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所学的专业书本:
《大众传播》:
1了解什么是大众传播学,是研究人们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规律性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2大众传播学的来源是什么,大众传播学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行为科学,二是信息科学,三是新闻学。
3传播学的特点是什么,
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其运动特点在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讯息)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在实质上则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即作用与反作用。
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这种序列性表现在传播过程中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各有先后次序,按照讯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功能。
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传播过程的结构即该过程中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体。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形态上的链式结构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构特点。除了总体结构以外,传播过程中的各环节或要素本身还有各自的深层结构。
4大众传播的功能是什么,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
5大众传播学的现实意义 ,提高我们对大众传播规律的理解,使我们在预测和把握大众传播方面能处于一个更加有利的位置。
6传播的类型,理解传播,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7传播过程是什么,
信源:即信息的来源,是传播过程的开始。
讯息:是传播的内容,行将用于交换的信息组合。
编码者:负责将讯息译制为可用于传输或表达的形式如声音、电子信号等。
渠道:传播讯息所依赖的介质、通道或信息传输系统。
解码者:与编码者作用相反,负责将编码者编译过的符号还原为接收者能够理解的讯息存在形式。
接受者:是传播的目的地与终端。
反馈:介于信源与接受者之间的一种结构,是由接受者在接受讯息后对信源的一种后续的反向传播。信源可以利用反馈来对后续传播做出相应的调整。
噪音:是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附加、减损、失真或错误。
当前较为通行的看法是把传播过程看作由六个要素组成:信息源、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任何一次完整的传播活动都必须包含这六个要素,而任何一次完整的传播活动也都必然是由这六个要素相互作用组成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8传播的模式是什么,例如: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
“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
“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
“效果”,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是线性模式,即信息的流动是直线的、单向的。该模式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大创举,为后来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而大众传播学的五个主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分析”,也是由这一模式发展而来。但它没能注意到反馈这个要素,忽视了传播的双向性。
9传播中的符号包括信号和象征符号两大类(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
10“沉默的螺旋”的解释,这个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表述如下: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社会惩罚,个人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前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时,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者“劣势”意见时,一般人会由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经过大众媒介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者“优势”意见所认知。在“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中,社会生活中占压倒
优势的“多数意见”于是舆论产生了。
11传播学研究方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
12大众传播的受众研究。(受众心理过程的分析和选择,分为1选择性注意2选择性理解3选择性记忆)
13媒介数字化(数字时代的媒介,信息社会与媒介,媒介的变革与现代社会)
14媒介产业化(媒介中的经济问题,媒介集团比如:时代还有新闻集团)
15媒介全球化(国际传播,国际传播遇到的问题)
《广播电视概论》:
1、什么是广播电视: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统称为“广播”。
2、广播电视的特征
是什么:对象广泛、时效性强、丰富直观、接受随意、顺序接受、转瞬即逝、难以控制。
3、广播电视组织结构与体制: 1)国家拥有和经营型:美VOA
2)公共机构经营型:日NHK、英BBC
3)私有商营型:美CBS、ABC、NBC
4、怎么有效发挥广播电视传播信息的功能,在硬件上,要建立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改进信息渠道,减少信息损耗;同时在具体操作上,要充分体现大信息量和快节奏的要求。
5、什么是新闻直播:“直接播出”的简称,是指不经过预先录音或录像将事件现场情况、演播室播讲或表演同步播出的广播电视传播形式。
