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袁隆平院士的演讲稿 怀念袁隆平个人演讲稿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亮,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在社会进展不断提速的今日,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演讲稿模板范文,盼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关心。
缅怀袁隆平院士的演讲稿篇一
    大家上午好!
    我今日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天下富足,禾下乘凉》
    噩耗传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5月22日13时02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吴孟超同志是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国际肝胆外科的闻名专家,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
    在这痛心疾首的消息之后,让我不经想起了袁老生前说过的:我有两个愿望,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掩盖全球梦。袁老一生致力于国家粮食进展,鞠躬尽瘁。
缅怀袁隆平的句子    他说,敬天惜粮、勤俭节省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年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已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小麦多年供求平衡有余,稻谷供大于求,口粮肯定平安有保障。20__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平安的标准线。但是,丰收不是铺张的理由,我们必需时刻绷紧粮食平安这根弦。
    他说我是讨论杂交水稻的,目的就是增产粮食,保障粮食平安。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从播种到收获,每一粒粮食可以说吸天地日月之精华,附农夫辛勤之汗水。科研人员想方设法钻研怎样提高水稻产量,哪怕提高5%-10%都非常不易!粮食增产是令人兴奋的事!但当看到提高产量的粮食却被白白地铺张掉了,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看看工厂食堂、酒店宾馆、学校饭堂,白花花的米饭倒在泔水桶里,太刺眼了!现在,餐饮业人均食物铺张率超过10%,大型聚会的铺张更是接近40%。虽然他们是用钱买的,但是没有粮食的时候,有钱又怎么样呢?过去说:两个金元宝挑不到一个窝窝头;20世纪60年月,有人拿着当时市面上面值最大的10元钱想要买一斤粮票,但是买不到。有钱也不能填饱肚子啊!
    提倡节省不是强制做什么,也不是要求少吃饭,更不等于缺粮,而是提示人们牢记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省之诫,不要造成不必要的铺张。
    经受过三年自然灾难的人对饥饿会有深刻的印象,他曾亲眼看到有人由于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那种感觉真是锥心般的刺痛。在那个困难年月,粮食特别宝贵。由于经受过饥饿的苦痛,所以爷爷们这一代人对于粮食非常珍爱。
    古有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写就《天工开物》;今有袁隆平心怀禾下乘凉梦,致力杂交水稻的讨论。伟人,之所以宏大,是由于他们,比一般人更一般,却比一般人更懂得奉献。
    袁老的梦
    是我们这一代人砥砺前行的目标
    是造福人民的共同幻想。
    人民永久不会遗忘您,
    世界更不会遗忘您,
    人生在世最终不过一黄土,
    而您的功劳与奉献,
    将会永刻在历史的丰碑。
    袁老一路走好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缅怀袁隆平院士的演讲稿篇二
    大家好!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经济学家布朗在20世纪90年月提出的尖锐命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袁隆平用惊人的科学成就洪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袁隆平、平头小脸,土里土气。而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制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稻谷的60%,源自于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胜利的秘决时,他似“学问+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对将来,袁隆平满怀幻想,他盼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积10%提高到20%,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袁隆平用科学学问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幻想,实现了一个震动世界的。
    我由衷地鄙视他,一个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袁隆平。
    感谢大家!
缅怀袁隆平院士的演讲稿篇三
    大家好!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经济学家布朗在20世纪90年月提出的尖锐命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袁隆平用惊人的科学成就洪亮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胜利的秘决时,他
似“学问+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对将来,袁隆平仍满怀幻想,他盼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积10%提高到20%,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袁隆平用科学学问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幻想,实现了一个震动世界的。
    我由衷地鄙视他——一个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袁隆平。
    感谢大家!
缅怀袁隆平院士的演讲稿篇四
    大家好!
    袁隆平手里把握着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他的生活却极其简朴。
    长年养成的习惯,他喜爱去田垄,一有时间就到试验田去观看,去呼吸田野的气息。假如说事业的胜利给他的生活带来什么转变的话,那就是从20世纪80年月起,他到试验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先的自行车改成了摩托车。他觉得这玩意儿轻巧、快捷。
    田里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扬花了,牢固了……他跨上摩托车,一溜烟蹿上公路,拐入小径,溜上田埂,强健的身影闪动在片片绿意葱郁或金黄绚烂的稻田里。十多年来,他先后换过八九辆不同品牌的摩托车。如今,虽已70余岁高龄,他还是常常骑着摩托车在田间转。
    20xx年底,在伴侣们的劝告下,袁隆平买了一辆赛欧牌家用汽车。伴侣对他说,骑摩托车是“肉包铁”,开汽车是“铁包肉”,还是开汽车平安一些。他兴致勃勃地学起开车来,感觉还不错。有时,他把汽车开到了田边。他还笑着说,要去考一个驾驶证哩。
    感谢大家!
缅怀袁隆平院士的演讲稿篇五
    大家好。很荣幸在今日的座谈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