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奇英俊儒雅的“巨星”冯喆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男演员张译的老婆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冯喆(1920-1969),原名冯贻喆,出生于天津市,中国著名演员。他拍摄的电影《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羊城暗哨》《桃花扇》等部部都是经典,深受影迷们的熟悉和喜爱。冯喆  早年生涯 
冯喆出生于天津市,祖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他自幼生长在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冯建统在铁路部门工作,母亲韦瑶珊是富商的女儿。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时,冯喆身上更继承了母亲爱唱歌的基因,中学毕业后顺利考入了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院,学习大提琴专业。
少年冯喆(右一)与家人在一起 
1941年,冯喆曾前往美国圣约翰大学就读,不过一年后辍学回到了上海。冯喆在上海结识了顾也鲁、韩非等演员朋友。他曾参加美艺、华艺、同茂等进步文艺团体,先后演出了《家》《风雪夜归人》《上海屋檐下》《大明英烈传》等40余部话剧。1945年5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24岁的冯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地下工作者。
冯喆在话剧中饰演光绪  跨入影坛  
1946年,冯喆在韩非等人的引荐帮助下,进入到了上海国泰影片公司做演员。1947年,冯喆与舒绣文、杨薇薇联合主演了电影《裙带风》,从而正式开启了他的电影生涯。同年,他又与苏绘共同主演了电影《忆江南》,在片中饰演上海文化界救亡宣传队的青年诗人黎稚云。
在之后两三年的时间里,冯喆的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高峰期。1948年,由冯喆出演的电影《好夫妻》上映。同年,他与束夷搭档主演电影《一帆风顺》,在片中饰演失业的小职员田宝林。1949年,冯喆与舒绣文合作主演爱情电影《恋爱之道》。同年,他与戴耘共同主
演电影《风雨江南》。冯喆凭借英俊的外表和儒雅的气质,迅速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巨星”。
成功转型  
1948年冯喆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到香港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事业也百废待兴。冯喆马上被作为“台柱子”从香港召回了上海,并加入了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1950年,冯喆与李丽华合作主演了电影《冬去春来》。
电影《冬去春来》剧照 
刘锡明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计划拍摄新中国第一部军事战争片《南征北战》。当时,一大批旧中国的知名演员都面临着“转型”的挑战。最终,冯喆得到了这个光荣的任务,在片中饰演有勇有谋的解放军高营长。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留下鲜明印象的、有号召力的我军基层指挥员形象。可以想见,高营长这一完全没有参考对象的角,对冯喆是个极大的挑战。冯喆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又曾下部队锻炼,加之他在拍摄期间经常和导演磨戏,最终高营长的形象一炮而红。冯喆成为了旧中国知名男演员中第一个“转型”成功的。
电影《南征北战》剧照 邮政储蓄查询
《南征北战》在银幕上展示了解放战争的壮丽画卷,在新中国电影史上成为了里程碑式的影片。后来拍摄的军事题材影片,多借鉴了本片的拍摄风格。1952年,冯喆因在《南征北战》中的出表现,随第二批“祖国慰问团”去朝鲜慰问志愿军。
戏路宽广  
冯喆不仅英俊儒雅,他的戏路也是非常宽广的,且人物反差极大,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性格演员”。
1954年,冯喆与王蓓、魏鹤龄联合主演电影《淮上人家》,在片中饰演淮河岸边的农民高黑子。当时正在流行血吸虫病,但冯喆保持着忘我的敬业精神。有一场戏他只身跳入水塘中,不幸感染上了血吸虫病,不得不摘除了脾脏和胰腺,才得以保全生命,当时冯喆才33岁。
1956年,冯喆与曹会渠、秦怡联袂主演了战争电影《铁道游击队》,在片中饰演睿智老练的游击队政委李正。影片中,冯喆即使是一身土布棉袍,也遮挡不住他的英俊帅气。中国神话故事大全
电影《铁道游击队》剧照 
1957年,冯喆与于飞合作主演电影《羊城暗哨》,在片中饰演虎胆英雄侦察员王练。该片曾在捷克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更是成为冯喆表演生涯中又一个经典。
电影《羊城暗哨》剧照 
韩雪的家世到底有多强大1958年,由冯喆主演的电影《重要的一课》上映。同年,冯喆出演由桑弧、叶明、谢晋联合执导的电影《大风浪里的小故事》。此外,冯喆还与杨梦昶、张雁联袂主演了电影《英雄赶派克》。1959年,冯喆与张文甲合作主演根据杨尚武《追匪记》改编的战争片《沙漠追匪记》,并担任了该片的编剧,他在片中饰演为革命献身的骑兵班长钟永胜。
冯喆平时兴趣爱好广泛。集邮、收藏、绘画、弹琴、写小楷无所不涉,普通话更字正腔圆,这样全才型的演员在当时并不多见。
坎坷命运  
冯喆与妻子张光茹相识于1946年。张光茹原本是川剧演员,那时她刚刚从四川来到上海在中考总分是多少
舞台上演小配角,却深深地吸引住了冯喆的目光。可惜,婚后夫妻二人关系并不十分融洽。1956年,张光茹向冯喆提出了回四川继续唱川剧,自此两人开始分居生活。
冯喆与妻子张光茹 
1961年,上影厂以“照顾夫妻团聚”的名义,将冯喆列入到了援建峨影厂的名单。冯喆正式调入了峨影厂,由此成为那个年代峨影厂最大的明星。冯喆在峨影厂的生活并不顺利,一方面与妻子张光茹的关系并未有缓和,同时也并没有更多拍戏机会,只是在几部纪录片中担任了配音。
1963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爱情电影《桃花扇》。在王丹凤的推荐下,冯喆得到了借调主演的机会。他在片中饰演多情却又变节的一代名士侯公子。冯喆与王丹凤的完美表演,可谓金童玉女、郎才女貌。同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在川西南拍摄电影《金沙江畔》,然而担任主演的北影厂赵联因身体不适应高山气候无奈退出。制片主任只好从峨影厂搬来旧相识冯喆来救场饰演指导员金明。正在西安《桃花扇》剧组的冯喆接到厂里的指令,连夜赶回四川进入剧组。而《桃花扇》和《金沙江畔》成为了冯喆最后的两部作品。
电影《桃花扇》剧照  英年早逝 
1969年的6月1日,冯喆离开了这个世界。一颗曾经闪烁着璀璨光芒的明星就此陨落。冯喆的一生仅有48年,但他却把最生动的银幕形象、最英俊的面容和最儒雅的风度,留在了观众的心中。
冯喆
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辰100周年之际,冯喆被国家文化部列为126名“中华影星”之一。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生100年之际,冯喆再次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
来源:“中国电影资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