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 5 草船借箭 | ||||||||||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4.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 ||||||||||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2.抓住关键语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 ||||||||||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 ||||||||||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本课的生字可以通过随文识记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醒学生注意:“擂”读léi,“寨”读zhài;“瑜”“督”等字,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并结合古诗中人物姓名、身份等加强记忆;“丞”可与“蒸”对比识记;“忌”“幔”“寨”等字,除了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进行识记,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插图深化理解;“寨”还可以与“赛”“塞”对比识记。 本课中的“军令状、水寨”等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插图等来理解,因为这些词语现在不常用,只要求学生知晓大意,能够读写即可。对常用的词语,如“妒忌、委托”等词语,要求学生理解意思,正确读写,并能积累运用。 阅读理解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借箭”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还要引导学生抓住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形象。 积累运用 本文的语言描写非常有特。比如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表面上十分简单,实则暗藏杀机。写作中,要学习运用这种平实的语言来表现含义丰富的写法。 |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的故事及本课的视频资料。 2.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1.阅读儿童版《三国演义》。 2.观看影视作品,对故事中的人物形成初步印象。 | ||||||||||
教学课时 2课时。 | ||||||||||
第1课时 | ||||||||||
课时目标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走进名著 1.听音乐,猜名著,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2.教师介绍作者及课件出示历史背景。 课件出示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的作者。 课件出示 《三国演义》是古典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社会生活。 书中塑造的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等广为流传。 “草船借箭”是其中的一个经典故事。当时,曹操统一了北方,然后率大军南下,占据荆州,在长江北岸集结兵力,准备统一全国。孙权手下大将周瑜驻守在长江南岸,刘备则派诸葛亮前去联吴抗曹。课文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3.板书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4.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 操作指导 学生对《三国演义》并不陌生,通过谈话,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 ||||||||||
板块二 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活动1 认读字词,朗读课文 1.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遇到难读、难懂的语句,多读几遍。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在感兴趣的语段旁写出自己的疑问或感受。 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活动步骤:大雾漫天的意思 (1)小组内互助学习,扫清字词障碍。 (2)练习把长句子读通顺,其他成员对其进行指导与帮助。 (3)交流自己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或感受。 5.教师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测,针对重点字进行指导。 (1)出示本课词语,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 周瑜 妒忌 都督 幔子 水寨 擂鼓 呐喊 丞相 (2)强调:“擂”读léi;“寨”读zhài;“弩”读nǔ;“丞”读chénɡ。 (3)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说一说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重点指导: 忌:上边是“己”,不是“已”。 督:下边是“目”。 寨:下边不要少写一横。 (4)学生自主练习书写“鲁”“遮”“插”等字,师巡视指导。 6.过渡: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自叹不如,两人对话暗藏玄机,“草船借箭”将乾坤扭转。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下一环节,弄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活动2 默读课文,学习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课件出示“学生活动卡”,学生阅读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的表格内容并解决默读问题。 学生活动卡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自主学习情况,根据“学生活动卡”的提示,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 课件出示 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故意要他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 草船借箭的经过:诸葛亮精心准备,利用大雾漫天的天气,令二十条船驶向曹军水寨。曹操看不清虚实,只好叫手向江中放箭,很快二十条船的草把子上就插满了箭。 草船借箭的结果:十万支箭如期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4.学生结合“学生活动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操作指导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扫清了字词障碍,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好准备。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以往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学习,了解本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叙述的,指导学生把故事情节梳理清楚,逐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 ||||||||||
板块三 朗读课文,走近人物 活动1 自主学习,练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周瑜和诸葛亮的话。 2.在小组内分角练习朗读对话。 3.交流人物在说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活动2 展示朗读,体会性格 1.小组推荐,在班级内进行朗读展示,其他人进行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2.教师小结:人物的语言体现其个性,请同学们谈一谈周瑜和诸葛亮留给自己的印象。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操作指导 学生可根据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选择自己的朗读内容。教师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人物心理的揣摩,练习分角朗读,进一步体会周瑜是如何一步步试探并设下圈套而诸葛亮又是怎样气定神闲、应对自如的。教学时,应多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出相关语句后,自主设疑并回答问题,进而走近人物,体会人物特点。 | ||||||||||
板块四 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学生交流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二至第四十六回,了解当时的形势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操作指导 布置课外阅读让学生读一读,出课文中与之相应的段落,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产生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 ||||||||||
第2课时 | ||||||||||
课时目标 1.品味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感受人物的特点。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初步感受原著的语言特点。 | ||||||||||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学生复述“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2.教师:《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我们一起深入研读《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进一步了解人物特点。 操作指导 引导学生回忆课文,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表述中要交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 ||||||||||
