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性及其观赏性进行分析,并将所调查驳岸对于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生态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归纳总结
。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生态驳岸
在昆明市政府对滇池的保护目的下,在其周围建
设了17个城市湿地公园,这17个公园沿滇池的岸线分布,选择了滇池东岸的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滇池东岸紧邻呈贡区,人口密度较大,属于生态风险较高的区域。滇池东岸的城市湿地公园分布错落,捞鱼河湿地公园、滇海古渡、宝丰湿地公园、西亮塘湿地公园、星海半岛湿地公园、王官湿地公园都分布于东岸。
在城市湿地公园当中,驳岸不仅要起到水陆分界的作用,更要承担保护河流环境、延续生物多样性的职责,众多的湿地公园中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驳岸类型,其中较多运用的是生态型驳岸,如木桩驳岸、自然泥岸、草皮驳岸、卵石驳岸和沙滩驳岸。
2.1滇池东岸城市湿地公园生态驳岸建设条件及施工工艺
2.1.1木桩驳岸。滇池东岸的众多湿地公园中,木桩驳岸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滇海古渡,木桩驳岸多建于坡度较大的区域,起到与混凝土垂直驳岸相似的作用。滇海古渡高差较大的区域相对较多,所以大量地运用了木桩驳岸。木桩驳岸所用材料是伐倒的松木枝干,根据所需长度横向进行截取。在木桩驳岸施工前,先对木桩进行处理;为方便木桩打入,木桩打入岸边时应先处理河岸边缘,修整原河岸的泥土[4]。因部分河岸边缘的土壤比较松软,以防塌方,还要进行一些加固处理。
2.1.2草皮驳岸。草皮驳岸作为一种低成本易成型的驳岸类型,在滇池东岸的大多数湿地公园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这些湿地公园在滨水的区域缓坡较多,滨水区域水深度较浅,设置草皮驳岸可保证人与水互动时的安全性。在滇池国家湿地、海东湿地和斗南湿地中最为常见。只需对河坡上的泥土进行清理,或铺筑一层营养土,使其上面植物更易成活[5],然后再在其上铺筑草皮。而滇池国家湿地当中有的驳岸坡度较大,在草皮铺筑时,可在草坡上钉上竹钉,使得草皮不易下滑,草皮在短时间养护后即可长入土中。2.1.3自然泥岸。自然泥岸倾向于使用原生态的方式来处理驳岸,自然泥岸适用范围较广,无论是与挺水植物还是与浮水植物都可以较好地结合,在海东湿地、宝丰
1前言
1.1背景介绍
滇池作为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与昆明市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滇池为昆明市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以及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另一方面,在昆明的城市景观建设中,滇池是重要的景观资源。城市区域规划和市民的亲水心理等因素,决定了滇池周边生态较好的区域将成为城市重要的自然式开放空间,其景观与生态的修复也迫在眉睫。
近年来,昆明市为了改善滇池及其周边湿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了多个城市湿地公园。在城市湿地公园中,水景与陆地的景交相呼应,在提升滇池水质的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景观。对于城市湿地公园当中生态驳岸设计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们都在不断地探索,对驳岸的生态治理方面逐步深入研究,而后提出的生态工程概念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内也开始重视水域驳岸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探索,在向国外的研究学习以外,也进行了一些适宜我国环境的理论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技术手段及工程实践经验。1.2相关概念
1.2.1城市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1]。
1.2.2生态驳岸。生态驳岸是指恢复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的滨水驳岸,是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和保证生物的多样性的延续,而采取的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来减少对河流自然环境的破坏[2]。1.2.3生态景观。生态景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多维生态网络,强调人类生态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3]。
2滇池东岸城市湿地公园生态驳岸设计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234)。作者简介:彭博(1996-),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李吉杰(1992-),男,汉族,山东淄博人,风景园林硕士,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设计工作。
生态景观驳岸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
—滇池东岸城市湿地公园为例彭博,李吉杰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
650224
)
2020年第7期现代园艺1
13〇
