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历史人物2000字
历史的无情在于不可改变。
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项羽的灭亡而告终。“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对胜利者给予歌功颂德,而对失败者则更多的是引以为鉴。然而,两千多年来,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平民百姓,却大都同情项羽,歌颂项羽,褒项贬刘的倾向非常明显。在《史记》中,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没有因为最终争得宝座的是刘邦,而贬抑项羽。相反,司马迁不仅高度赞扬了项羽在反秦中得英勇表现,而且在文字间还隐约露出司马迁偏爱项羽的痕迹。比如:在鸿门宴中,司马迁就突出表现了项羽的率直,坦诚,而不是他的愚勇、简单和无知。那么,项羽为何能够搏得人们的同情呢?项羽身上最能唤起人们同情心的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对《史记·项羽本纪》的学习,出答案并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我们先来了解项羽的社会地位和出身背景。在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秦国虽然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但是在文化心态上还没有收服诸侯国民。六国中,楚国的宗法彩最浓,楚地文化最为独立繁荣,所以楚国人的复仇情绪也最为强烈。而项羽不仅是楚人,而且是楚国贵族的后代,
他的祖先世代为楚将,祖父项燕为楚战死,季父项梁也是战秦而死,项羽可以说是集国仇家恨于一身的人物。所以他对秦的仇恨之深可以想象。从这个角度看,项羽“焚烧皇宫”“屠城”“杀降”的残暴行为也就可以理解了:对待秦人,项羽采取的是以暴制暴的手段。有一部分的人凭借项羽的这些“暴行”而认为项羽只是一个凶残、虐暴的人。其实这是片面的,对项羽的评价是有失公允的。因为如果从项羽的身份地位出发,他的这些暴行也是他为了替他的祖国、家人报仇的表现之一。
项羽评价与项羽的“残暴”相对立的是,项羽还是一个“仁爱”的人。《史记·项羽本纪》中范增说:“君王为人不忍”、《淮阴侯列传》曰:“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泣涕分饮食。”《高祖本纪》云:“项羽仁而敬人”。司马迁从各个侧面客观地表现了项羽的“仁爱”本性,更使项羽的这一形象真实可信。当宋义企图坐收鱼翁之利而不顾士兵生死的时候,项羽说:“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军无见粮”从这里可看出项羽的“仁爱”;在鸿门宴中,不就是因为项羽的“不忍”而使刘邦逃脱,从而酿成大错;在楚汉相争时,项羽看到“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时,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这是项羽对士卒的爱护的表现。或许会有人说,那是项羽的“妇人之仁”。没错,作为一个想要夺取天下的人来说,这是项羽的缺点,也是政治
家的大忌,所以项羽才没能成为胜利者,但是也正是因为他的“仁爱”,才使项羽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成为历来人们歌颂的对象!
作为一名武将,项羽却是一个有情有义、非常重感情的人。
项羽的重情首先表现在,他非常重视乡土之情。在夺取关中后,项羽毅然选择故乡彭城作为都城而抛弃关中:“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当四面楚歌时,项羽与楚兵一样思念着故乡“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如此可见项羽对乡土的衷情。如果项羽不是眷恋故土,而失去关中这一有利的战略位置,那么历史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可是历史是无法改变的!其次,项羽非常重宗亲之情。为了替国家和季父项梁报仇,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没有象刘邦那样----只是为了早日入关中为王,而是尽力与秦主力军交战,杀败秦兵,以至让刘邦先进入关中,从而导致了后来的一系列事件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对待项伯,项羽更是做到仁义至尽:在两军交战之际,项伯私自进入敌营,泄露军情,在项庄舞剑的时候,项伯有以身掩护刘邦,这些都是非常重大的叛逆罪行,然而,因为项伯是他的季父,所以项羽都没有责备项伯。这是项羽犯又一大错误,假想,如果不是项伯的从中捣乱,说不定刘邦在鸿门宴中已经身首异处了,也
就没有了以后的楚汉之争了!还有一点就是,项羽用人任人唯亲,这也就是为何有很多的楚将后来都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的原因了:陈平、英布都是因为得不到项羽的重用而倒戈相向的。所以,项羽的失败的命运也就成为必然!再次,项羽对部属和故人都是很重情的:范增是项羽的部下,项羽尊其为“亚父”,然而,范增却并没有对项羽感恩戴德,经常倚老卖老。在鸿门宴中,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这分明是在骂项羽,然而项羽并没有责备他,因为范增是“亚父”。项羽作为一个霸主,能够容忍范增如此久已属不易了!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项羽没有听范增的计谋。就算是对待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项羽也没有加以伤害和欺辱!虽然曾拿刘父威胁刘邦,但最终还是没有杀他!试想,又有几人能做到如此呢?最后,众所周知,项羽是一个很专情的男人。他对虞姬的爱感动了多少的人!就算是在作战,他也要带上虞姬。在垓下之围的时候,项羽自度不得脱,但此时的他没有为自己的生命而担忧,却想到自己不能保护虞姬而感到伤心,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真是长歌当哭!在歌诗之中,他对自己的天赋神勇却陷入败亡,自有难言的苦闷和不解,但叹咏的重点却在于愧对相伴多年的虞美人。江山得失已退居其次,面对着冰清玉洁的美人,项羽的真情真性,在败亡之前,一展无遗!项羽的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让人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