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刻意练习》读后感1
你有没想过每天坚持早起写作,1000天后会是怎样子呢?《刻意练习》作者Scallers告诉了我们。他从2014年1月开始写作,连续写了1000天,完成了100多万字的输出。作者总结1000天的实践提出“N阶持续行动者”的概念。
一阶行动者:一般坚持10天就想放弃了,需要动力支持自己。无论是早起还是坚持健身,都需要执行力。
二阶行动者:二阶行动者是可以成功完成100天的持续行动,二阶段的时候其实已经形成一种惯性模式,不需要再去强迫自己早起或者习惯去做某事,但行动的结果需要我们去反思的。
三阶行动者:一件事情可以不间断地坚持1000天之后,就是所谓的三阶行动者了。1000天也就是接近3年的时间,这时候已经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做事风格了。需要思考的是突破和创新。不让“成就你的东西也限制你”,需要不断地调整策略。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只是教我们如何把一件事通过反复练习做到极致。确实作者也有这么做了,但在大学期间,我们都在迷茫阶段的时候,就有这个视野,而且初衷并不是为了名利,只是想去做这件事。然而也真的做到了。
这本书没有所谓的干货,没有写文章要注意的事项,没有吸引人的标题的几大招数,或者爆款文的写作方法。唯一的技巧就是持续行动。《刻意练习》描述了自我成长路上的心理历程,不进步的背后只是没到位的执行力,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成长,怎样投资自己,扩宽视野。
刻意练习,听起来是很容易懂的概念。刻意练习意味着持续行动。“行动”是一个“主动发起,投入资源,外界交互,内部梳理,产出结果”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做我们决定了的事情,也需要跟外界产生联系(比如文章的反馈),真正要面对的还是自己的内心,要有充足的信心和定力去做,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花的时间的一个积累成果。
在刻意练习中会遇到什么阻碍呢?
1、没有得到强即时反馈,就退缩。
2、因为没有成就感,就不持续做事情。
3、用单一变量去思考事情。
现在我们写文章都会很关注的事情就阅读量,如果只有少之可能的几个阅读量,那我们就会失望。感到挫败。然而持续行动的一个重要的点,竟然是我们主动要去做这件事,别人的反馈对于我们真的那么重要吗?它是我们写作路程的指南针吗?当我们需要别人的反馈才可以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时,本身就把主动权交到别人的手上。就像作者所说,真正的安全感只能由内寻。需要靠外在的反馈来支撑本身就是一种放弃。
成就感是一种驱动力。到成就感确实可以驱动我们向前,但同时也限制了我们。因为我们需要依附这个才能走下去。当我们要决定做一件事情时候,一定是我们内在有强大的决心,而不是我做了,别人会觉得我很厉害。
在行动之前,很多人会担心自己坚持不了,或者担心有其他安排阻碍到了这个计划。但其实当你真正做起来,这些问题也就不存在了,不要用单一变量去思考事情,成为不行动的借口。
行动系统和学习系统是成长的双翼
作者从两个视角来解读系统。黑盒视角和白盒视角。黑盒是你使用一项功能,会用但不知道其中原理。内部对你来说是黑的。白盒是你知道功能逻辑和其中原理,内部对你来说是可见的。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何用好我们的发力点。用持续行动的方式构建属于自己的系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持续行动是一种执行力。著名作家树上春树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跑步1小时。有人问他不想跑的时候怎么办?他的回答是:“就是今天不想跑,才去跑”。这才是长距离跑步者的思维方式。
《刻意练习》读后感2
大家好,我是李迎霞,很高兴今天又抢了一次机会和大家分享、交流、学习。我针对最近的学习情况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刻意练习》。这本书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经过研究,作者发现: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
博士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是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有一个畅销书《一万小时理论》,作者就是直接把他的研究成果“概念化”和“流行化”,但是真正想达到卓越和杰出人物,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万小时,而是要有目的的练习: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2、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
3、练习包含反馈;
4、需要走出舒适区。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很多人的疑惑就是在于,我在这件事里也付出了长时间,很多的努力,为什么看那个人好像花费的时间并不多,精力也不大,为什么他的成绩就要比我的好?这本书就针对这样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