6、什么是滚动播出:是指广播电视新闻首播之后,以正点为单位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在后续播出时视新闻的重要程度增删减改,并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每次播出时都增加新信息、淘汰旧内容,而非简单的重播。突发性新闻的后续报道,重大新闻的相关背景和深度补充,独家新闻的必要重复等,是滚动播出的主要内容。
7、“大新闻”架构是什么: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他服务性新闻,互相综合,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其传播优势在于:
1)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
2)可以满足各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
3)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8、广播电视的“窄播化”趋势有哪些:
为适应受众的非体化需要,广播电视也出现了由广播向窄播的转变,对传播内容进行细分。 受众对媒介的需求越来越专门化,要求能够尽可能集中地体现不同社会体的特殊利益和要求,希望媒介关注不同体的专门兴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得社会结构由“总体性”向“自主性”、“分化”转变,受众兴趣趋于多元化、更关注自身的利益、权利意识增强。)
9、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的动因:
1)是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信息需求不断增加的体现;
2)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管理专业化的推动。
10、广播电视节目的定位方式:全面定位、受众定位。
全面定位见效慢,投资巨大,但一旦形成风格则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受众定位可操作性强,但稳定
性低,容易被受众淘汰。
全面定位是以风格吸引受众,受众定位以受众需求定风格。
11、节目定位的调整:
定性:播出三个月后,组织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受众代表组成评定小组。
定量: 1)绝对收听(收视)率rating: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100%
2)相对收听(收视)率marketing share: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人数×100%
3)经济回报率:节目的广告收入+节目版权等其他收入/节目制作及播出成本×100%
12、什么是深度报道: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方式。——《新闻学大辞典》
13、谈话类节目的含义:一般来说谈话类节目是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就预先设定的话题在演播现场进行
讨论,并开放接受场外受众的电话参与。其传播特点实际上把人际传播引入大众传播之中,具有亲切、自然、随意、真实的特点。主持人在其中起着引导、控制、调度节目的运行节奏与方向的作用。
14、话题是电视谈话类节目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因素。
421事件内容电视谈话类节目话题选择:社会思潮系列讨论、新闻事件延伸讨论、新闻人物访谈。
电视谈话类节目话题的特性:1)针对性和时效性强;2)引导性;3)接近性;4)普及性;5)具体、形象、平实;6)提高谈话节目的文化品位。 前三点也是广播谈话类节目具备的。
15、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氛围营造:氛围是指演播室里形成的一种适合谈话交流的心理状态、心理感觉。演播室内不仅是一个语言场,也是一个心理场。谈话应是愉悦的、欢快的、有兴味的,更妙的是富有幽默感的。一种良好的氛围的营造,需要主持人的机智、幽默与从容,也需要谈话者敞开心理真诚述说。哪怕是大白话,也胜过假空套。
营造方法:1)选择适当的话题切入点;
2)正式拍摄前进行“演练”;
3)穿插游戏的形式;
4)穿插播放室外访谈或背景资料的录像片段或者连线播出场外的访问;
5)背景音乐、间奏乐的运用。
16、电视谈话类节目的节奏控制:电视谈话类节目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有张有弛,掌握好节奏。
主持人对节目节奏的控制:1)节目节奏有张有弛,做到不冷场、不失控。冷场时应引导参与者发言或者将话题转到其他方面,失控时应做一个回顾小结,稳定谈话方情绪;
2)合理使用背景资料,与现场节目穿插播出;照
顾各方面的发言要求,使各种意见都能畅所欲言;
3)随机应变,机智诙谐地应对各种局面,同时要能够有效地调节讲话者的讲话节奏;
4)在节目中引导嘉宾说一些引起思考的话,或者对谈话内容做一番总结。
17、电视节目声音和画面的配合关系:
1)声画合一(声画同步):即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画中人、物往往是声音的发声源,或者声音直接具体表现画面中的事物场景;
2)声画对位(声画对列):镜头画面与声音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单是画面或声音所不能表达的整体效果。比如说《辛德勒名单》里的犹太人脱光衣服检查的场景,一边是犹太人被像畜生一样对待,一边则是留声机放着优美的音乐声音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解释纳粹的残忍和虚伪。
3)声画同步和声画对列结合。
18、电视文艺类节目的社会功能:
1)舆论导向,道德规范功能;
2)文化及审美功能;
3)传递知识与信息,塑造社会行为范式;
4)娱乐及消遣功能;
5)心理认同和移情功能。
19、电视剧发展存在的问题:制作数量庞大,精品不多;题材雷同,古装、民国戏居多,而优秀现代题材的作品缺少力作。
例如,《和平年代》、《围城》、《北京人在纽约》等在荧幕上的多次重放,一方面反应作品本身质量上乘之外,也说明电视剧中缺少经典力作。
20、主持人的“四分法”分类(以主持人的工作职责范围和工作形态来划分)
1)独立型:独立地承担整个节目采、编、播各个环节的工作;
2)单一型:从事话筒前的再创作——播音工作,但不等同播音员。主持人不是编辑的代言人,而编辑则是主持人的代笔者;
3)参与型:参与节目的采、编、播、控各个环节的工作;
4)主导型:是节目的指导者和领导人,实际上是个在“话筒前、荧屏前露脸的主编”。
21、我国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占比重最大的是“单一型”与“参与型”。
“单一型”主持人并非播音员。主持人往往要在编辑特地写的主持性很强的文稿中再做些发挥。事实上为了更完美地主持节目,单一型主持人也要亲自参与采、编,以便熟悉采访对象、正确把握与表达节目思想。
“参与型”主持人在个人能力的要求上比单一型高,既要能在话筒前、镜头前有魅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