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宫斗剧的模式化创作与存在问题
要:近两年以“宫斗”为题材的电视剧类型在中国荧屏上大放异彩,继“清穿剧”《宫》火爆荧屏以来,《步步惊心》、《宫锁珠帘》、《甄嬛传》等宫斗大剧“你方唱罢我登场”。在掀起收视狂潮的同时,对该类型电视剧的质疑和争议也不绝于耳。然而一味的跟风与互相模仿导致宫斗剧在创作上很快陷入机械复制的泥潭,而在关乎电视美的本质问题上更被指缺少人性关怀。宫斗剧如何突破模式化创作的樊篱,回归人性光辉,将是今后创作者须重新审视和亟待解决的议题。
关键词:宫斗 收视率 机械复制 人文关怀
提到“宫斗剧”这个概念,许多人会把它和古装戏、宫廷剧乃至历史剧联系在一起。在对宫斗剧进行界定之前,我们有必要廓清宫斗剧与历史剧的区别。吴晗老先生曾对历史剧做过如下论述:“至于历史剧,和神话剧不同,和故事剧也有本质上的差别。历史剧和历史有联系,也有区别。历史剧必须有历史根据,人物、事实都要有根据。历史剧的任务是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吸取某些有益经验,对广大人民进行历史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人物、事实都是虚构的,绝对不能算历史剧。人物确有其人,但事实没有或不可能发生的,也不能算历史剧。在这一点
上说,历史剧必须受历史的约束,两者是有联系的”。[1]
简单来说宫斗剧是由古装历史剧分支衍化而生,以古代专制王朝的后宫为戏剧背景,以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为情节的电视剧类型。在宫斗剧中,人性恶的一面被放大,同时对既定的历史予以重新解构。近来《甄嬛传》的热播掀起了一轮宫斗狂潮,网络上到处充斥着“后宫”的味道,本文将以《甄嬛传》为例探讨近年来宫斗剧在创作上的模式化特征及存在的不足。
2004年《金枝欲孽》的热播在亚洲反响空前,宫斗剧随之在中国荧屏上“崭露头角”。《宫心计》、《美人心计》、《万凰之王》、《倾世皇妃》等宫斗类型的电视剧轮番接力,在收视率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甄嬛传》的热播更将宫斗剧在创作和收视上推向了高峰。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宫斗题材的电视剧在创作上越来越趋向于模式化,无论是在故事情节还是人物设置或是内容表现上都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这些同质化的表现也正是宫斗剧创作模式化的症结所在。
人物设置脸谱化。“宫斗剧最基本的故事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后宫争宠,女人恶斗”。[2]但凡宫斗剧女人必定是其中最关键的角,追根溯源,《金枝欲孽》是真正奠定宫斗剧中女
人独大的江湖地位开始。宫斗剧“斗”的情节安排对整个电视剧内容的表现至关重要,这就避免不了编剧要对后宫中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相互算计的情节做一番心思。由于缺乏对人物性格的深层挖掘,人物形象的塑造大多是在一种相对模式化的框架中完成的,人物带有明显的脸谱化、类型化彩。
《甄嬛传》中,女主角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纯情少女到在经历后宫的洗礼后转变为一个工于心计的宠妃,在各个阶段“甄嬛”这一角的设置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而甄嬛这一看似典型的“宫斗”形象并非前无古人。《金枝欲孽》中的钮祜禄如玥,《宫心计》中的姚金铃也都兼具甄嬛的宫斗气质。无独有偶,新旧两大宫斗剧中对皇后这一机关算尽、阴狠手辣的“毒后”形象的塑造也是如出一辙。人物设置脸谱化的背后,“其实是中国电视剧一直以来顽固存在的病灶:跟风。一个题材火,相似的题材就会春风吹又生”。[3]
故事情节模式化。宫斗剧一般取材自各个朝代的历史,并对历史进行重新解构甚至是基于历史大背景的杜撰和虚构。有的则是改编自小说,例如《甄嬛传》便是改编自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倾世皇妃》同样改变自同名网络小说。由于宫斗剧相对其他类型的电视剧取材范围相对狭窄,这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情节雷同的现象。
大多宫斗剧热衷于清朝后宫,许多导演和编剧热衷于对其进行改编,而在题材和内容的创新上却乏善可陈。在2011年的荧幕上,宫斗剧扎堆。从《美人心计》、《倾世皇妃》,到《后宫》、《宫锁珠帘》,再到《万凰之王》、《甄嬛传》,如此批量生产,难免缺乏新意,落入俗套。诸多的“宫斗戏”连很多桥段和细节都十分雷同,比如、苦肉计、闺蜜背叛、陷害自虐流产三绝招等等。故事情节模式化的结果就是相互模仿、相互抄袭、缺乏创新、缺乏想象,没有后劲,很快让观众陷入审美疲劳。
历史背景架空化。由于宫斗剧大多是基于历史的重新解构和虚构,甚至是改编于缺乏历史事实的小说,因此在关乎历史真实的这个问题上,许多宫斗剧为了在故事情节上更加吸引眼球、引人入胜则采取了“戏说”的形式对历史进行重新解构。
通过淡化历史背景和具体的历史事实,尤其是对具体的朝代和皇帝的真实面目有意弱化,依据极少量的历史资料,取其大体,用其表皮,虚构一个随意设定的社会环境。这样一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轻松绕开历史真实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为生塑造人物、想象后宫生活、编织离奇故事创造了条件。例如《甄嬛传》和《宫锁珠帘》中都对熹妃收养幼年乾隆的情节下了一番功夫,这正是其借助于“捕风捉影”的流言传说和稗官野史的记载,将历史背景淡化,对剧情进行渲染和扩充。
机械复制式的模式化创作不免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而更为大众所诟病的是诸如缺乏历史感、价值观混乱以及对人性异化的夸张表现等问题。鉴于2011荧屏充斥宫廷剧,广电总局通知,从20121步步惊心韩国收视率月1日起,各卫视黄金档不得播出宫斗剧、穿越剧;在明年10月之前也不再接受批准宫斗剧、穿越剧等剧集的立项申请。
由于历史史实是宫斗剧创作必须予以认真审视也是无法绕过的问题,那么宫斗剧在创作的过程中就必须认清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在创作过程中首先必须尊重历史,不能随意肢解历史,让原本真实的历史因为剧情的需要而面目全非。其次,虽然宫斗剧不属于历史剧,可以有一定的虚构性,但虚构不是无限制的杜撰,而是在历史框架的基础上合理的、有限的发挥。宫斗剧不是历史剧,更像是娱乐剧。宫斗剧中诸多内容,历史上并无记载,于是创作者发挥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制造卖点。有卖点,收视率才会高,才能收回巨额投资成本,如此并非良性循环。
在宫斗剧创作的大潮中,有的为了缩短制作周期,在对基本历史常识的处理上错漏百出。例如宫斗剧常用的一个场景,清朝宫中失火,对于火字是非常忌讳的,因此宫中失火只能唤做“走水”,而个别宫斗剧在拍此类场景时一宫人大喊“起火了,起火了!”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架空历史固然有创作上的便利,但给大众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以及正确历史观的形成方面产生诸多误导和负面影响,尤其是诱使大众在面对历史时缺乏厚重感和敬畏心,陷入游戏和混乱之中。而这种没有底线的架空,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诟病宫斗剧的重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