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 学案 答案
学习目标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选材特点、细节描写以及结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 了解本文的通讯人物——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格。
学习重点 分析探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学习难点 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学习课时 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导入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这个人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让我们一起走进《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进一步了解科学家的人生境界。
二.走近人物
⑴袁隆平(1930-),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第二次绿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六十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
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
“袁隆平”品牌被评估为1000亿元人民币。1976至1987年间,袁隆平让中国多长出1000亿公斤的水稻,而他正在研究的“超级稻”将能够让中国每年多养活几亿人口。袁隆平获得国际“拯救饥饿奖”,他的杂交水稻也将向全球推广,解决人类吃饱肚子这件头等大事。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革命”。
⑵人物格言:确立起一种正确的人生哲学,于每个人乃是生死攸关的需要。失去了人生目标
的人,是最不幸的人。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途中徒劳无功。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
三、速度文章,整体感知
1.了解袁隆平
2.生字
菽( )馑( )埂( )穗( )蔸( ) 蕊( )籼( )粳( )蘖( )
3.脉胳梳理:
本文由四个小标题构成,每个部分侧重点各不相同。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注重实践,勇于探索)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坚持事实,实事求是)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二、问题探究
学习人物通讯,我们应该知道它“写了什么”,培养自己的筛选信息——归纳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怎么写的”,从中学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学会写作通讯;“为什么写”,培养自己的分析理解和概括能力。
下面,我们就从“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三个角度来分析这篇人物通讯。
1.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
要点: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革命”的宏愿。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
2.“怎么写的”:一篇好的人物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人物仿佛“立”在我们面前,会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效果。本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活生生得“立”在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主探究,作者是怎样使袁隆平“立”在我们面前的。
要点一:细节描写
例1“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的观察起来”,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例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缅怀袁隆平的句子!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到了。
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的重要手段。
要点二:具体、典型的事例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之后,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
3.作者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要点一:小标题的结构,体现布局谋篇的精细、巧妙
全文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学术精神、品格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准则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个人理想、志向
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突出主题;形式灵动、富于文采。
要点二:表达方式上,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
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0年7
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
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并在记叙的同事不断地穿插议论。
4.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类文章,它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请分析本文题目的特点。
正题,引用了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副题,实题,点明所报道的人物。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5.“为什么写”
要点:全面地记叙杰出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优秀事迹和重大成果,号召我们学习他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富有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五、课堂拓展练习
1.通过学习这篇通讯,你对袁隆平有什么认识?从袁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点: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勇于实践,敢于探索;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2.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袁隆平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
要点:是“中国的脊梁”。
理由是:①志向高远,开拓奉献,品格高尚。
②自己的研究的领域里,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③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三、当堂检测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1.【答案】D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时一般要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话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细微的差别来确定答案。D项,“由此可知东三省的人喜欢网络主播这个职业”无中生有。虽然东三省城市的主播人数多,但并不能说明东三省的人喜欢网络主播这个职业。故选D项。
2.【答案】B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A项,“年轻女性,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娱乐方式主要集中在网络方面”不
当,原文有“直播的用户也以年轻人居多。直播的主播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居多”。C项,“但是并没有其他方法管理他们”不当,原文有“直播平台应当加强对评论、弹幕等直播互动环节的实时管理,配备相应管理人员”。D项,“这说明二线城市比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少”推断无据。故选B项。
3.【答案】原因:①成本低,并且能够快速获得收益;②年轻人的娱乐模式和消费模式发生了变化。
需要注意的问题:①不得违反《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②不能对收入期望过高。
【解析】第一问的答题区域主要集中在材料一中。第二问“如果真要从事这一职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答题区域主要集中在材料二、三、四中:材料二“《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这被称为最严新现”“除了直播平台和主播,……理性表达”;材料三“某网络直播平台主播为提高个人的关注度和收人,……抓捕归案”,即不得违反《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材料四“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与共青团北京市委开展的调研显示,……收入万元以上”,即不能对收入期望过高。
二)基础知识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科学家是真理的________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