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西方音乐的音阶体系,音级之间最基础的音高关系是全音和半音,在小提琴的指板上,半音是相邻的两个手指并指,全音则是两个手指自然打开,有了以上基础,四个手指在指板上就有了手指排列的概念,所谓手指排列的位置,就是手指之间的全音和半音的排列[2],常规的一把位在各弦上的手指排列可以总结为四种:1、2指并指,2、3指并指,3、4指并指,4指全部开指。这四种基本的手指排列,是小提琴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在很多小提琴启蒙教程中,会选择其中一种手指排列作为启蒙手型来开启左手按指的学习,比如《铃木小提琴教材》《少儿集体课教程》、学琴之路-《赵薇小提琴教程》《从零起步学小提琴》等教材,都是以2、3指并指得手指排列作为初学者入门的手形,从医学的角度,这个手指排列最符合手部的生理条件,所以比较容易做到,也更容易到自然放松的状态,而且这个手指排列可以让学生很快地熟悉四根琴弦的一把位,一,二弦A大调音阶(一个八度);二,三弦D大调音阶(一个八度);三,四弦G大调音阶(一个八度),但是,在通常情况下随着调式调性的变化,只要超过一个八度或者两个八度及以上音域,我们手指排列就需要做出改变。
这四组基本的手指排列还可以同时适用于相邻的琴弦,及拉奏双音与和弦的手形。对于刚开始接触双音与和弦的学习时,在练习的过程要明确音程或和弦的性质,比如:在常规的三度,六度,八度双音的学习中,在拉奏之前,先要清楚其双音的性质,然后到左手正确的手形,及手指排列的位置。在建立有清晰的手指排列的概念之后,我们才可以继续换把的学习。手指排列是随着音乐的调性和旋律的进行不断变化的,所以在实践中我们不能机械地,单一地来看待某一种手指排列,而是要灵活多变,我们的目的是把音拉对、拉准、拉美,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音乐而服务。
二、换把的舵式动作
换弦的过程中,左手在分别拉奏E、A、D、G四根琴弦以及每根琴弦的不同把位,手臂、手肘、手腕和手指需要调整到相应的不同角度。通常情况下,相比在拉奏E弦和G弦时,拉奏G弦的手臂和手肘的位置就需要更多地往胸前移动,就是说以左肩关节为轴,左臂、左肘根据左手所在弦的不同位置和把位的不同位置而做与之相适应的左右转动,这就是左手的舵式的概念[3]。
基于以上概念,我们知道在不同琴弦的不同把位和不同琴弦的相同把位左手的臂、肘、手腕和手指的位置是有区别的,把位越高左手手臂和手肘需越往我们的身体方向扭转,这意味着上行换把的动作力量是靠向身体的,下行换把的力量则相反,因此,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觉得下行换把难于上行换把,其原因在于持琴是向着身体的力量,当演奏者上行换把时,自然是靠向身体的动作,这对于演奏者是有安全感和容易把控的,而下行换把是远离身体的动作,这是持琴力量的反向,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会有一种不适感,也会感觉不太容易把握,那如何解决下行换把的不适感的问题?首先,持琴的舒适性是掌握换把技术的基础,持琴的位置要避免压到肩膀,要尽可能地放松肩膀,大臂,持琴的动作要自然放松才能最大限度地让左手自由活动。其次,在换把时特别要注意持琴大拇指第一关节内侧和食指指根关节定位的松弛感和稳定性,只有两个触点放松,换把的动作才能连贯自然,这是换把转换的支点。第三,换把以手臂,手肘和手腕的动作为主导,“为了尽可能发挥左手手指按弦动作的能力,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左手手指的活动能力,换把的主导动作应该交给臂部和手腕完成,手在把位上的部位只是随着臂部的活动而前后
移动”[2],这也意味着手臂,手腕和手指都有着不同的分工,即臂部和手腕主导换把动作,而手指负责按弦的动作,这样的分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左手每个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有了以上方法换把的上下行就会轻松自如。