作者为了辨别出优秀的表演者与杰出的表演者之间的区别,在柏林艺术大学的小提琴学生中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优秀、优异和杰出三组学生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差别。《易经》里讲: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你每天只是重复读一小段内容,可能就会对其中一小段内容有点儿印象。但是咱们七天重复学习的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强化一个小的关注点的过程当中,慢慢累积,扩大这个关注点。
2、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
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独奏练习所花的时间总和。优秀组平均练了3420个小时,优异组5301个小时,杰出组7401个小时。这个大学生练习的每时每刻都尽力保持专注,集中精力听着作者报出的数字,记忆、复述,每秒钟一个数字,没有任何走神的空间。实际上每一个人情况都不一样,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种专注的能力都需要训练,当你开始执行计划的开始,你就需要突破了。
可见,要变成杰出的小提琴家,必须专注地练习,没有什么捷径,没有人不需要或少量练习,就能达到专家水平。即使在最有天赋的音乐家中,明显也是花了最多时间磨炼技艺的人,比练习时间短的人成就更加突出。芭蕾舞演员、杰出棋手同样如此,几乎没有人能够不
通过10年的刻苦研究,就能达到大师级的水平。
通过我们自己读经典,通过孩子读经典,我们实际上可以观察,很多人很难达到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读经典过程中高度集中。所以咱们经典学习,把每一个经典的内容分成一个小段,包括前些天大易讲座有位老师也分析了三体工作法。三体工作法我印象当中,好像是15分钟休息5分钟还是25分钟休息5分钟,它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所以当我们制定这个计划时,从我们专注程度上来看,就可以检测我们的目标是不是可执行,是不是能够执行。如果我们十分钟达不到,那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五分钟开始,或者从一分钟开始。
《刻意练习》读后感3
喧嚣热闹的双十一周末,阳光格外的明媚。这是闭关修炼以来的第二个双十一,心境竟然莫名的平和了许多。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了一本书——《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这本刻意练习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鸣。书里所提到的方法是那么的熟悉,曾经苦学的情景总是久久萦绕于脑海。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黄金法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具体如何刻意练习,书中写的很详细了,这里大概列
举几个。比如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要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纠正自己的错误,有激活长时记忆的能力。在刻意练习时,要走出舒适区,创建良好的心理表征,专注和投入。另外,一定要确保每天都有足够的睡眠,以便能最大限度地集中精力练习。专注、反馈、纠正,嗯!就这么刻意练习!
记得曾有人问学习的窍门是啥,以前总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现在可以说就是刻意练习。不要轻易地将别人的成功归结为天赋而自惭形秽,智力正常的人经过刻意练习之后都会是天才;也不要为学习过程中别人的闲言碎语所干扰,其实,努力后的收获只属于自己;也不要为多长了几根白头发而烦恼,事实证明,白发可以变黑、胖子也能变瘦的。总之,按照书中所说的方法刻意练习,能力会节节攀升,成功终会到来!
杰出人物通过年复一年的刻意练习,在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一步步改进,终于练就了他们杰出的能力。这里没有捷径可走!相信自己也会成功!
《刻意练习》读后感4
今天我阅读了《刻意练习》这本书,作者在文章当中举了很多天才的例子,我在这里给大家选两个例子。
在古典音乐界,莫扎特被认为是不折不扣的天才。七岁环欧洲旅行演出,能弹奏多种乐器,能作曲,具有完美音高,能识别出升A调或降E调。种种技能加持在一个七岁的孩子身上,好像非天才难以解释。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莫扎特的父亲也是一名音乐家,培养出钢琴演奏家的女儿之后,更加用心地训练年幼的莫扎特,使他得以在极小的年级就得到大量且目的明确的练习。然后,父亲再以传奇的形式,讲述他的天才表现,惊艳世人的眼球。而且单就完美音高而言,2014年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进行的一项实验,证明了一直被认为天才标志的完美音高,实则通过训练也可以为普通人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