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起源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泛指云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有的少数民族甚至只经过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到解放后直接进入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少数民族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活状态,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睡,山区较多,交通也十分不便利,因此开发时间较晚,也正是因为如此,云南很多民族仍保留着质朴的舞蹈风情,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属于农耕型文化和农牧型文化类型。
云南自然风光秀美,潺潺的江水将高耸入云的山林劈成两半,绚丽的花朵装点田间,中国民族舞蹈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那么云南少数民族舞蹈也不例外,红土高原孕育了25个少数民族,还有15个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例如,在云南的西南部生活着的侃族姑娘,他们大多数人都留着长长的头发,并以此为美,在生产劳作时,长发会随身体甩动,因此出现了侃族代表舞蹈《甩发舞》。还有像彝族这样被称为火的民族,生活在云南省中部地区的彝族人喜爱的自娱性舞蹈,是在大、中、小三弦和高、中、低不同音的竹笛伴奏下的《跳三弦》,是“火把节”不可缺少的舞蹈。
多元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多元的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少数民族舞蹈在云南各个地方连绵不断,源远流长,保留和沉淀了无比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
2.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分类
云南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千万的三个省区之一,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少数民族舞蹈顾名思义按民族可分为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枯族、侃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舞蹈。据统计,己收集到的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有1255个,舞蹈组合7818套,舞曲6590首,舞蹈传说故事574个,数量居全国之首。每个民族的舞蹈又按照不同的功能,分为不同类型的舞蹈,有祭祀时跳的,有祈祷时跳的等等,例如,傈僳族舞蹈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模仿动物行动的舞蹈,如鸟王舞、鸡吃食舞、猴抓虱舞,趣味幽默诙谐;二是生产生活舞,傈僳族人民将生活中的动作姿态,如收小米、开火山、狩猎、洗衣等赋予艺术的韵味,表演起来活泼多变,热情奔放;三是表现战斗的舞,这种舞蹈表现勇猛无畏的精神,体现了男子的阳刚之美。
3.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各民族间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环境,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大多产生于乡村,其民族舞蹈风格简单原始,舞蹈动作多为模仿,舞蹈功能性强。风俗习惯与居住环境各异的民族地区,孕育了五彩缤纷的云南少数民族舞蹈,使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呈现出原生态的艺术特点,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产生的舞蹈风格不同,例如:彝族舞蹈是流传在彝族地区的舞蹈,有五种类型,分别是:打歌、跳弦、罗作、跳三弦、披毡舞,前四类为模仿生产劳动时的动作,迅速摆动双肩、胸、胯,第五类披毡舞则是模仿动物的舞蹈;傣族舞蹈是流传在傣族地区的舞蹈,形式多样,舞姿婀娜,节奏缓慢,代表性节目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祭祀性三大类;甩发舞是广泛流传在侃族中的一种舞蹈,形成于传统的祭祀、生活、生产劳动,下肢动作复杂,舞步变化大,舞蹈力度强、风格粗旷豪放等。舞者以肢体为媒介,传达个人情感和民族情感,虽各民族间不同的生活环境导致了风俗习惯和人的社会观念不同,以至于舞蹈动作有所不同,但各民族之间的舞蹈既有共性又各具风格特点。
4.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内容
舞蹈种类云南的少数民族舞蹈大多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出现,表演形式多是歌、乐、舞相结合,多为舞,场面盛大,在舞蹈中善于使用道具,是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主要特点。例如:藏族舞,跳舞时舞姿着意于脚,手臂随脚步自然动作,伴以弓腰、转身等,多以横笛、扬琴、六弦琴、铜铃、月琴等音乐伴奏踢、踏点地而舞,并以此表达内心的感情。彝族的舞蹈又有五种类型,分为打歌、跳弦、罗作、跳三弦、披毡舞,集诗歌、音乐、歌舞三位一体,彝族舞蹈粗犷苍劲、刚健有力,反映了彝族人民勤劳勇敢,耿志彪悍,热情好胜的气质。白族舞蹈中的“打歌”和“里格高”,就是典型的高原山区类舞蹈,白族人民穿着厚重的服饰,在高寒的气候下和崎岖的山路间,负箩筐劳作,这种生产劳作方式深刻地反映在了白族的舞蹈文化中,白族舞蹈动作沉稳、节奏持续,体现出白族人民与天斗、与地斗的力量和信念侃族的敲木鼓舞是侃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广泛流传于侃族村寨中,当工匠把木鼓制作好后试敲满意了,就把抬入木鼓房上架,接着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挥褪敲打,狂欢起舞。丰富的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种类和内容,展现了云南多姿多彩的舞蹈艺术文化,对体育舞蹈作品中运用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动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