对于初学者我们需要强调舵式的概念,如舵式动作做得好,可以让手指更加灵活,音准的质量更高,音更加通透,换把更自如等等。想要把舵式动作做好,需要建立一个概念,即舵式动作必须要先行于按弦动作,就是说在音按下去之前我们的臂部,肘部,腕部,手指都已提前到达要拉奏琴弦的位置,为能到准确的琴弦和正确的把位做好准备。著名的小提琴家林耀基老师曾提出音准预先听,手指预先量的理念[4],强调的就是音准要先在头脑中听和左手要先行的概念,当头脑中有了音高,左手要迅速地做出反应。那就意味着舵式动作也需要很迅速地完成。
小提琴初级阶段强调换把的舵式,是为了让学生能熟悉把位和音位,但是,当到了高阶段,应该要去舵式概念,要以音准为绝对主导,因为舵式动作通过长期有效的换把训练已经融到左手的肌肉记忆里,左手的手臂,手肘及腕指可以自然轻松地完成琴弦上的音。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快速换把中舵式动作还是在其中发挥作用,舵式的运用不是一个僵化和静止的动作,而是一系
需要用到的所有的技巧训练。在这庞大的教学体系中超过了有300首作品,如何从中选出适合学生程度的练习曲和随想曲是对小提琴教师的考验。
针对换把的训练和研究我们是可以从十本教材中从程度上进行分类,初级换把的学习是从沃尔法特第31首开始的,该教材的后30首,是把位和换把的练习,主要是针对I-III把位的学习,其中包含有几种初级常用的换把方式,例如固定III把位练习的第31首,借用空弦转换I-III把位训练的第32首,在三把位内的同指换把,顺指换把,越指换把训练的第43首等。接着,在《开塞小提琴练习曲36首》中的第25-36首是继沃尔法特的中高把位训练,其中涉及第VII把位。到中级的《克莱采尔小提琴练习曲42首》的第11首、《菲奥里洛36首小提琴随想曲》第13首和《顿特练习曲与随想曲24首》作品35中的第15首等,这些练习曲和随想曲都是针对换把的训练。到了高级程度,即随想曲的级别,我们很难再定义一首作品是为了训练某一项技术,通常都是综合技术结合的音乐表现,也就是常说的炫技作品,其根源在于随想曲和练习曲的区别,随想曲作为练习曲的高级形式,其艺术价值更高,它的性质基本接近乐曲,所以,随想曲常被安排在音乐会中作为演奏曲目[8]。
四、换把的训练方法
不管是在基础练习,音阶还是练习曲和随想曲的换把训练,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音乐,那么,在学习换把时有一些通用的训练方法:
(一)强调预备的概念,首先,指的是音乐上的准备,即音级的连接和旋律上的连贯,就是林耀基老师提出的耳朵预先听,心里预先唱,其次,指的是把位上的准备,左手动作的准备,包括有舵式动作,把位和手指的预备,即左手预先量。预备的概念就是要让我们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换把就可以做到一步到位。
(二)养成慢练的习惯,当代著名小提琴家帕尔曼给当代的小提琴学生的忠告就是慢练,他在回答如何练琴的问题上,只答了慢练,短小和反复六个字。在换把的练习中,慢练可以使我们的手臂和手指尽可能地放松,在慢的过程中可以更容易注意到每个动作和每个音符,换把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音(双音、和弦)到另一个音(双音、和弦)的连接,只有反复慢练才能让我们尽可能地做到精准。
(三)变换节奏和变换弓法相结合的换把训练。在学习换把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很难做到精准快速地换把,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尝试着把困难的换把片段使用不同的节奏结合不同的弓法来进行训练,例如,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第四小节第二拍这句:
谱例1.1:
练习方法:
步骤1:分析乐句的构成,确定好换把的指法,见谱例1.1;
步骤2:分弓练习,见谱例1.2;
步骤3:附点节奏练习:一拍前附点,一拍后附点,见谱例1.3;步骤4:连弓,一弓两音,见谱例1.4;
谱例1.2
谱例1.3赵薇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谱例1.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