行专业化而又富有灵活性的经营,而公司整体上又能分享多元化经营的好处。
事业部制在中国的发展史
事业部制在中国
  事业部制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基本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事。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企业基本都是单一经营,与此相应的组织管理方式基本是直线职能制。改革开放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使原来那种高度集权的组织结构无法适应管理上的需要,事业部制便应运而生。
  事业部制在中国的应用虽然只有20来年的历史,但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如海尔集团、宝钢集团等都是成功应用事业部制管理模式的典范。这里就海尔的事业部制作一简单介绍。
  海尔集团1996年开始实行事业本部制。按张瑞敏的说法,海尔的事业本部有些像通用电气公司的“超事业部制”。所不同的是,通用电气公司的执行部是非独立法人,而海尔的事业本部则是独立法人。每个事业本部管若干个事业部,事业部又管着不少项目和经营单位。像通用电气公司的5个执行部归副总裁领导一样,海尔的几位副总裁也分别领导着几大事业本部,
总裁只管横向的几大中心,如财务中心、规划发展中心、资产运营中心、人力资源中心和企业文化中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