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 第▁▁ 周 星期▁▁▁ 总第 ▁▁ 课
共 性 教 案 | 个 性 教 案 |
5.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妒忌、擂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事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4.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受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知道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 (1)指读课文,正音。 武艺超的意思(2)结合上下文体会“妒忌、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2.“草船借箭”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围绕这个字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借”字。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借箭前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四、品读借箭原因,感受人物特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思考:周瑜对诸葛亮心态是怎样的?文中哪个词可说明?请画出来。 (心怀妒忌) 2.自读第2自然段。 (1)思考: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2)周瑜的真正目的是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什么不拆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3)周瑜居心叵测,诸葛亮运筹帷幄,请同学们体会他俩每次对话时,各自心里可能想些什么?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什么语气?试着读一读。 3.分角朗读1~2自然段,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 |
教学反思: | |
▁▁▁年▁▁月▁▁日 第▁▁ 周 星期▁▁▁ 总第 ▁▁ 课
共 性 教 案 | 个 性 教 案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大致了解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对诸葛亮和周瑜的人物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 二、探究课文,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知天时 1.课件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2)假如你是鲁肃,怎么读这个句子? (3)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怎样的心情呢?谁来读读。 (4)联系上下文,体会“知天时”。 ①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也许是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请联系上文,到相关的句子。 ②前两天没动静可不可以不写,直接交代: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多简练,这样改好吗?为什么? (二)懂地利 诸葛亮算好了大雾天,那么他又是怎样准借箭的地理位置的呢? 1.“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 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命令? (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都考虑得那么周密、那么成熟、那么滴水不漏,安排得这么巧妙,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妙不妙?) 4.“到还快要散时……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船轻水急,这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看来诸葛亮也早已算准了借箭的地理位置。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 (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识人心 草船借箭的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诸葛亮十分了解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他算得准不准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1.“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箭好像下雨一样。” (引导学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气的原因,只叫手射箭而不派兵进攻,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2.“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在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怎样理解诸葛亮的笑? 3.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说出来吗? 4.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怪不得周瑜长叹一声,说—— (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三、人物对比,升华感受 1.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提示后讨论交流)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教学板书] 5草船借箭 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周瑜妒而聪明:将计就计 鲁肃仁而忠厚:借船求箭 曹操疑而狂妄:草船借箭 识天象四更大雾 晓地利顺风顺水 | |
教学反思: | |
▁▁▁年▁▁月▁▁日 第▁▁ 周 星期▁▁▁ 总第 ▁▁ 课
共 性 教 案 | 个 性 教 案 |
6 景阳冈 [教学目标] 1.会认1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梢棒、筛酒”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能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 3.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一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2.师出示生字,指名读。(重点指导“跄、蹿、抡、簌”的读音) 3.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师重点指导。 梢棒:一种防身用的棍棒。 筛酒:斟酒。这里指从壶里往杯子里或碗里倒。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吊睛白额大虫:文中指眼睛上翘,额头上有白花纹的老虎。 4.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俺”字第十画是竖折钩,上边出头;“兼”第五画是长横,右边出头。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完成课后填空题。 喝酒→( )→( )→( ) 2.检查自学情况。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填空题。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3)你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精彩? 四、学习“喝酒”部分 1.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1)作者在这部分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他们主要在谈论什么?(谈酒、谈虎) (2)分角读这一部分。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 (3)分析武松的性格特点。(豪放、倔强、勇敢的性格) (4)讨论:这一部分与打虎有什么关系?起什么作用?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作铺垫。) 2.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抓重点理层次;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五、学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部分 1.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并回答。 (1)武松一路上看到了几处关于景阳冈有虎的告示?出来并相互交流,再说说自己的体验。 (有两处这样的告示。武松开始以为是店家的诡计,看到官府的印信后才相信了,却还是要上景阳冈。从中可以体会到武松的好强、倔强、胆量过人。) (2)故事重点是要写武松打虎,为什么作者还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描写武松“上冈”呢? (不仅是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作了很好的铺垫。) 2.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这样文章前后内容联系更紧密,结构更紧凑。) | |
