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浅析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人物,大家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毁誉掺半。在我看来,曹操有“雄”的一面,他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曹操也有“奸”的一面,他是一位奸邪诡诈、善于玩弄权术的奸诈之徒。本文从曹操的正反两个方面入手,对其人物形
在我国众多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绝对称得上是一部出类拔萃的长篇巨著。小说中,曹操是一位有胆有谋的政治家和才能卓越的军事家,他统帅千军万马南征北战,结束了北方诸侯割据的局面。同时另一方面,曹操身上有着无穷无尽的贪欲和权势欲,是一个权谋机诈、无比凶残的人物,常常用假仁假义、小恩小惠去笼络人心、收罗人才,为自己所用。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 一、曹操生平简介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年幼时,曹操“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当时即流露出非凡的才能。公元174年,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开始了仕途,当年他才刚满二十岁。后来,曹操当上了洛阳北部尉,暗地收编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而后加入了反董大军,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
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将北方牢牢控制,力图统一天下。公元210年,曹操大宴铜雀台,一大批贤才志士皆投奔于他,随后实施恰当的农业政策,了民生,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公元219年,曹操与孙权联合打败了关羽。公元220年,曹操回到洛阳,病死于此,终年六十六岁。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二、曹操正面形象——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一)深谋远虑的政治家
1.抱负远大,胆识过人
生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战乱时期,曹操揭竿而起,力争实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伟大理想。
董卓作乱,大家都束手无策,全都抱头痛哭,只有曹操勇敢地站出来,决定刺杀董卓,并且亲自前往。大家都知道,曹操行刺董卓未果,后来被县令陈宫所擒。当被陈宫问及为何要
行刺董卓时,曹操毫无畏惧地说:“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这可以看出曹操的远大志向超乎常人、溢于言表。曹操会合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历尽千辛万苦,经历无数磨难,仍然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最终成就大业,足见其坚定的政治抱负。面对各路诸侯打着“兴复大汉”的旗号,高喊“诛杀曹贼”的口号,曹操毫无畏惧、毫不退缩、傲视雄,一如既往地追求自己的事业一统中原。在他眼里,当时大汉气数已尽,无可救药,他站出来兴复天下,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安康,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目标,这正体现了曹操的远大抱负。
2.能屈能伸,忍辱负重
战争期间,王侯将相,人与人之间,密谋反目。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曹操非常注意顺应民意,赢得民意。为了赢得民心,曹操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用尽一切手段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曹操刚出道时,人年轻,忠实追随者少。为了得到卫弘相助,曹操摆酒设筵,特意请卫弘到自己家中,向卫弘说明董卓之专权,表明自己为社稷着想的决心和力求卫弘相助的诚心。最终卫弘答应投奔曹操。曹操非常高兴,借势打着“忠义”的旗帜到处招兵买马,不断壮大自
己的力量。正是由于曹操非常洞察民心,而且善于利用民心的圆滑手腕,才帮助他召集到无数有识之士。尽管早已意识到刘备是自己今后夺取天下的劲敌、死对头和极大阻碍,但是曹操却不听身边谋士的建议杀掉刘备,因为他一直想把刘备留在身边,唯自己所用。在宛城之战中,曹操的儿子、侄儿、爱将、良马都被杀害,自己右臂也中了一箭。但是为了大局,曹操游说张绣,好像宛城之战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更别提有什么深仇大恨了,不仅封张绣为扬武将军,还与他结为儿女亲家。
