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枝”铅笔,还是一“支”铅笔?
一、古代典籍中关于“支”和“枝”
“支”小篆的写法是手上拿着竹枝,《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可见“支”是个会意字,本义是去掉竹枝,竹去枝后便是竹竿,可用来作支撑物,是个动词。“枝”则是个形声字,《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木别生条也,从木支声。”“枝”指树干上长出来的枝条,是在“支”的基础上加意符“木”形成的。
“支”和“枝”是古今字,“支”先出而“枝”后起,在古代,两者多可通用。
“支”能表示“枝条”的意思。《诗经·卫风·芄兰》有“芄兰之枝,童子佩觽”句。朱熹集传:“支,枝同”。
“枝”也可以表示“支持”,《左传·桓公五年》:“蔡卫不枝,固将先奔”。杜预注:“不能相支持也”。杨伯峻注:“枝,亦可作支……实则即今之支持,支撑”。
表示“分支”可用“枝”。《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左传·庄公六年》:“《诗》曰本枝百世”。王力《同源字典》认为:“支、枝本同一词”。
“支”后又分化出“肢”来,“支”和“肢”也是古今字,从古代直到近现代。“支”也可以替代“肢”,如《易·坤》:“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但是并不等于说现在仍然能把“上肢”写成“上支”,“肢体”写成“支体”,毕竟现代汉语的用字和古代汉语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同样“支”与“枝”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了分工。“支”的义项很多,为了减轻它的负担,人们在表示植物主干上分出的枝杈时,造了“枝”字,在表示动物或人体的四肢时造了“肢”字。这样“支”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动词,表示“支撑、支持、支使、支付、竖立”等含义;作名词则表示“分支、支派”。“枝”则没有动词的用法,专门表示植物主干上分出的枝杈,为名词,如“枝叶”“枝条”“一枝独秀”“花枝招展”等。作为量词的“支”与“枝”都可以表示杆状物体,可通用。北齐贾思勰《齐民要术》:“移葱者,三支为一本”。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沈月卿坐在我背后,我回头一看……只见他和了琵琶,唱了一枝小曲”。
二、现代汉语中的“支”与“枝”
现代汉语中“支”与“枝”的分工是比较明确的,但在作量词时两者的分工还没有完成。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对“支”与“枝”的描写是比较详细的。
支[量]
1.用于杆状物。一~笔(粉笔、钢笔、铅笔)|一~(步、手、长)|三~笛子|两~箭(蜡烛)|几~香烟(雪茄烟)
2.用于队伍等。一~军队(队伍、部队)
3.用于歌曲或乐曲。一~歌(曲子、乐曲)
4.用于分支的棉线和毛线。一~棉线
5.棉纱等纤维粗细程度的计算单位。八十~纱的府绸
6.用于电灯的光度。四十~光的灯泡
枝[量]
1.用于带花或枝叶的树枝。一~花(梅花、桃花、丁香)|手里拿着几~杨柳
2.用于杆形器物,也可写作“支”一~笔(毛笔、铅笔、钢笔)|一~箭|一~笛子|一~蜡烛|一
~香烟|墙边摆着一~步
概括两者的用法,我们发现它们的用法有明确分工,也有完全重合的。沈月
1.用于分支事物和计算单位的,用“支”不用“枝”。
2.用于有花、叶的枝条,用“枝”不用“支”。
3.用于杆状物,无论是长的步,还是短的香烟,“支”和“枝”都可以用。
一些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对这两个量词的解释也都是如此,但是对照《现代汉语辞典》的新旧版本,发现《现代汉语辞典》对量词“支”和“枝”的分工有一点微妙的变化。
在2002年增补本(以及以前的版本)中,《现代汉语辞典》对作为量词的“支”和“枝”解释如下:
量词。a.用于队伍等……b.用于歌曲或乐曲……c.用于电灯的光度……d.用于纱线粗细程度的计算单位……e.同“枝”
量词。用于带枝子的花朵:一~梅花。量词,用于杆状的东西:一~︱三~钢笔︱一~蜡烛
这里对它们的描写与分工与《现代汉语八百词》是一脉相承的,并且根据《现代汉语辞典》的体例可知,它是倾向于使用“一枝︱三枝钢笔︱一枝蜡烛”的。
