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项羽作文素材
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很多人
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
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几何时,举世共仰,千秋景慕。项羽因之而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
崇的人物,着实为后人所景仰。
的悲剧,而他的悲剧性格,无疑张扬了他的人格魅力。论点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悲剧分论点。古人云:“义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谓之义”。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当,言而得体,便可称其“义”。然而,“义”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项伯为报救命之恩,
向张良通风报信,可称得上“义”,可此举客观上却帮助了刘邦,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中能
化险为夷,此举又谓之不“义”。两军对垒,项羽却不忍弑杀刘邦,纵虎归山,最后成就
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而对自己不“义”。项羽的“妇人之仁”与“义”
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可以说,项羽重义而轻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悲剧。理智与情感的关系,项羽情感大于理智
项羽的性格悲剧还表现在他的刚愎自用。韩信始在项羽麾下,“言不听,话不用,故
倍楚而归汉”;陈平效力于项王,“累谏不受,乃封其金与印,仗剑亡,归汉于武”。此
二人均有经国之伟,济世之才,然而却不为项羽所用。亚父范增,尽心尽力,鞠躬尽瘁,
亦未免被猜忌。最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是韩信;七出奇计,困项王于垓下的是陈平;
十面埋伏,逼项羽走江东的是张良;乌江渡口取项羽头颅的竟然是项王“故人”王翳。项
王的刚愎自用,终于让自己饮下了“四面楚歌”的恶果。可以说,过分借重于武力而忽视
智谋,也是造成项羽性格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应是不能知人善用,不听人言,不信任,猜忌,浪费人才。对比手法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
的悲怆无疑已成为千古绝唱。假如项羽不固守那狭隘的“义”,假如项羽……那么,意气
风发,衣锦还乡,击筑高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
将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会是刘邦了。
自古以来人们对楚霸王项羽褒贬不一,有人称他为“人杰,鬼雄”,也有人称他为
“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我则称他为“‘近古以来未尝有’的武夫”。
项羽力拔山、气盖世、古今未有,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
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伟大的功绩,这样一个英雄豪杰在政治上却极为幼稚,在推翻
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烧杀
破坏,以至丧失民心,终军败身亡。
在刘邦和项羽的形象对比之下,我们可以看出,项羽从小就有雄心大志,而刘邦年轻
时是好吃懒做的酒之徒;起义以后,项羽英勇善战,身先士卒,对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更有破釜沉
舟的勇气,而刘邦表现为一个胆小鬼,极端个人主义者,为自己逃生,六亲不认,把子女三次推堕车下。项羽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坦然直率,而刘邦的性格特点是狡猾
诬赖。从另一方面看,项羽骄傲、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而刘邦比较虚心、豁达,善于采纳别人意见;在政治斗争上项羽非常幼稚,特别在鸿门宴上更是如此,对于一个敌
将的放肆行为视而不见,更呼其为“壮士”且“赐之卮酒,赐之彘肩”相比之下,刘邦在
政治斗争中老练,在宴会上不动声,全力取得项羽的谅解;项羽不会用人,刘邦善于用人;项羽比较残暴,刘邦比他仁慈;项羽是军事人才,善斗力,彭城大战,带三万人把刘邦
打败,而刘邦善斗智。
项羽评价是的,霸王项羽确实让人怀念。他英雄一世,敢作敢为,这是真正的男子汉,铮铮铁骨,豪气冲天。“力拔山兮气盖世”,这是何等的豪迈!真乃盖世英雄,震古烁今,光照
日月。英雄末路,他没有选择逃生,而是从容自刎。他演绎的那首《霸王别姬》成了千古
绝唱,使得多少后来者扼腕叹息,唏嘘不止。
同众多卑微的灵魂相比,他虽败犹荣,虽死犹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一把长剑,高高举起,睥睨天下,从他握在手里的那一刻起,就没打算放下,即使是
面对山下逐渐紧逼的十万铁骑,因为他是西楚霸王,江东项羽。
不知道怎的,心中有一种感动,仿佛千年后的暮然回首,将项羽的身影投在我的心中,依稀看见那个时代的残血夕阳。
曾记否?当年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石破天惊!巨鹿之战怒战宋义,破釜沉舟,身先
士卒,大破秦兵二十余万,各路诸侯辕门低首,叩关如秦,自号西楚霸王,封赏天下,何
其壮哉!
项羽破釜沉舟之豪气令人慨叹,然而最终却以悲剧作结,全由其性格注定。
他高傲,但他重情重义,光明磊落,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时,只要他阻止项伯“拔剑
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只要他一个手势,甚至一个动作,就能杀刘邦于宴上,但他没有,这不是他不知道放虎归山的危害,而是他想与刘邦光明正大决一雌雄罢了,这不是妇
人之仁,而是君子之度!
他孤独,但他的满腔热血里依然眷恋着他的故乡,进入关中后,手下的人都告诉他:
关中土地肥沃,天府之国,可王也!然而他没有,他依旧深爱着他的江东,他的子民,于
是他举兵归楚。然而一个在阴暗角落里盯着他的人看到了希望,这人是刘邦。
他天真,但天真里却透射着一种可爱且爽直磊落的人格魅力,与刘邦相比,项羽简直
就是一个孩子,天真而乐观的孩子。在他生命结束的前夕,他到了一个地方,迷路了,问
一个当地人怎么走?那人告诉他:向左。于是,项羽向左去了,竟然陷落在一片沼泽里。
再取道回来,败局已定。如此,刘邦的军队才得以追上来。容易受骗的项羽,保持着一颗
天真的童心。兵败乌江之时,他斩了汉军一将一尉及数百人。死神已经悬在头顶,他却在
末路之际谓其身旁二十八骑曰:“何如?”每每读到此,总是感叹,他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天真的孩子。
显然,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潮流”的,项羽则“不合时宜”。随着项羽的死,一个英
雄时代结束了,在此后历史长河中,光明磊落者被嘲笑,阴险毒辣者被称颂,“兵者,诡
道也”?
乌江流水,留下了项羽的遗憾,也让我有了复杂微妙的感受,不知道是感动多于惋惜,抑或是惋惜多于感动,总觉得他不该如此消亡,不该龙袍加身。我还是敬佩他,他无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美名,他把自己的前景放归天下,留下的每一滴鲜血都在
滋润着他的梦想。不禁为他叹息,不禁责问历史为何选择刘邦,但我只是漫漫历史长河的
一位小小过客,无论这里多么汹涌,多么澎湃,我都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
项羽手中利剑划破长空,给英雄的一生画上了句号。他的血流入乌江,江的那边,是
他起兵的地方,是他曾经守护过的地方,而他也将在这萦绕千年。乌江倒抽一口气,霎那
间改道,为之呜咽,为之汹涌澎湃,浊浪翻腾。只是未曾唤醒沉睡中的西楚霸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