湿地、斗南湿地和滇海古渡中多处使用,上述湿地公园植物种类丰富,而自然泥岸又十分适合水生生物的生长,使用自然泥岸能更好更低成本地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2.1.4卵石驳岸。海东湿地和斗南湿地中的卵石驳岸为斜式驳岸,设置于水面较窄的水体,海东湿地中的卵石驳岸即用鹅卵石堆砌而成,造景效果较好。这几个湿地中的卵石驳岸是在泥土或者混凝土底层上不规则地镶嵌卵石,营造亲水环境,使人很容易与水接触。2.1.5沙滩驳岸。捞鱼河湿地公园中一主景就是一处大面积的沙滩驳岸,设置时先做河岸边坡的基层,因捞鱼河公园设置沙滩驳岸的一片河岸边坡面积较大,施工中要放置钢筋,这样会使得河岸边坡的整体性较好而不易产生开裂和沉陷的问题,在基层施工的过程中设置变形缝,嵌缝一般采用沥青麻丝,待面层铺置卵石和白砂石后,就可将缝隙掩埋[6]。
2.2滇池东岸城市湿地公园生态驳岸造景
2.2.1木桩驳岸造景。木桩驳岸作为较明显的水陆分界线,将驳岸围合起来的同时也将水面分隔开,在滇海古渡中木桩驳岸运用较多,许多区域木桩驳岸的坡上的种植有很多如乔灌草的高中低3层的种植方式,也可稀疏种植挺水植物,隐约露出木桩的造型,木桩驳岸也是景观层次最为丰富的一种生态驳岸。
2.2.2自然泥岸造景。自然泥岸作为优秀的种植基础,其上及周围常种植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常常位于水缘或浅水处,吸引观赏者的视线。作为植物配置最为丰富的湿地公园之一,滇海古渡大量运用自然泥岸,养护到位的植物营造出层次分明的景观,运用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营造出野趣横生的柔和岸线。而滇池东岸的其他众多湿地公园在设置自然泥岸的过程中充分了解了挺水植物的株高范围和适生水环境,将其与水景进行多层次的景观配置,形成景观丰富、错落有致的带状植被景观。2.2.3草皮驳岸造景。根据调查发现,草皮驳岸是滇池东岸众多湿地公园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生态驳岸,草皮驳岸不需要过多的养护,造景较为简单直接,耐踩踏的草坪就是最好的景观。人们在这样的草坪上可以任意地行走,且草皮驳岸水与岸之间没有植物遮挡视线,人们可以自由地与水进行互动。2.2.4卵石驳岸造景。卵石驳岸在滇池东岸的许多城市湿地公园当中都十分常见,其造景分为2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海东湿地和斗南湿地中卵石驳岸与泥岸结合,卵石驳岸由于石头的堆砌而大大地增加了水与驳岸的接触面积,形态各异的卵石本身就可形成一种景致。另一种则是滇海古渡中卵石驳岸与水生植物结合,一方面有了空间的分隔,另一方面也使得卵石所营造的开
敞空间更加突出。
2.2.5沙滩驳岸造景。对于滇池周围的湿地公园来说,滇池是他们最突出的观赏点,广阔的滇池水面让人们产生一种对于海的憧憬,沙滩驳岸则是考虑到这一点,在捞鱼河公园中就有一处沙滩驳岸景观,沙滩驳岸作为水面的前景,给人们拍照以及亲水都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白沙铺地及水面的衔接就是最简单直接的景观。2.3滇池东岸城市湿地公园驳岸的生态性分析2.
3.1生态驳岸对于水土的保持作用。木桩驳岸、卵石驳岸及沙滩驳岸3种驳岸,以其施工工艺的特性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土壤被水侵蚀而导致的水土流失,滇池东岸的大多湿地中,靠近滇池岸线的部分都有这3种驳岸当中的1~2种的应用,而在湿地公园内部造景的位置上,自然泥岸和草坪驳岸则是通过其上种植的植物对土壤起固定的作用。
2.3.2生态驳岸对于气候的调节作用。自然泥岸根据其本身的特性较多地和挺水植物以及浮水植物相结合,作为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区域,对于该区域内的小气候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这也是海东湿地、宝丰湿地、滇海古渡和斗南湿地中大面积运用这一类型驳岸的原因。对于这类生态驳岸来说,沿岸栽植成片的旱伞草、纸莎草和芦苇等挺水植物,对于风速以及风向有一定的影响,而其上层种植的乔木对于风向更是有显著的引导效果,植物的存在使得其所在区域的温度较其他地区更低。
2.3.3生态驳岸对于动物的保护作用。滇池曾经被大范围的围湖造田,水质遭到了破坏,生物的栖息地也
较少,水陆交界处是小动物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在湿地公园中大量运用生态驳岸,如自然泥岸和草皮驳岸和木桩驳岸,驳岸的近水区域成为软体动物喜爱的活动地点,而陆生灌木以及茂密的水生植物组团则为小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连续的植物组团使得动物的活动空间越完整,其自然属性越浓厚则动植物形成的平衡越稳定。
2.3.4生态驳岸对于水质的净化作用。自然泥岸和草皮驳岸以其独有的“可渗透性”,成为了天然的水体过滤系统,滇池曾经多次面临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大量的外来植物覆盖湖面,水质变差,而生态驳岸其上种植的水生植物对水中的营养物质进行部分吸收,有效地阻止了水体富营养化,且能够减少因为风和摄食底栖生物的鱼类所引起的沉积物的悬浮[7]。
3
结语
滇池东岸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正是对滇池湿地有保护的开发利用,但有诸多问题如人工元素对公园的影响较大和湿地公园内部构建不够完善,仍存在于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发展过程当中。为提升滇池生
态
现代园艺
2020年第7期
1
14〇
图1
梦溪园景观设计总平面图
环境
以及使其周围的城市湿地公园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应当在湿地公园建造中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在内部的规划设计当中,除了整体布局趋于生态化以外,与滇池结合最紧密的驳岸部分是亟需生态化的部分。
通过对滇池东岸城市湿地公园生态驳岸的调查,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对驳岸本身及驳岸周边环境进行了
研究及分析,从这一角度进行深入研究,以提升滨水空间的环境,进而提升人文景观和游客的亲水性体验,我们认识到,无论是建设生态环境,还是对现有环境进行提升和保护,都应以当地条件为指导性基础,充分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湿地生态驳岸的合理、协调、有序、可
持续发展。
(收稿:2019-10-23)
[1]方莉.浅谈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与保护[J].科学与财富,2017(1):168-169.
