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古诗两首
《独坐敬亭山》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句优美,浅显易懂,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又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教学设计理念: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进入诗的“境”,就等于圣贤晤面,开始进行对话。本诗教学,我主要通过朗读来感受诗的语言美、韵律美,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主要抓住以下两点来落实:一是让学生结合注释、工具书等理解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寓欣赏于朗读之中,在读中了解诗的意境。其次还要抓重点词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诗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亭”字。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根据注解自学古诗。在朗读中欣赏、积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
难点: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运用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中的画面的方法,理解诗句。再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资料,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李白的诗句,谁来背一背?
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指导“亭”的写法,下面是“丁“,不是”子“。
指名读题,说说从这个题目,你了解了什么?
[从复习旧知,营造出浓郁的学习古诗的氛围,激发学生古诗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本首诗,感知孤独
望洞庭的意思全解指名读诗,说说有什么感受?(要求读正确、流利,并且有诗的节奏)
  三、探究诗意,理解孤独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首先把诗读正确流利,再借助注释,或字典理解诗意,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通过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自学古诗,培养自学能力。]
      2、生借助注释、字典理解字义,逐句理解诗意。(小组合作学习)
生汇报学习情况。
从同学们的汇报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此时的李白是一种什么感受?
(板书: 孤独),也就是只有李白一个人,诗中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请同学们一句句的读,再把这些词语画下来。
      3、逐句理解
(1)课件出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从“飞尽、独去”体会到了什么?(板书:飞尽、独去)
师:是啊,天空中看不到一只鸟,也听不见一声鸟鸣,连一片云都没有,这该是一座怎样的山呀?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画面吗?(沉静、死气沉沉)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这一句诗。(指名读、全班读)
(2)课件出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从“只有”“相看”又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只有、相看)指名说说对这一诗句的理解。
师:此时只有李白和敬亭山,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怎么也看不厌,多么孤独啊!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诗。
        4、 结合诗人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课件出示课外资料:
本诗作于公元753年,距李白被罢官离开京城整十年,长期的漂泊让李白饱受了人间的辛酸,
倍增了孤独之情。(指名读)
全班感情朗读诗句
[抓住本诗的诗眼——孤独,让学生一句句品读,再引入相关写作背景,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四.读写结合,体验孤独
1.假如你是李白,就这么久久地坐着,静静地看着敬亭山,此时你回对敬亭山说些什么?
面对孤独的李白,假如你是敬亭山,你又会对李白说什么呢?
生练笔,把想说的话写在书上留白处。
2.师生交流。
[通过体会诗句,感受到作者内心孤独后,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李白,面对敬亭山会说些什么?再假设自己是敬亭山,面对孤独的李白你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在不同的角体验中,通过读写的结合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板书设计:
飞尽、独去
孤独 寂寞   
只有、相看
 
第二课时 《望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