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 , 收复台湾的著名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
A 郑成功B 铁木真C 岳飞D 文天祥
2 , 被国外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__________。
A 《本草纲目》B 《天工开物》C 《农政全书》D 《梦溪笔谈》
3 , 明朝李时珍编写的一部总结物学著作是__________。
A 《唐本草》B 《本草纲目》C 《千金方》D 《伤寒杂病论
4, 被称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___________。
A 杭州会议B 八七会议C 瓦窑堡会议D 遵义会议
5,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的起义是__________。
A 南昌起义B 秋收起义  C 广州起义    D 武昌起义
6, 中国共产党成立於哪一年
A 1921            B 1919        C 1927        D 1910
7 义和团对后人最具激励作用的是(  )
A.改良主义思潮    B.爱国主义精神
C.排斥外国思想    D.民主主义精神
8,香港被割让给英国,是由何次战役失败
A 八国联军之役B 中法战争C 英法联军之役D 战争
9,哪一事变后,海外华侨强烈要求全国抗战,实行各党合作作战,成为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进步力量。
A“一二八事变”B“五一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
10,香港回归于哪一年
A 1997年7月1日          B 1984年12月19日
C 1946年10月10日          D 1946年10月1日
民族英雄有哪些11,西方殖民者在中国领土上建立的第一个侵略基地是___________。
A 英国—香港B 葡萄牙—澳门C 日本—台湾D 英国—澳门
12,澳门回归中国时间是_____________。
A 1999年12月20日          B 1999年1月1日
C 1997年12月20日            D 1997年2月2日
13,中国在哪一年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成功
A 2001年7月13曰        B 2000年7月8日
C 2002年7月13日      D 2004年7月13日
14,中国抗日以来,取得最大的胜利,严重打击了日军,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战役是___________。
A 七七事变B 南京大捷C 台儿庄战役 D 九一八事变
15,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领导人是___________。
A 林则徐B 关天培C 洪秀全D 赵三多
16,最年提出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的数学家是_________。
A 刘歆B 刘徽C 何承天D 祖冲之
17 , 宋代文学代表作品是。
A 诗B 词C 曲D 赋
18 ,“杯酒释兵权”的事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
A 唐玄宗B 宋太祖C 宋太宗D 明太祖
19,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唯一的一位四次连任总统的著名人物,他应该是:
A、华盛顿 B、林肯 C、富兰克林·罗斯福 D、尼克松
20.联合国的总部设在:
A、美国旧金山 B、瑞士日内瓦 C、美国纽约 D、美国华盛顿
21.二战后对德国纳粹战犯进行的审判是在:
A、伦敦 B、纽伦堡 C、柏林 D、巴黎
22.“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于1886年美国哪一城市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争
A、纽约 B、华盛顿 C、芝加哥 D、旧金山
23.第一个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欧洲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4.下列哪一部纲领文件,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又树立资本主义原则,基本上实现了革命的目的(  )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  D、《人权宣言》
25.在近代历史上受到法国《人权宣言》政治思想影响文件
① 英国《权利法案》 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 美国《独立宣言》  ④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        D. ②③
26.美洲出现的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   )
A、美国 B、海地 C、古巴 D、墨西哥
27. 地处亚洲革命风暴最南端的国家是: ( )
A、越南 B、印度 C、印尼 D、菲律宾
年初,美、英、苏三国首脑在(    )举行会议。会议形成重大协议:三国将派军队分区占领战败后的德国;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A、华盛顿  B、波茨坦  C、雅尔塔  D、巴黎
2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反映了老子的( )
  A.唯心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唯物主义思想
30.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B.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界
  D.反映了荀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31.宣扬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
32.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孙子C.孟子      D.韩非子
3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为( )
  A.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接受封建教育。
  B.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
  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D.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4.孙中山的思想从“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反映出( )
①孙中山认为帝国主义是中国独立富强的阻碍因素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革命性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联合斗争 ④它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5.下列对同盟会纲领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B表达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C.没有提出反帝要求
    D.没有提出土地纲领
36.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创造性的发展马列主义理论的是( )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建设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理论
    C.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7.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唯一的一位四次连任总统的著名人物,他应该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富兰克林罗斯福  D、尼克松
38.联合国的总部设在( )
    A、美国旧金山  B、瑞士日内瓦  C、美国纽约  D、美国华盛顿
39.二战后对德国纳粹战犯进行的审判是在( )
    A、伦敦    B、纽伦堡    C、柏林    D、巴黎
40.“五一”国际劳动节起源于1886年美国哪一城市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斗争( )
    A、纽约    B、华盛顿    C、芝加哥    D、旧金山
41.第一个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欧洲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42.下列哪一部纲领文件,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又树立资本主义原则,基本上实现了革命的目的(  )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  D、《人权宣言》
43.在近代历史上受到法国《人权宣言》政治思想影响文件 ① 英国《权利法案》 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 美国《独立宣言》 ④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 ()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②    D. ②③
44.美洲出现的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  )
  A、美国    B、海地    C、古巴    D、墨西哥
45. 地处亚洲革命风暴最南端的国家是: (  )
  A、越南    B、印度    C、印尼    D、菲律宾
年初,美、英、苏三国首脑在( )举行会议。会议形成重大协议:三国将派军队分区占领战败后的德国;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A、华盛顿    B、波茨坦    C、雅尔塔    D、巴黎
47、乾隆时大将军福康安观看欧洲火器操法后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
法,谅采没有什么稀罕!”这说明(  )
  A.清朝军事技术先进    B.是清政府技不如人的粉饰之词
  C.清王朝是“天朝上国”    D.清王朝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48、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
  A.清朝晚期政治腐败    B.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C.军备废弛、防御力差    D.战和方针举棋不定
49、有人认为,战争“并不是为了维持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
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商务关系的斗争开端。”对
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对两次战争实质的思考
  B.道出了发动战争的真实意图
  C.作者是站在西方殖民主义立场上的
  D.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反对贸易
50、虎门销烟最本质的意义是(  )
  A.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
  C.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D.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51、两次战争相同的战区是在(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广东沿海地区    C.京津地区    D.台湾北部
52、“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的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
它( )
    ①未认谀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残酷性
    ②只看到“船坚炮利”和科技文明
    ③夸大殖民主义传播文明的作用
    ④贬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