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蔬菜是碱性的健康新论:补充第六要素维持酸碱平衡
健康新论:补充第六要素维持酸碱平衡
我们的餐桌上每天都会有鸡鱼肉蛋等美味佳肴。因为这是我们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西医结合医学家陈可冀教授告诉记者,从粗菜淡饭到大鱼大肉,人们的饮食习惯所发生的巨大变化,高蛋白、高热量食物过量摄入,使人们从营养不足走到了营养过剩阶段,造成了我们体内的酸碱失去平衡。现在,这一现象越来越严重,并由此导致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我们所谓的“现代文明病”、“富贵病”。这些发病率不断且呈上升的趋势,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不利因素。
为此,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组织下,18位国内在此方面研究颇有建树的的院士专家们聚集一堂,共同研讨了几丁聚糖与糖代谢及体内酸碱平衡的关系。科学家们提出了调整体内酸碱平衡的理论。他们指出,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第六要素几丁聚糖,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可以促进人类的生命健康。陈可冀院士认为,这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培养人们的良好生活习惯,做到科学饮食、科学营养,增强国人的健康体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深远影响。
一、摄入过多的五大要素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营养就会变成“毒素”
众所周知,人体所需的五大要素,指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科学家们介绍说,人体的五大要素主要来自鱼、肉、禽、蛋、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等。五大要素是构成人体细胞、组织和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其中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要素在体内代谢产生、释放,这三类物质的代谢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都是酸性物质,如二氧化碳、硫酸、磷酸、尿酸、甘油酸等,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能通过自身的调节,将体内的酸性物质排出体外,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陈可冀院士认为,当人体摄入过多的五大要素,特别是糖、脂肪和蛋白质时,那么在体内产生过量的酸性物质超过人体自
身的调节能力,多余的酸性物质就会滞留在体内,对体液造成污染,使体液pH下降,形成酸性体质。此时,过量的营养变成了危害人体健康的“毒素”。
把鱼翅当作粥来喝,吃的是好东西,在体内转化后却成了“毒素”,真是令人沮丧。这里得提醒你的是,明天,你可要悠着点吃了。
二、体内酸碱失衡后,人就容易生病,酸性体质与现代文明病有着直接的关系
医学研究表明,所谓的现代文明病、富贵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肝炎、癌症、肠胃功能失调,等等,70%以上是与人体的酸性体质有关系。
为什么酸性体质、酸碱失衡,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呢?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体液正常pH值为7.35~7.45,呈弱碱性。体液受酸性物质污染后,pH值下降,影响到组织器官的功能和人体细胞的活性,并且使细胞膜上蛋白质合成困难,各种酶活性下降,细胞膜容易受损,细胞容易发生突变或死亡。如癌细胞就是致病因子使细胞突变所致。这正如中国传统医学中所推崇的阴阳平衡理论一样,阴阳失衡人体同样容易产生疾病。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学专家何国疆教授研究认为,在正常的pH值条件下,体细胞和免疫细
胞的活性较强并且有很大的抵抗力,一定量的癌细胞将被吞噬和消灭。他介绍说,有文献报道癌细胞周围的pH值为6.85~6.95,偏酸性,正常的pH值不利于癌细胞的生存和发展,而酸性条件利于癌细胞的生存,也利于癌细胞和血管壁接着分子结合发生转移。因此,他总结说酸碱失衡就会癌细胞活跃起来。
何国疆教授介绍说,日本有文献曾报道人体pH值每下降0.1个单位,胰岛素的活性就下降30%,糖尿病特别是型糖尿病,不是因为胰岛素不足,而是由于胰岛素的活性不足,形成胰岛素抵抗能力下降。糖尿病是典型的脂、糖代谢紊乱性疾病。脂糖代谢紊乱更容易产生酸性物质,从而影响体内pH值的稳定。
专家研究表明,体内酸性物质增多,会加重肝脏和肾脏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器官的老化,酸性体质更容易产生。因为肝脏是分解酸性物质、肾脏是排泄酸性物质的重要器官。酸性物质增多,除增加负担以外,还容易使组织细胞受损。酸性物质增多也容易引起肠胃功能失调,并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
