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研究分析著名的钢琴家
作者:***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第05期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他将俄罗斯民族音乐与浪漫主义风格相结合,将独特个人音乐感受和高难度演奏技巧相融合,并运用创新的写作手法,形成独具特的音乐风格。本文将从音乐整体风格,音乐精神,音乐创作结构以及演奏技法四个方面研究分析。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风格;创作特点;演奏技法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055-01
        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4月1日出生于俄国诺沃格勒省的一个贵族家庭,家境十分富裕,为幼年的拉赫玛尼诺夫创造了优越的音乐环境,4岁和母亲学习钢琴,9岁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12岁转入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和多位教授学习钏琴,对位法,和声学。22岁开始创作《
第一交响曲》,1897年(24岁)公演遭到巨大失败,陷入抑郁与痛苦中。1900年(27岁)通过精神学家催眠,得到好转,不久开始《第二钢琴协奏曲》创作。1901年,由亚历山大指挥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在莫斯科首演成功,使拉赫玛尼诺夫重获信心,创作进入黄金期。相继创作《第二交响曲》、《死之岛》、《第三钢琴协奏曲》等。
        拉赫玛尼诺夫作为俄罗斯音乐家,思想及性情深受祖国自然美景,风土,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俄罗斯民族乐派于19世纪迅速崛起,格林卡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俄罗斯民族歌剧,交响乐的奠基人,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代表作《伊万,苏萨宁》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其音乐创作思想深深影响“强力集团”五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及拉赫玛尼诺夫。特别是柴可夫斯基对其影响最深,两人都钟爱俄罗斯诗歌,特别是具有悲伤,多愁善感情节的诗句,并将其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旋律来源。总体来说,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的民族气节继承于格林卡;音乐中旋律彩继承于五人强力集团的创作风格;而音乐中表达抒情性方式继承柴可夫斯基,并且延续十九世纪欧洲及俄罗斯音乐传统,继而形成拉赫玛尼诺夫的整体音乐风格。
        《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形象非常丰富,作品中既有深沉大气的戏剧性,又有清新博爱
的旋律性。音乐形象表现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如自然风光,人物性格,情节场景等。例如第一乐章的引子,用一连串的柱式和弦拉开乐曲的帷幕,用来模仿钟声。可以推测拉赫玛尼诺夫对钟声的情有独钟是由于童年时期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留下的印象和本人念旧的性情。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中,融合着两种固有的精神风格,一种是源于古希腊哲学中的悲剧精神,进而所形成的西方美学思想和音乐精神;另一种来源于俄罗斯民族本土文化,表现出深沉和庄严。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在音乐精神上受肖邦的影响比较大,浓郁的抒情风格,强烈的民族精神。作品中的音乐精神蕴含着让焦虑转化为精神动力,忧伤转化为激情,让听众树立坚强的意志,在失败面前重新振作。而这部作品正是拉赫玛尼诺夫的心路写照,始终表达着一种不畏艰难,追求理想的精神。
        《第二钢琴协奏曲》和同时期的钢琴协奏曲有很多的差异性及独特性:
        第一,写作顺序的不同:由于拉赫玛尼诺夫早年遭受到《第一交响曲》的失败,所以在精神抑郁接受到并有所好转之后,为保留脑海中的珍贵乐思,随之记录心中所想,第三乐章由此诞生。紧接着将优美宽广的第二乐章创作出来。并且本人亲自带领莫斯科爱乐乐团试演二,三乐章,大获成功后将第一乐章创作完成。
        第二,创作手法上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伴奏织体使用方面,表现出细腻且缜密的线条,无论从纵向或横向来看,穿插在主旋律间的声部,形成了伴奏织体错综复杂的音型。在音乐发展过程中大量运用转调,提升音乐表现力,运用重复八度创作手法以表现情感。
        第三,和声方面,三度叠加和弦及彩性,运用近现代和声创作技法,大量运用下属及重属和弦,使钢琴拥有同交响乐一般的震撼效果。
        第四,在旋律方面,拉赫玛尼诺夫同肖邦一样,喜欢歌唱性与抒情性。他擅长引用俄罗斯民间音乐中富于表现力的小调作为音乐创作的基训。例如其中第三乐章副部主题是整部作品中最优美的旋律片段,情感真挚,表现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并且在旋律写作上,运用活泼明快的舞蹈性旋律来表达思想内容。
        另外,在旋律发展过程中,经常采用大量二度级进的旋律结构,加以向上或向下的模进,及階梯状的排列规则,使乐段情绪发展更为切合。这种旋律写作手法,我们在分析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中很少可以发现。
        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演奏素质,如单音,音阶,和弦分解琶音,八度和弦等。
        第一,和弦方面,第一乐章的引子部分对于一般演奏者而言很难同时弹响,可以弹成分解琶音的形式。力度变化不好掌握,从PP-ff需要平均分为九个音量等级进行演奏,需要演奏者除用手指控制力,还需要左踏板的有机运用。第三乐章副部主题,需要演奏者的双手具有强大支撑力,否则难以承受巨大压力,需要胳臂与手腕达到完全放松。另外在琶音音型和分解和弦迂回跑动音型上要注意节奏准确,指法设计合理。
        第二,八度及和弦方面,在第一乐章副部主题,需要保证旋律音的歌唱性,手腕必须成为一个支点,使整句的演奏动作成为一个整体,负责旋律音的手指弹的快一些,深一些,加强手指的压力,达到上方音明亮清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