板块二 品析语言,了解人物 活动1 自主学习,揣摩人物 1.学生默读课文,到文中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尝试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活动2 师生互动,了解周瑜 1.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1)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研读指导。(周瑜早有预谋,却不露声,笑里藏刀。) (3)小结:周瑜明面上是共商军事,暗地里设陷阱害人。 2.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1)“不要推却”是什么意思?(不要拒绝。) (2)发散思维训练:如果你是诸葛亮,听到周瑜这样对你说,你心里会怎样想?(可能会想:周瑜早有预谋,有意刁难,先应承下来再说。) (3)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你从周瑜的话里发现了什么?(造箭必须得诸葛亮来完成,完不成就定罪于他。) 3.课文中提到了造箭用的竹子、翎毛、胶漆等材料,要造好十万支箭的话,十天能完成吗?(即便十天能够完成,但是周瑜有意刁难,故意不为诸葛亮准备齐全造箭用的材料,诸葛亮最终也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 4.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周瑜的险恶用心。 5.在文中到句子:“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1)“迟延”是什么意思?(本文指周瑜吩咐军匠们故意拖延时间,不给诸葛亮准备齐全造箭用的材料,让他完不成任务。) (2)学生说说周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心胸狭窄,阴险狡诈。) 活动3 朗读感悟,了解孔明 1.布置阅读任务,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了诸葛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觉得最能体现诸葛亮谋略和智慧的地方出来,仔细读一读。 2.全班交流阅读体会,教师相机点拨。 (1)“军令状”是什么意思?(本文指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2)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周瑜以为诸葛亮已经中计,三天内诸葛亮必造不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必死无疑。) (3)朗读指导。(诸葛亮已经知道了周瑜的险恶用心,且化解危机的计策早已成竹在胸,所以他十分自信地立下军令状。朗读时,应以自信的语气来读。) 课件出示 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联系后面的内容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这样做。(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作的准备,为防止周瑜破坏,他才叮嘱鲁肃保密。) 通过这段描写,说说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诸葛亮有智慧,有胆量,知人善用。) 课件出示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诸葛亮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选择“大雾漫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气象,预测准确。正因为“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手朝他们射箭。把船只“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课件出示 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说一说这“笑”的含义。(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笑出了诸葛亮的大度,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笑出了诸葛亮的英雄本。) 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船能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 诸葛亮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诸葛亮谋划周密,安排巧妙,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课件出示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十分高明、巧妙的计谋。)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识破周瑜的险恶用心,将计就计;对借箭事宜的缜密考虑和周到安排;通晓气象知识;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知道曹操谨慎多疑,能做到知人善用。) 操作指导 教师可以让学生文中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体会他当时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结合语句边思考边体会。指导学生加强对人物语言的体会,从重点词句中了解人物关系及其性格特点。教师可联系课后第2题,让学生围绕句子后面括号里的问题思考、交流:诸葛亮和周瑜当时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再结合课文内容发现周瑜表面上是和诸葛亮共商军事,实际上却是设下陷阱意图害人。 | ||||||||||
板块三 拓展阅读,感受特点 活动1 观看视频,交流感受 1.教师播放《草船借箭》视频,学生观看。 2.指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中,进一步体会人物特点。 活动2 阅读对比,文外链接 1.默读课后“阅读链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到对应的段落,再读一读。(学生对比阅读第8、9自然段,初步感受古典名著的语言特点。) 2.激发阅读兴趣。 3.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4.小结:《三国演义》中所刻画的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请大家多注意搜集阅读,用心体会人物特点,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操作指导 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借助视频资料,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及人物的理解,提高阅读兴趣。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默读,启发学生通过“曹寨”“擂鼓呐喊”“放箭”“受箭”等词,明白这一段讲的是曹操派人向江中射箭、诸葛亮借箭成功的情节,进而到课文中与之对应的段落。 | ||||||||||
板块四 布置作业,阅读积累 1.搜集《三国演义》里的经典故事,读一读。 2.给自己喜欢的人物做介绍名片。 操作指导 在阅读课后“阅读链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阅读原著中与课文内容对应的章节,即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 |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能较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之初,我先让学生结合自己读过的出自《三国演义》的故事,说说对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形成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已有“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学习基础,所以我引导学生结合以往的阅读经验,逐步把握课文内容,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把故事情节梳理清楚。然后让学生把这些内容串起来,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在学习中,学生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到课文中与之对应的段落。课后的“阅读链接”提供了《三国演义》原著片段,要求学生读一读,出课文中与之对应的段落,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说出阅读后的感受,产生读古典名著的兴趣。“阅读链接”的内容与课文第8、9自然段对应,语言带有文言彩,学生初次接触可能有一定的障碍,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我鼓励其猜读,并相机简单讲解。读完后,让学生比较原著与课文,谈谈阅读后的感受。交流时,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就应予以鼓励,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尝试阅读原著中更多的章节,了解更多的人物和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在本节课中,着力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古典名著方法:如抓住体现人物言行的句子来感受人物的鲜明形象特点,看看文中的人物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研究后,再来谈谈对人物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借助相关的资料来阅读,如了解三国时代的一些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还可以结合看过的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也体验了阅读方法。这样逐步落实语文要素,从而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 ||||||||||
2023部编版语文《草船借箭》五年级下册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4-11-09 00:51: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上一篇: 草船借箭缩写15篇
- 下一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5.草船借箭(含答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