三、人体除了靠器官来调节酸碱度外,还要靠生物碱、植物碱等来帮助调节
人体内循环是个很微妙的东西。医学专家介绍,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及一切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合适和稳定的pH条件下进行的。这个pH条件是7.35~7.45,相差不到0.1。然而,三大物质不断产生酸性物质,使体液经常向酸性转化,人就容易生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中心多肽药物研究室主任卢永军教授指出,人体调节体内酸、碱度靠两个器官,即肺和肾。肺是呼吸调节,肾脏主要是排泄和调节固定酸等,调节平衡时间一般需要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若肾脏功能有缺陷时将需要几十小时。可想而知,在这几小时至十几小时期间,酸性化体液将对组织器官产生着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当然,我们在进食吃菜时,人体还可以从蔬菜、水果中吸取碱性物质来达到体内酸碱平衡。因为蔬菜、水果中含有钠盐、钾盐等碱性物质,但无机碱有其缺陷性,如不稳定、易排泄等。另外,现在炒蔬菜时与过去相比一般用油量过大,我们在吃进碱性物质的同时,也吃进了更多的酸性物质,这样也加剧了体内的酸碱失去平衡。至于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也带来危害,那又是一回事了。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除了靠器官来调节酸碱度以外,还靠生物碱、植物碱来帮助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现代人除了酸性物质摄入偏多外,缺少生物碱也是容易产生酸性体质的一个重
要原因。这种生物碱就是含有游离氨基碱性基团的可食用动物纤维素,也称几丁聚糖。因其重要性,1991年欧美科学家将其与人体五大要素并举,称为第六要素。以前,人们从自然界中获取这一物质途径非常广泛。那时,生态平衡未受到破坏,自然界中生活着大量昆虫,这些昆虫与植物接触时,植物会分泌酵素分解昆虫表皮中的甲壳素,变成第六要素,并加以吸收。人在吃蔬菜、水果时,就能吃到第六要素补充体内所需。第六要素在美国被称为几丁聚糖,西欧称之为壳聚糖,日本称为救多善
何国疆教授说,药品能治病,但由于它的毒副作用,有时也能致病,而且药品往往是针对某一病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综合施治,全面调理。第六要素几丁聚糖主要用来改善酸性体质,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即改变人体内环境而起到作用。
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糖尿病专家向红丁认为,目前糖尿病发病率很高且并发症较多,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合理饮食造成体内酸性物质积累,导致了酸性体质,从而发病。这是因为人体内的水分占人体重量的70%,人体的组织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液组成的体液中。科学家给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人体就好像一个大池塘,体液就是池塘中的“水”,组织细胞就是池塘中的“鱼”。而事实上,“鱼”生病的原因大都是由于“
水”环境恶化所造成的,即我们所说的体质酸性化问题,此时若不从治理“水”环境即改变人体内环境着手,而单纯治“鱼”病,即使治好了病,仍有再发病的可能,而且“鱼”有抗药性,为了治好“鱼”病,就不得不增加用药量。一般的保健品是用于恢复组织器官的功能,就好比给“鱼”施加的“饲料添加剂”,而第六要素几丁聚糖既有活化细胞的功能,即提高“鱼”的活力,更重要的是“第六要素”能治理“鱼”生活的水环境,改善体质酸性化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鱼”生病的病源。
四、影响人体的健康有外环境和内环境两个方面,而内环境方面即是酸碱失衡
中南海保健部主任医师陆士贤教授对此研究较为系统。他说,前不久我随卫生部组织的考察团到美国去,发现他们现在称第六要素几丁聚糖为几丁质生态素。因为其跟生态有关系,不但是外环境的生态,也是内环境的生态。
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有两大类生物,即甲壳类生物和纤维类生物。科学家提出甲壳类生物的几丁质生态素所具有的杀菌性、对细胞的活化性及其它一些特殊的功能,用于人类健康事业和生态保护将起到重要作用。研究酸性体质是科学家们所选择的一个比较早的课题。目前,人类的健康主要受到了两个方面的威胁:一个是外环境失衡,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社会竞争、科技发展等带来的灾难;二是内环境的失衡,有营养过剩、缺乏运动、食品加工过细、食用的是广泛使用农药与化肥以及改变耕种方式和饲养习惯生产出的物品,导致人体呈酸性体质。现在无土栽培实际上对人体有很多隐藏的危害。糖尿病发病率的持续稳定发展,其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造成体内的酸碱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