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浩:戏曲插科打诨的几种特殊手法
生旦净末丑分别指什么一、语言逻辑矛盾 
(一)违反自然逻辑 
此类情况虽没有语法错误,但违反了自然逻辑,明显是虚假的,按常规是语病,但在戏曲中却 是一种插科打诨手法。如在元杂剧《降桑椹》中,员外夫人吩咐兴儿街市上买酒肴,夫人给他十两 银子,兴儿私自囤了七两九钱八分半,他是这样向员外交账的: 
别的不打紧,我七钱银子买了一只肥鹅,您孩儿是孝顺的心肠,着我自家宰了,退的干干净净的,煮在锅里,煮了两三个时辰。不想家里跟马的小褚儿走将来,把那锅盖一揭揭开,那鹅忒楞楞就飞的去了。(外呈答云)诌弟子孩儿! (兴儿云)我不敢说慌。我要说慌,就是老鼠养的。
兴儿的话不合逻辑,明显说谎,还信誓旦旦地说:“我要说慌,就是老鼠养的。”骂了自己,观众自然开怀大笑。 
南戏用此手法也不少,如在南戏《张协状元》的第二出中:
(净)不是。外面啰唣开门看。(末)见甚底? (净)老鼠拖个驼猫儿。(末)只见猫儿拖老鼠。(净)老鼠拖猫儿。(三合)
“老鼠拖猫儿”明显不合逻辑,但末、净二人互不服输,彼此争执了三个来回。 
南戏《拜月亭》对庸医的描写令人拍案叫绝。蒋世隆身染重病,店主为他请来个庸医: 
[柰子花](净)他犯着产后惊风。(旦)不是。(净)莫不是月数不通? (旦)这太医胡说。(末)他是 男子汉,怎么倒说了女人的病症。(净)我手便拿着官人的,眼却看着这娘子,故此说到女科去了。
庸医为蒋世隆看病,却说他是产后惊风,又说月数不通,荒唐至极。末句点出太医不仅医术不 高,还是个好之徒。 
在川剧《乔老爷奇遇》中,乔溪进京赴考,路过观音寺,舍船登岸游玩。寺中偶遇蓝秀英主仆,三人玩得尽兴,归来时乔溪忘了登岸地点,仅记得柳树的标记,他内心焦急,于是说出这样不合逻辑的话:“哎呀,怎么没有船呀? 不但没有船,而且连栓船的柳树儿也不见了呀! 未必他们开……走……了……呃! 船开走了,未必然这棵柳树儿也开走了不成呀! ”
(二)自相矛盾 
关汉卿善于通过自相矛盾的手法刻画人物,让人看得发笑。在《鲁斋郎》中,李四的妻子被鲁 斋郎抢走,他向干夫张珪诉冤,张珪信誓旦旦要为李四报仇,但听说抢人妻者是鲁斋郎时,顿时 吓得急忙掩口,反倒劝说李四忍气吞声。张珪自相矛盾,很好地体现了其谨小慎微、委曲求全的个性: 
(李四云)你便是我亲、夫,有人欺负我来,你与我做主。(正末云)谁欺负你来,我便着人拿去,谁不知我张珪的名儿! (李四云)不是别人,是鲁斋郎强夺了我浑家去了。、夫,与我做主! (末做掩口科,云)哎哟,唬杀我也! 早是在我这里,若在别处,性命也送了你的。我与你些盘缠,你回许州去罢,这言语你再也休提!
京剧《法门寺》中,刘瑾、贾桂陪太后法门寺降香,民女宋巧姣告状喊冤: 
刘瑾(白)怎么着,有一民女喊冤吗? 
贾桂(白)是。 
刘瑾(白)这儿没她的父母官吗? 
贾桂(白)可说得是哪! 
刘瑾(白)把她杀了吧! 
太后(白)且慢! 
刘瑾(白)嘿,听信儿! 
太后(白)大佛宝殿,哪有杀人的道理? 看那女子身旁有状无状? 
刘瑾(白)遵旨! 桂儿呀,这大佛宝殿可怎么能杀人哪? 
贾桂(白)是呀! 可说得是哪! 
刘瑾(白)这是谁的主意 ? 
贾桂(白)奴才不知道哇!
刘瑾得知民女喊冤后主张杀掉,不巧被太后听见,太后怪罪下来,刘瑾立马换了一副嘴脸,寥 寥数语就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刘瑾的奴才相。
(三) 时空逻辑错误 
清代梆子戏《打面缸》是一出生动的喜剧,让糊涂县爷、皂隶和书吏出尽了洋相: 
(皂)启上老爷,皂隶告假。(净)为什么事情? (皂)小的家失了一条牛。(净)几时失的? (皂)明日失的。
皂隶为讨周腊梅的便宜,向县太爷告假,居然说他家的牛是明日失的。《打面缸》深受观 众的欢迎,后成为常演剧目。又如另一段: 
四老爷 (白) 我打听打听道儿。 
王书吏 (白) 打听哪里? 
四老爷 (白) 周腊梅在哪儿住呀? 
王书吏 (白) 周腊梅呀? 远啦! 从这里坐车到前门车站,上火车到天津,坐船到上海,由上海换火车到汉口,从汉口坐飞机到北京,下飞机一打听就到了。 
四老爷 (白) 我呀,我没有那么多盘川钱,我不去了。(四老爷下。) 
王书吏 (白) 他不晓得呀,这个周腊梅一拐弯就到了,他不认识。他走了,待我来叫门。
王书吏和四老爷在去周腊梅家的路上相遇,四老爷向王书吏问路,王书吏故意绕来绕去,混乱 时空,让四老爷瞎折腾,从北京到天津到上海再到汉口,最后返回北京,转了一圈还是没有告诉四老爷周腊梅的地址。
(四)归纳演绎逻辑错误 
在关汉卿《鲁斋郎》一剧的“楔子”中,花花公子鲁斋郎的上场诗云: 
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再没双。街市小民闻吾怕,则我是权豪势要鲁斋郎……但见人家好的玩器,怎么他倒有我倒无,我则借三日玩看了,第四日便还他,也不坏了他的;人家有那骏马雕鞍,我使人牵来则骑三日,第四日便还他,也不坏了他的:我是个本分的人。
鲁斋郎是一个泼皮无赖,可他却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个本分的人,观众听后哄堂大笑。此句画 龙点睛,进一步刻画出鲁斋郎的无耻。 
……
(五)问答逻辑错误 
《借妻·堂断》写张古董告状,向县令诉说自己把妻子借给李成龙,李成龙带其到岳丈家过了 一夜,张古董上门来,反被暴打一顿。张古董诉说时,县令心不在焉,向皂隶吩咐琐事。按常理 本应县令问、张古董答,但此处二人自说自话,毫不相干,产生了很好的喜剧效果: 
(丑)……张古董说上来。(以下净说,丑向皂隶夹说介) (净)小的有个朋友。(丑) 过来,今日这桩事情噜苏。(净)叫李成龙。(丑)把点心。(净)向年曾有一拜。(丑)拿到堂上。(净)又是同窗。(丑)来吃了罢……(净)吓! 老爷,小的有个朋友叫李成龙,向年曾有一拜,又是同窗。(丑)过来,西门的王老爷要上京去候选,我老爷明日,(净)他娶王允的女儿,(丑)要与他送行……
最妙的是结尾,县令说“打这王巴入的”,他和张古董都点头,本不相干的话又相交了,但县 令指的是裁缝,张古董却以为是打王允父子替他出气。
答非所问,荒唐可笑,没问就答,同样也很滑稽。如《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张生与红娘的一段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