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
12 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赏析】
这首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首联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写了两件大事:一是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山河破碎身世浮沉风飘絮雨打萍,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诗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主题】
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写法】
叙事、抒情、言志有机融合;直抒胸臆;运用比喻、对偶、双关的修辞手法。
【考点】
一、理解型默写
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习过文天祥的                                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
2.《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
                               
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表现出来的                                的气概与孟子舍生取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孟子舍生取义生死观的最好诠释。
6.复联3谁死了《过零丁洋》诗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
                               
【答案】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二、诗词鉴赏
(一)填空题
1.文天祥(公元1236—1283),男,    ,汉族,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吉水人,(今江西吉安)。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过零丁洋》选自    。这首诗是宋帝赵禹祥兴二年(1279),文天祥在五坡岭(在广东省海丰县北)兵败被俘后囚禁时写的。
2.“惶恐”“零丁用于双关,有两层含义,一指    ,二是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3.《过零丁洋》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    。这两句诗慷慨激昂,采用    的方式 ,表明诗人    的决心,崇高的        的爱国情怀。
4.《过零丁洋》诗中借用    的修辞手法,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诗是:    。特点是:以形象的比喻描写    。诗句意思是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    。这两句连用,暗示   
5.“辛苦遭逢起一经一经指的是    汗青:指    。(古代用竹简书写,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蛀,叫汗青。)丹心指:    干戈:泛指   
6.诗的第二联用        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答案】
1.南宋时期爱国诗人    《文山先生全集》
2.地名形势的险恶境况的危苦。追忆过去,表示自己对当时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感慨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漂浮在伶仃洋中,深感孤苦伶仃。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  以死明志  民族气节  为国献身
4.比喻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5.儒家经典  史册  赤诚的心  兵器
6.风飘絮  雨打萍
(二)简答题
7.本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请作简要概括。
8.本诗尾联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9.请在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中任选一联,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
10.尾联人生自古准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2.这是一首述志诗,有人说,诗的基调由悲郁而昂扬,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选择诗中句子说明你的理由。
13.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试举一两例说明。
14.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16.“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中的两个零丁意思是否相同?说说你的理解。
17.“山河破碎风飘絮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8.有人说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19.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妙哪里?
20.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什么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的表达效果。
【答案】
7.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8.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诗人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和
忠心为国的民族气节。
9.示例:颔联:以风飘絮”“雨打萍为喻,形象地抒写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颈联: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10.示例:表达了作者合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11.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身世浮沉风飘絮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意对即可)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意近即可)
12.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和血性精神是分不开的。
13.人物有: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事迹: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14.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15.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
16.前一个零丁是地名,指零丁洋,后一个零丁指诗人孤苦伶仃的心情。
17.比喻,南宋的江山像被风吹散的柳絮一样支离破碎,形象写出了在元军的侵略下,南宋王朝无可挽回的败局,表达了作者极端悲痛之情。
18.我同意是全诗的关键;本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一个字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原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19.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伶仃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或巧用地名,写出了他日惶恐和今日的伶仃之感)。
20.示例: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事业失败(抗元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坚定决心。
21.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
,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 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选择题
2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了生平的艰辛,命运的曲折。
B.颔联运用比喻和拟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局势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中巧妙地借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直抒胸臆,以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为诗歌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
23.对下面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顾了诗人一生的主要经历,即科举入仕与勤王抗元,从纵向追述,起笔不凡。
B.颔联以比喻的方式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从横向着笔,渲染气氛。
C.颈联惶恐滩”“零丁洋对仗工整,以地势之险暗示诗人处境之艰,表现忧愤悲苦之情。
D.尾联慷慨激昂,借景抒情,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