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洞庭》原文附赏析最新9篇
观览秋光使人叹惜头发脱落,注目湖水流过又令人悲悯流年已逝。
    北边的小洲随波荡漾,湖水向东潺潺而流。
    郢人唱起《白雪》,江南美女歌唱《采莲曲》。
    听到这些歌声更让人肠断,凭靠山崖泪如泉涌。
    注释
    巴陵:指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巴丘山。巴丘山,位于岳阳南。又名巴蛇冢。传说后羿屠巴蛇于洞庭,蛇骨久积成丘,故得名。
    周览:纵览,四面瞭望。
    际海:岸边与水中。
    长沙浦:指由长沙而入洞庭之湘水。
    云梦:古代泽薮名,位于南郡华容县(今湖南潜江县)西南。古云梦泽,跨江之南北,自岳州外,凡江夏、汉阳、沔阳、安陆、德安、荆州,皆其兼亘所及。
    瞻光:瞻日月之光。
    阅水:阅逝去之水。
    徂年:流年、年华。《后汉书·马援传》:徂年已流,壮情方勇。
    渚:小洲,水中小块陆地。
    潺湲:水流动貌。
    郢:春秋时楚国国都。
    采莲:梁武帝所制乐府《江南弄》,七曲中有《采莲曲》。此指江南女子采莲时所唱之歌。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长流夜郎中途获赦,结束了十五个月的流放生活,重新得到自由。诗人随即乘舟东下,在江汉一带逗留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南游洞庭、潇湘。这首诗就是作于这一年秋天。
    鉴赏
    诗的开头“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写在秋天的一个早晨,诗人登上巴丘山,眺望洞庭湖的美丽景:“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居高临下,湖光山,无不尽收眼底。清澈的湖水和明朗的天空交相映照,充分显示了天高气爽的秋之美。诗人对之不禁赞叹不已:“秋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开头六句是写意,是概括的描写,淡淡几笔勾勒出大致的轮廓。接着六句则是工笔,用鲜明的彩细致地加以刻画。“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两句写静态:山青树也青,远看山和树简直浑然一体。水是碧绿的',没有被朦胧的寒冷的暮霭所笼罩。“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两句写动态:湖面上突然出现风帆,原来是过往的船只;天空中鸟儿翱翔而过,朝着日出的方向飞去,逐渐消失了。“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两句写洞庭湖周围的秋景:长沙浦水净风清,云梦泽的田野蒙上一层白霜是那样空明。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这四句触景生情,抒发身世之感。诗人看到水流不息,联想到那已经过往的岁月和消逝的年华,不禁感慨万端,悲从中来。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这里运用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意思是说,无论是善于唱歌的歌手唱起《白雪歌》,或者是越地的女子唱起《采莲曲》,都无法使作者高兴起来,反而更加悲伤。诗到这里,戛然而止。“泪如泉”的原因,诗人没说,留给读者去联想,去思索。
    此诗为五言古诗,而语言工致,对用对仗,可见是吸取了近体诗的特点。李白诗歌素以雄奇奔放、豪迈不羁著称,但这首诗表现出李白诗歌精细工致的另一面。
    译文及注释 篇五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与月光互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4、山水:也作“山水翠”。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望洞庭》原文 篇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 一作:山水翠)
    望洞庭原文及赏析 篇七
    秋登巴陵望洞庭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
    秋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译文
    清晨登上巴丘山,极目远眺,四方的景物无不尽收眼底。湖面明净倒映着天光,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映现秋。秋天的物多么苍茫,岸上与水都明丽清朗。山青翠掩映了远处的林木,水碧绿没有清冷的烟气。帆船轻漂,自江中向这里驶来,小鸟远去飞向日边。长沙浦边秋风清朗,云梦田上霜迹已空。观览秋光使人叹惜头发脱落,注目湖水流过又令人悲悯流年已逝。北边的小洲随波荡漾,湖水向东潺潺而流。郢人唱起《白雪》,江南美女歌唱《
采莲曲》。听到这些歌声更让人肠断,凭靠山崖泪如泉涌。
    注释
    ⑴巴陵:指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巴丘山。巴丘山,位于岳阳南。又名巴蛇冢。传说后羿屠巴蛇于洞庭,蛇骨久积成丘,故得名。
    ⑵周览:纵览,四面瞭望。
    ⑶际海:岸边与水中。
    ⑷长沙浦:指由长沙而入洞庭之湘水。
望洞庭的意思全解    ⑸云梦:古代泽薮名,位于南郡华容县(今湖南潜江县)西南。古云梦泽,跨江之南北,自岳州外,凡江夏、汉阳、沔阳、安陆、德安、荆州,皆其兼亘所及。《艺文类聚》:宋玉《小言赋》曰:楚襄王登阳云之台,命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等并造《大言赋》。赋毕,而宋玉受赏。曰: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云梦之田。
    ⑹瞻光:瞻日月之光。
    ⑺阅水:阅逝去之水。徂年:流年、年华。《后汉书·马援传》:徂年已流,壮情方勇。
    ⑻渚:小洲,水中小块陆地。
    ⑼潺湲:水流动貌。《汉书》:“河荡荡兮激潺湲。”颜师古注:“潺湲,激流也。”
    ⑽郢人: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郢:春秋时楚国国都。
    ⑾采莲:梁武帝所制乐府《江南弄》,七曲中有《采莲曲》。此指江南女子采莲时所唱之歌。
    参考资料: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88-789 .
    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长流夜郎中途获赦,结束了十五个月的流放生活,重新得到自由。诗人随即乘舟东下,在江汉一带逗留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南游洞庭、潇湘。这首诗就是作于这一年秋天。2、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277-280 .参考资料: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88-789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277-280 .
    《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八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的交融不分写
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