3.唯才是举,随能任事
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知人善任,爱才爱才。如果他求贤若渴,就想尽办法搜罗天下英才,委以重任。曹操对人才礼遇有加,尽可能用好人才。所以曹操身边一直都是人才济济,人数和能力都远远超过刘备和孙权。
徐庶很有才华,曹操也很想要他。得知徐庶是个很孝顺的人后,曹操立即派人连夜接回了徐的母亲。被徐母拒绝后,曹操人模仿徐的笔迹,给徐叔写了一封信,最终把徐叔骗到了手里。可见曹操为了获得人才,不择手段。曹操在徐州攻下关羽后,为了制服关羽为己用,不仅善待关羽,还送给他一只赤兔马,一笔巨款,并封他为大官和爵位。关羽把曹操出卖给刘
备的时候,曹操亲自为关羽送行,给他足够的钱和好衣服。正是因为曹操求贤若渴,善用他人,这里才聚集了无数人才。正是因为有一大批武将帮他谋划,拼死一战,曹操的影响力才一步步扩大,平了雄,统一了北方。
4.博采众长,从谏如流
曹操本人虽然精通军事谋略,足智多谋,但他非常重视其他谋士的作用,善于博采众长,为己所用。无论是于迅、郭嘉、荀攸、程昱的建议,还是其他谋士的忠告,只要是切实可行、有可取之处的,曹操都会一一采纳。曹操的做法让谋士们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都想尽办法为曹操出谋划策。
郭嘉病亡,曹操悲痛欲绝,但仍一丝不苟地遵照其遗计行事,按兵不动。曹操听谋士之言,没有费一兵一卒,就将袁熙、袁尚杀了,除了心腹大患。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能听取将士谋臣的意见。曹操用刘晔之计对付袁军的楼橹和“掘子军”;用苟攸“调动敌方、乘势猛攻”之计向袁军发动总攻;用程昱“置之死地而后生”和“十面埋伏”之计赢得仓亭之战,等等。曹操如此从善如流,才使得他在多次险象环生的情势中脱身而出、应付自如。
(二)雄才伟略的军事家
1.军事统帅,领导核心
曹操的领袖气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行事果断,豁达自信,知人善任。曹操遇事果断的能力是由他的性格直接决定的,这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素质。曹操初入仕途,完全没有花花公子的享乐主义习气,一心革除弊政,厉行法治。当时宦官们都在争权夺利,国家大事一片混乱,但他却通过不畏权贵表现出了一个伟大政治家的实力。从曹操和袁绍等人推举志愿军抗击董卓的初期就可以知道,曹操是一个有着强烈野心和使命感的领袖,他想让当时极其混乱的社会局面恢复稳定和秩序,解决人民的切身之痛。在曹操的发起和组织下,各路诸侯积极响应他的号召,与他结盟。曹操的魄力初步显现。后来在斗争中,曹操一路打许淮,一路日夜打当阳,以弱胜强打官渡,以多变的战术打关西,以奇兵入侵柳城,知己知彼,疏远了孙、刘谢祥、范等。,这些都体现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
2.富有韬略,运筹帷幄
曹操有着独特的兵家嗅觉,胸中知道各路英雄的战略战术,知己知彼,总能预测。在一系列
的战争中,曹操打败了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通过声东击西,攻他救此地,避实就虚,诱敌深入,伏击,奇袭,包抄,抢食,离间他人。
在定陶之战大破吕布时,曹操就是因为对吕布准确的心理分析,以及对作战地形观察得面面俱到,才能够料事如神,行军布阵非常井井有条。官渡之战开始时,袁曹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很大。袁绍共有七十万人马,粮食十分充足,而且具有地理形势;而曹军只有仅仅七万,粮食快没了,地理形势也不利。曹操深谋远虑,利用和扩大袁军决策错误﹑军心涣散的弱点,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集中兵力,袭击袁军屯粮之处,然后各个击破,取得最后胜利。曹操在去救援白马的路上,遇到刘备、文丑的军队,有5000轻骑兵。当时曹操人数很少,只有1000来人,于是他命令自己的将士下马,将辎重、器械全放在路上,他的部将十分不解。结果刘备和文丑的军队一来到,一看地上有这么多好东西,都争着抢,这时候曹操说,上马!把刘备、文丑的军队打得大败,刘备逃走,文丑被杀。曹操攻打西凉马超时,曹操连连大败。此时,韩遂领军来助马超破曹。曹操手下众将一看形势不妙,而曹操确说这是打败马超的最好时机。曹操使用离间计使得马超与韩遂相互猜忌。韩遂降曹,大败马超。
3.战术灵活,善于用兵
两军交战时,曹操集中兵力,避免两面作战。进攻和防守的方向总是精心选择的。与孙权、刘备作战,或攻东守西,或攻西守东,都要根据实际情况集中兵力于一方。建安十九年,曹操率军进入合肥,准备进攻孙权。却说夏得取陇右,欲取汉中。命令东线留守张辽等七千人守城,大军攻汉中。结果东西线都大获全胜。
曹操指挥作战,往往采用瓦解、分而治之的策略,或使敌人自相残杀,从中渔利。在逐鹿中原的过程中尤为精彩。在众多强敌面前,谁先被拉谁先被打,然后谁被拉谁再被打,最后谁被灭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明确的计划。一个一个的吞掉对方,打倒大大小小的对手。最后奠定了自己霸权的基础。曹在战略战术方面应付得来。在作战中,曹总是根据敌我形势因势利导,喜怒无常。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