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对唱的歌曲 摘 要: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之代表,应尚能的声乐作品体现了第一批留学归来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上对于西方创作手法的纯熟运用。本文主要从二重唱的曲式结构、钢琴伴奏特点、演唱举例分析几个方面,来探索男女二重唱《追寻》的艺术魅力以及应尚能先生独特的音乐语言。
关键词:应尚能;男女二重唱;《追寻》
应尚能(1902-1973),是我国著名的歌唱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的歌曲创作量
非常大,作品多达近200首,且类型丰富,包括各种题材、形式。笔者从中挑选了这首从风格上区别于应尚能多数表达爱国情怀的创作——《追寻》,作了曲式以及钢琴伴奏、人声的举例分析,力图一探应尚能作为划时代全方位音乐家的风姿。
这是一首二声部的艺术歌曲,发表于1942年,采用了最为动人的混声男女二重唱的演唱形式。在作曲技术手法上多采用了西方的写作技巧,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由前奏、男女对唱、男女二重唱、尾声组成。作品的音域为e1—a2,十一度音程跨度。钢琴演奏部分的设计比较丰富,和声与音乐织体形态以及柱式和弦、分解和弦为主,并运用了大量倚音构成的装饰音形式。
男女声二重唱《追寻》的曲式结构为带有引子和尾声的单二部曲式,图示如下:
乐段;Int.;A;B;Coda
乐句;;a;a’;b;a’’;c;d;e;e’
小节;1-6;7-11;12-16;17-22;23-28;29-35;36-43;44-50;51-59;60-63
调性;A:
一、钢琴伴奏特点举例分析
前奏部分(1—6小节),从伴奏织体形态来看,应尚能先生采用了混合式的钢琴伴奏织体。右手部分的织体采用了柱式和弦进行,为这首二重唱奠定了音乐音响丰满、沉稳坚定、明亮神圣的感情基调;左手部分的织体由半分解和弦与分解和弦两种形式构成。左手半分解和弦与右手柱式和弦的应用,具有节奏上的动静组合,使作品音响柔和、节奏规整。第5—6小节出现的分解和弦为人声部分的伴奏织体的出现做出了一定的铺垫,也为女高音声部的进入给出了预示。
男女对唱部分(7—28小节)为女高音与男高音两个声部,伴奏织体完全由分解和弦形态构成。值得注意的是,女高音部分的和声主要由A大调的I级主和弦构成,而男高音声部则由V级属和弦构成。主和弦与属和弦的呼应将纯真、甜美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
男女二重唱(29—59小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29—43小节的伴奏织体,为右手柱式和弦,左手半分解和弦与分解和弦。在第36小节,即本段落的第一乐句,左手伴奏织体由一开始的半分解和弦变为分解和弦式的织体形态,好似进一步诉说着“一片深情”。第二部分44—59小节回归之前的伴奏织体形态,不断的推向歌曲的高潮。
二、演唱处理举例分析
男女对唱部分旋律都是由同音反复的三个音开始,虽然是相同的音符,应尚能先生却做出了不同的处理效果。第一个音由附点二分音符的mi构成;第二个音也是由附点二分音符的mi构成,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上二度的倚音;第三个音依然是mi,却压缩成了四分音符,且用了下二度倚音。三次同音的不同处理,恰似不断升温缠绵的感情,扣人心扉。因此演唱的时候要注意,需要饱含深情但没有太多戏剧性张力的声音与情感。
男女二重唱部分中的第一乐句采用了复调化的写作手法,两个声部构成了卡农式的模仿复调。女高音声部首先进入,男高音声部卡农式模仿女高音声部的旋律,但是歌词没有模仿,而是构成了一定的呼应关系。演唱时需注意两个声部的相互配合,音量、情感等方面需相辅相成,避免出现某个声部盖过另一个声部的情况。
男女二重唱部分中的第二乐句采用了和声化的写作手法,节奏同步,逐渐推到歌曲的高潮部分。演唱时,两个声部需怀揣饱满的热情,控制好气息与喉头的稳定,让爱情里的炙热阳光迸发出来。
艺术歌曲在演唱形式,多是以独唱为主,少数会有重唱或者合唱的形式。不管是哪种演唱形式,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对钢琴伴奏部分与声乐演唱部分,以及两者之间的和声分配问题,都是作统一的设计与考虑。
這首歌曲,其情感既能代表男女之间纯真、高尚的爱情,也能看作对所有美好事物的向往。作为20世纪上半叶首批留学归国的音乐家,他的声乐作品全部都配有钢琴伴奏,在民国艺术歌曲创作中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歌曲大大丰富了当时美声唱法演唱者演唱中文歌曲的选择,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应尚能.应尚能音乐论著及作品选集[M].吉林音像出版社,2003,6.
[2] 崔腾.应尚能的歌曲创作及其声乐演唱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