然而在2005年第5版中,《现代汉语辞典》的处理有了变化:
量词。a.用于队伍等……b.用于歌曲或乐曲……c.用于纱线粗细程度的英制单位……d.用于杆状的东西:一~︱三~钢笔︱一~蜡烛。
量词。a.用于带枝子的花朵:一~梅花。b.同“支”d
较明显的改动是去掉了“支”用于电灯光度的用法,这与现在人们多用“瓦”的语言实际是一致的。其他的用法基本不变,但对用于杆状物的用法,《现代汉语辞典》调整了观点,此时“支”“枝”仍都可以用,但《现代汉语辞典》已经更倾向于用“一支︱三支钢笔︱一支蜡烛”了。
三、实际运用中的“支”与“枝”
《现代汉语辞典》的调整是语用实际的发展在辞书中的反映,那么哪个在实际使用中更多呢?笔者用百度、雅虎、Goole三个搜索引擎查询,结果如下:
一支铅笔一枝铅笔
Goole121000 55500
百度 48500  59200
雅虎 10613  2272
一支 一枝
Goole21600  4870
百度 48400  9390
雅虎 11244  2371
一支玫瑰花 一枝玫瑰花
Goole1020000 659000
百度 342000 124000
雅虎 146000 96800
一支杨柳一枝杨柳
Goole220000 246000
百度 725 137000
雅虎 150 1270
从以上数据看,“一支”比“一枝”要多得多,而Goole和雅虎搜索得到的“一支铅笔”比“一枝铅笔”要多得多,只有百度搜索的情况是“一枝铅笔”略占优势。
现行语文工具书都认为“枝”“支”可用于表示杆状物体,而“枝”不能用于队伍、歌曲等,“支”不能用于带枝的花和树枝。在实际使用中,“枝”确实不能用于队伍、歌曲等,但“支”却可以用于
带枝的花和树枝。统计显示“一支玫瑰花”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一枝玫瑰花”,“一支杨柳”的数量也正在逼近“一枝杨柳”。这说明在“支”与“枝”的较量中,“一支”正在不断地扩张着自己的地盘,而“一枝”虽有辞书撑腰,名义上仍有自己的属地,但实际上正受着蚕食之苦。
四、余论
一般来说,量词是计量的,但不少量词除了计量功能之外,还有摹状的功能。如明末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名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其中“痕”“点”“芥”“粒”等,就是量词摹状的经典。
量词的摹状能力有强弱之分。通用性强的量词,摹状能力就很弱,如“一只杯子”“一个砚台”“一份礼物”等;而一些通用性较弱的量词,摹状能力则相对较强,如“一口井”“一方砚台”“一尾鱼”等。
量词的摹状能力不同,会使不同的量词在意义上也有差别。作为量词,“支”更接近于通用量词,适用面比较广,而“枝”更接近于专用量词,主要用于树枝和带枝的花朵,相应地,“枝”的摹状能力就比“支”强,所以如果不考虑摹写带枝的花和树枝的形象,而只是单纯计量,那么
用“一支玫瑰花”“一支杨柳”也未尝不可。可是如果强调形象的生动具体,则不得不用“一枝玫瑰花”“一枝杨柳”。尤其是在文学语言中,如果将“梨花一枝春带雨”“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竹外桃花三两枝”中的“枝”都换成“支”,那么这些经典诗句的魅力将大打折扣。
笔者认为,若只着眼于计量,不妨选用“一支铅笔”,若是还想摹写铅笔的形状,可以用“一枝铅笔”。但现在大批量生产的铅笔越来越缺乏个性,这难免让想选“枝”修饰铅笔的人感到遗憾。在这样的大形势下,“一支铅笔”最终打败“一枝铅笔”,看来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文献: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Z].北京:中华书局,1999.
[2][清]方玉润.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现代汉语辞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
[5]现代汉语辞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
[6]张向.协作量词描写词典[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陆俭明.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刘蕾,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