[2]张国忠.城市河道生态驳岸设计研究[J].广东科技,2018(12):60-61.[3]谢尚虎.生态景观在城市森林中与人工的融合[J].现代园艺,2017(3):178-180.
[4]陈灵茜.浅析广州大型果园不同类型自然驳岸施工要点农业与技术[J].2013(12):164.
[5]蒋昕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驳岸调查研究[D].浙江大学,2016.
[6]郭文涛,宋江慧.生态驳岸的设计施工方法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6,14(9):164-165.
[7]檀文迪.关于城市湿地公园驳岸植被配置方式的探究[J].园林绿化,2014(34):223.
浅谈中式园林营造
———以余杭中国院子·梦溪园为例
王舒,徐斌*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
当下中式园林的建造如火如荼,但真正能够传承精髓的案例少之又少,仅仅是套上了中式园林的躯壳。针对这一现象,以
古典园林新范本的中国园子·梦溪园为例,分析其造园手法,结合园主分享,旨在重新唤起中式园林的营造之法。
中式园林;营造;梦溪园
生产区,以湖水隔开。生活
区为南边占地约4.66hm 2的古建筑文化区。北边的生产区则主要用于种植有机蔬菜、花卉苗木和水产养
殖,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图1)。
园子将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与造景手法完美融合,亭、台、楼、阁、廊、榭、桥搭配水、石、花、木、草,山石小品点缀其中(图2)。正如沈括所描述“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
阴之间,与之酬酢于心目中之所寓者:琴、棋、禅、墨、丹、
茶......”[3]
(图3)。
园中建筑多为“老料新作,古为今用”,自然地将建筑和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
(图4)。叠石是中式园林不
可或缺的造景元素,梦溪园也不例外,园子通过大大小小的各类石头,模拟真山,师法自然。植物多为粗放式成片种植,且与建筑、山石等其他元素“巧妙组合”,通过形态与季相变化,对空间进行调。园中植物配置尤为注重林冠线的体现,高低搭配,远近结合;园内园外“偶得悠闲境,遂忘尘俗心。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中国古典园林取之自然,但高于自然[1]。它不仅是
自然风景的简单模拟,还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总的来说,园林就是我们的家环境。然而当下的中式园林营造并没有过多的注重“家环境”的营造,而仅仅是套上了所谓中式园林的躯壳。各大地产商为了利润与资金快速周转,全然不顾地域与现场条件,疯狂地复制其所谓的中式产品,中式园林营造的匠心与匠意正在逐渐消亡。因此,以江南古典园林新范本的中国院子·梦溪园为例,旨在重新唤起中式园林的营造之法。
1走近中国院子·梦溪园
1.1梦溪园整体概述
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石桥村,有一个当代修建的中国古典园林,名曰“梦溪园”。园名取自北宋大科学家沈括隐于东明山麓著《梦溪笔谈》之意。是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人居生态分会会长周伟国老师打造的江南古典园林新范本。
梦溪园传承于南宋,参考宋式营造法则,充分展现出历史的厚重感。园区内主要特点在于注重空间布局的平衡、空间彩的协调以及空间架构的合理[2]。在园林的建造中,以满足生活功能需求为前提,注重不同节点的尺度关系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营造,与其说是在造园,不如说是在创造生活、享受生活。1.2梦溪园空间布局
梦溪园总占地面积近3.33hm 2,主要分为生活区和
吉杰图3梦溪园中心景
观区
图4梦溪园见山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