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教学反思
《望洞庭》教学反思
《望洞庭》教学反思1  学习目的:
1、让学生搜集和理解作者孟浩然的相关知识,并知道他写本诗的背景和目的,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如:涵虚、太清、徒等。
2、要求学生能准确有感情地朗读,把握诗意和主题,体会诗歌的语言和节律之美,并且熟背本诗,以此搜集和积累更多的优秀古诗词。
3、通过学习本诗,要求学生学习诗人的“自我推荐”的勇气和精神,英勇地亮出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且培养学生欣赏、鉴赏古诗词的兴趣和才能。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思路和方法指导:
一、课前预习
老师布置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
1、准确纯熟地朗读本诗,对照课文注释或资料书疏通诗意。
2、查、搜集相关资料:关于作者孟浩然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3、解题。
4、文言词语解释:涵虚、太清、济、端居、耻、坐观、徒有。
二、课堂学习
导入语设计:
1、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后让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朗读程度。〔老师作评价和朗读点拨〕,〔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欣赏〕
〔2〕老师问题设置:谁来为大家提供作者孟浩然的相关文学知识?〔让学自荐发言,老师
提供资料作补充〕
2、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关于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青年时隐居鹿门山,闭门读书30年,先后两次入京求仕,一次应试不第,一次因朋友宴聚,荐举不果,后入张九龄荆州幕。与李白、王维、王昌龄均有交往。一生以遨游隐逸为主。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终老的诗人,但他不甘隐没,常为得不到进仕的时机而苦恼。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恬淡孤清。我们学过他的代表作《过故人庄》。留给后人的有《孟浩然集》。
〔1〕老师问题设置:谁来为大家指出并解释诗中重要的词语?
〔让学自荐发言,同学补充〕〔老师帮助归纳、整理并补充解释〕
3、多媒体展示相关词语解释:
涵虚:指水映天空。太清:天空。蒸:蒸腾。
撼:撼动。济:渡过。端居:闲居不仕。
耻:有愧于。坐观:旁观。徒有:空有、白白地有。
老师问题设置:谁来解释题意?
〔老师引导探究与提示〕:这是一个结合构造短语,由“望洞庭湖”和“赠张丞相”两个述宾短语构成,因此可以初步断定诗歌可以分为两局部。前半局部是“望洞庭湖”,着重于“望”,是以描写景物为主。后半局部是“赠张丞相”,着重于“赠”,是以表达意愿为主。那么,诗人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首诗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自荐发言〕〔老师帮助整理并提供参考资料〕
4、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关于诗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官,苦于无人举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此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这种诗又称“干禄”诗。
老师问题设置:谁来讲述诗歌大意?
〔让学生自荐发言,同学补充,老师帮助整理提供答案〕
5、多媒体展示诗歌大意:
首联:八月湖程度,涵虚混太清。[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瀚]
赏析: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装得满满的,水面与湖岸相平。[近看]远远望去,水天一,洞庭湖与天空相接,混而为一,是水?是天?已经分不清了。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那润泽万物,包容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用窄小的立体来突出湖水撼动天地的气势]
赏析: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泽,“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乱,力量宏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阔与活力。虚空何以包含在水中?因为水面蒸发出来的水气,将整个云梦泽都覆盖了,湖水丰厚的蕴积,使周围广阔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滋养哺育,才显得郁郁葱葱,草木繁茂。
而摇撼动乱的湖水极富气势,澎湃动乱,波涛汹涌,撼天动地,震撼着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是欣赏洞庭湖的胜地],使这座湖滨城市瑟缩在自己的脚下,是何等的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