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好习惯
一、通过儿歌口令强化学生行为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课间休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对于刚刚走进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好奇新鲜,但太多的规矩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我编制了一些简单的口令式歌谣,铃声响后,带着他们一起说:“铃声响,进课堂,守纪律,不乱嚷,端端正正做凳上。”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每当学生写字之前,我会让小班干部带着说这样的口令:头正,肩平,身坐直,脚放平。这样的小方法、小口诀,让学生不但明确了自己课堂上应该怎么样去做,而且让他们懂得了课堂上是有纪律约束的,不能任由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些对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及时改变激励措施,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创优心态
第一方面:明星效应。当孩子的行为习惯有了初步的规范,我们及时采用了各种激励措施。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
韩国明星的孩子 起初在我们班开展了寻小明星的活动,每周评选出优秀的小明星,比如:学习小明星、纪律小明星等,评选出的明星我们会拍照,发奖励并且发到班级里边和家长一起共享。在这种明星效益的激励下,很多孩子都向好的方面发展,争取自己也能够登上明星榜,对于那些已经被评选上的孩子,他们更加不想下一周自己榜上无名,这样他们就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向好的方面继续发展并逐步养成积极创优心态。
第二方面:红、黄卡片效应。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对这种奖励方式习惯了,感觉不新鲜了,各方面的习惯出现了下滑。我们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一起商量,献计献策,想到了卡片这个好招,正如作为班主任要手勤、眼勤,嘴勤,更重要的是脑勤,随时想招来应付孩子们的变化,和他们斗智斗勇。起初我们是想剪个小花或剪个小动物来激励孩子们,但事实证明
我们的时间太有限,没有时间剪那么复杂的奖品,最后我们用卡片代替,不过卡片丝毫没有影响我们使用的效果。卡片使用的第一小周期:各方面表现好的奖励一个红卡片,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上课坐得端端正正的,纪律卫生、站队又有了新的起,每周下来都评选出表现优秀得到红卡片的同学,发奖状拍照和家长一起共享。
三、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
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日见好转,我也准备开始适时地放手。暑假听了魏书生的报告后,我看过一本书,书名是《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会偷懒和偷懒只是多了一个“会”字,但有着天壤之别。
作为一个班主任偷懒是万万不允许的,但要会“偷懒”,这需要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训练。我在班级内设立各种不同的岗位,由不同的学生担任,有负责检查卫生的“值日班长”,有负责检查纪律的“纪律班长”等,对于这些小管理员,争取每周给他们开个小会,给予合理的方法。
比如为培养好值日班长,开始我每天和学生一起值日,手把手教会扫地、拖地,反复强调
卫生要求,很快提高了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再后来每次学生值日时,我总是提醒孩子如何去扫地,如何拖地。经过反复训练,孩子们能够自己独立完成值日。对于这些职位,只要你做得比别人好,那你就可以取而代之。在这种激励政策下,鼓励让所有的学生做老师的小助手,这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培养了其独立自主的意思,并使学生在井然有序的班集体中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四、家长的力量不容忽视
老师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因此一定重视家长的力量。一个班的班主任,表面为一个班,实为“两学生”,一是变化莫测的真孩子,一则是文化背景不同、家庭氛围等不同的大孩子――家长。你在培养真孩子各种行为习惯的同时你也在“调教”一“大孩子”,让家长以你为核心,充分发挥你的“向心力”,紧密团结在你周围,和你拧成一股绳儿,携手并进。充分发挥了“大孩子”的力量,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己省劲省心不说,可能还会有意外的收获,因为这些家长中不乏也隐埋着“教育孩子”的高手,这就需要“伯乐识马”的你,发挥你“伯乐的眼光了”。因此每个阶段的实施我们都和家长提前沟通、并争取家长的意见,当然家长也给出了不少好点子,很多家长通过各种方式发表正能量的内容。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孩子们长期努力,需要我们不断地督促引导。润物无声、滴水穿石,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习惯教育真正变成孩子们的内在需要。就像我们周校长开会时常跟我们说得一样“教孩子五年,想孩子一生。”我们从一年级就开始想、开始思考、开始行动、开始坚持,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好习惯的引领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我们的孩子: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