教学反思: | |
▁▁▁年▁▁月▁▁日 第▁▁ 周 星期▁▁▁ 总第 ▁▁ 课
共 性 教 案 | 个 性 教 案 |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品读“打虎”部分 1.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可分为几层?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部分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的性格特点。) 3.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词句。 “从半空里蹿下来”“把腰胯一掀”“吼一声”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这是反衬的方法。)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踢”“打”从中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 4.同桌讨论:这部分主要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1)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的特点。 (2)具体写了虎的气势、虎的灵活、虎的声势。 (3)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5.朗读指导。 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三、学习“上冈”“下冈”部分 (一)学习“上冈”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思想活动) 2.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 (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3.这部分有什么作用? (这部分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二)学习“下冈”部分 1.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 (依然是武松的心理活动,他寻思道:天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么斗得他过?) 2.此时武松的心里有点畏惧,这与武松之前勇敢无畏、武艺超的形象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筋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斗志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让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做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四、总结拓展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生自由发表看法,可联系全文对武松神情、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加以体会。) 2.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向父母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教学板书] 6 景阳冈 喝酒 豪放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倔强 勇敢 打虎 机智 武艺超 上冈 下冈 | |
教学反思: | |
▁▁▁年▁▁月▁▁日 第▁▁ 周 星期▁▁▁ 总第 ▁▁ 课
共 性 教 案 | 个 性 教 案 |
7* 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读记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性格特点。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对古典小说的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播放《西游记》片段)大家对《西游记》都不陌生,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生自由交流) 2.是呀,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形象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关于他的课文《猴王出世》,齐读课题,介绍作者。 二、了解大意,整体感知猴王形象 1.根据文前“阅读提示”,明确问题。 (课件出示: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2.课文是一篇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所以有些句子会觉得不好读,不好懂。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交流自学情况,说说自己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了什么。或现在还有什么不懂的?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词语与句子的意思。 3.交流学习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石猴是哪里来的。(板书:出世——仙石迸裂) (2)学生尝试说说石猴是如何成为猴王的。(板书:成王——跳水寻源) (3)留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怎样的猴王?(神奇、活泼、勇敢、无畏、自信……) 4.小结过渡:仙石迸裂,化出一个石猴,往水帘洞一跳,跳出一个猴王,从这里开始,一个美猴王的形象,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那么,作者吴承恩先生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个猴子的形象写得深入人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石猴的生活,去发现,去感受。 三、品味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学习“猴王出世”,感悟语言的“精炼”。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2.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指名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2)读这段话,读出石猴的快乐和自由。 3.师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观察发现:(1)关注语言形式——对偶;排比;精炼。(2)关注语言内容——饮食、交友、起居。(3)关注语言节奏——三个字(动宾结构),短促有力。 4.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读出活力。 5.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做上批注。 6.小结: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跳跃的猴子,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我们读到了一个活泼可爱、顽皮跳跃的猴子。像这样内容与语言高度统一,这就是经典。课文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研读“猴子称王”,感受语言的魅力。 1.快速浏览“石猴称王”的内容,请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 2.组织交流,引导品悟语言。 (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①石猴跳是怎样跳进水帘洞的?体会石猴进洞动作的轻巧。 ②朗读体会。 (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①读句子,圈出动词。理解“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②指导朗读,体会猴子的“胆小”。 四、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1.我们了解了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相信大家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用四字词语说说。 (活泼可爱、机智勇敢,敢作敢为,身手不凡……) 2.课文记叙的只是孙悟空的出生,是古典小说《西游记》的第一回,那你还知道《西游记》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学生讲述《西游记》的故事) 3.播放《美猴王》主题曲,师:让我们在歌声中再一次感受猴王的风采! 五、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积累欲望 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她的语言非常优美。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都能读到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经典的魅力。 2.同学们读过《西游记》后,我们要召开一个故事会,每人准备好一个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教学板书] 7*猴王出世 出世:仙石迸裂——顽皮可爱 成王:跳水寻源——敢作敢为 顽皮可爱 | |
教学反思: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