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怎么用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分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分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在信用评级的系统里面,个人评级的方法,应该都是和 FICO 体系类似的。FICO Score 的体系,是三大 Credit Bureau (Equifax,TransUnion 和 Experian)都用的系统。具体来说,FICO Score 的主要评级要素如下:

1. 违约历史(Payment history),权重 35%。涉及过去的违约记录,例如断供房产被拍卖,被催债(如拖欠信用卡被收账公司追讨)、(法庭判的或者庭外和解都算)、个人破产(这个国内可能没有)、被因为欠税被税务局查封财产(tax lien)等。
2. 债务负担(Debt Burden),权重 30%。这个好理解,就是个人的杠杆率,你欠债越多,评分越低。FICO 具体的算法没有公布,但是信用卡信用额度利用率应该是因素之一,比如你长期都只能还最低还款额和每次还全额,差别肯定是会很大。
3. 信用历史(Length of credit history),权重 15%。就是你有信用记录的时间越长越好。
这个很简单,跑长跑是一项能力,一直保持信用记录也是能力。所以,办一张信用卡,也是有好处的哦。
4. 信用种类(Types of credit used),权重10%。这个也好理解。你用过的信用种类越多(信用卡,房贷,消费贷,等等等等),说明你金融知识越丰富,那种每次都全款,不用信用卡,不用贷款的土豪,就要吃亏了。 
5. 新申请信用(Recent searches for credit),权重10%。申请信用的过程,就是提高杠杆的过程,比如要买房买车,都是需要申请贷款的,贷款的时候,是需要对你的信用进行一次查询的。即所谓 hard pull。申请一次,会扣一定的分数,对信用分数造成一次负面影响。(当然,FICO 也考虑到了你需要从几个不同银行分别申请,最后决定哪家贷款便宜,在短期连续 hard pull 的时候扣分不是每查一次扣一次,会合并)

之后,来对比一下FICO Score 和芝麻信用。
1.身份特征(15%)。这个应该是只要实名认证就可以吧?这牵扯到个人隐私的问题,真实性和隐秘性有一个取舍,毕竟,现在中国隐私保护太弱了(想想每天收到的垃圾短信)。
2.信用历史(35%)这个可能是看支付宝账户历史和征信系统的数据。支付宝应该是通过数
据接口查到人行 征信系统 的数据,至于人行会不会限制支付宝爬数据,我就不知道了,目测会有限制,银联和银行的人不傻的。
3.履约能力(20%),支付宝能够积累的数据还是有限,房贷,车贷,银行存款信息芝麻信用能看到吗?看余额宝?这个指标感觉不太好,因为,余额宝只是个人资产的一小部分。不过,支付宝系已经很努力了,我们都懂的。
4.人脉关系(5%)。原来社交是阿里的短板,推的来往不咋地。但是架不住阿里有钱任性,买微博,买虾米,买买买,然后把后台数据打通。同时,支付宝钱包绑定通讯录,开始推好朋友转帐,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人脉,而且转帐多的人,多半是熟人,金钱关系那可是比点赞之交更强的联系。所以,这里问题也不大。
5.行为偏好(25%)。消费方面,应该是看淘宝系统的消费模式,这个应该是支付宝体系的强项,银行有消费记录,但是在挖掘整合能力上应该不如支付宝系。问题应该不大。

和 FICO 的评级要素相比,对个人债务负担,也就是对个人杠杆率的评价是缺失的,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是因为个人的资产负债情况数据积累太少,短时间蚂蚁金服应该还是没有办法的。分析身份特征,特别是信息稳定性,现在人户分离情况这么多,怎么解决信息
真实性问题和与信用关联性问题,希望有人能够给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另外比 FICO 多的是分析人脉关系,这个值得商榷。有钱人身边骗子也多啊。

总体上,芝麻信用的评价体系和成熟的体系来说,还有不少欠缺,不过,确实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也是为社会信用建设作出的一点基础性的努力,如果支付宝系的关系和银行系的关系能够在一个合理的框架内协调好,信息共享,那么,这个体系是能够成为个人信用评价的公共产品的。马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