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直很喜欢木心先生的一句话,他说:人生在世,需要一点儿高于柴米油盐的
品相。其实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科技和天文知识等的支撑,同时也需要诗歌、音乐和艺术聊以慰藉。前者便利了人的生存,而后者才真正让人活()更像人。如果一个人的眼里只有金钱、权势和地位,那么他活着其实是很可怜的,因为他的内心,并没有花的芳香,诗的飘yì(逸易),音乐的柔软。他只是一个
看似强大的外壳,里面空无一物。而如果一个人,jí(即既)便面临疾风骤雨,
也能有“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觉知,也能感受到贝多芬交响曲里,那最强烈也最温柔的曲调,也能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看懂人性里那最深情也最绝情的一面,那么他自始至终,都会活()饱满有趣,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除了要生存,更需要生活。也许生存显得狼狈、寒酸,甚至是可怜,但生活却是那般美好,让人无比动容。
1.下面为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聊以慰藉疾风骤雨
A.jí zhòu B.jiè zhòu C.jiè jùD.jí jù
2.请根据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填写在横线上。
(1)飘yì(逸易)______ (2)jí(即既)______便
3.选文括号里关于“的”“地”“得”的填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的得B.地的C.得得D.的的
4.下面的人物及其作品,不适合作为选文画横线句子的例证的一项是()
A.曹操《观沧海》B.陶渊明《饮酒(其五)》
C.刘禹锡《陋室铭》D.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句子默写
2. 下面的诗歌都体现出诗人高于柴米油盐的生活品相,请你按要求将其补充完整。(1)兼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兼葭》)
(2)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运用比喻表明对未来充满信心,自己的远大理
想终将实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联化用了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上联:水复山重,回环曲折之形路
下联:花明柳暗,灿烂繁华锦春
三、课内阅读
3.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不知天上宫阙B.或王命急宜或遇其叱咄
C.不以疾也不以物喜D.属引凄异忠之属也
2.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主要表现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地势特点。
B.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视角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C.第④段呼应开头,“渔者歌”间接传达了景物带给人的感伤情绪。
D.选文先总写概貌,再分写四季,景物特征鲜明,历历如绘。
3.郦道元笔下三峡的江水和【材料链接】中的河水有什么相似的特点?用了什么
共同的写法?
【材料链接】
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道元《水经注·河水》)
四、课外阅读
4.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於子论治国
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
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
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商君立有间,面有惭,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④,耕者,能善
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注】①商於子:虚构的人名:后面的“商君”也是虚构的国君。②豕(shí),猪。
③淖(náo):烂泥。④物理:事物的道理。
1.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断三处)
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吉林省中考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3.结尾说“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从选文来看,你是否同意这
种说法?请阐释理由。
五、现代文阅读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做自己的支配者
叶梓
①舆论是什么?是公众的言论,即社会中相当数量的人对某一特定的话题或行
为公开表达的观点、态度和信念的总和。
②舆论是什么?表面上,它是人们共同的观念,代表大多数人。当某件事中,
舆论导向出现明显倾斜,往往导致后来者受到影响,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因此,在一些假新闻、冤假错案真相大白后,“舆论”本身立即会被推上风口浪尖,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③那么,能因此认定舆论有害吗?答案是否定的。剥开“社会评价”的外壳,
舆论往往反映了大多数人在正常情况下的思考方式,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但也仅止于参考价值,对于我们独立的个体而言,如何不被舆论牵着鼻子走,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做自己的支配者,才是应思考的可行之道、应行之道。
④周国平曾说过:唯有与舆论同质的俗人才会被舆论所支配。“俗人”,说的
便是那些不假思索便盲目从众,持道德观念,以自己的眼光评判是非之人。
③林肯说过:有了舆论支持就什么都做得成,没有舆论支持就什么也办不到。
这应是一个政治家信奉的真理。战乱时期的领导者需要舆论来造势,其目的也许是好的,但这绝不代表舆论即真理,换句话说,林肯是一位优秀,正义的领袖,所倡导的舆论会为美国独立带来助力。可若是这股精神落到阴谋家、落到不怀好意者手中呢?卢梭也说过:决定人民爱憎取舍的绝不是天性而是舆论。由此可见舆论的两面性。
⑥“舆论”,这个庞然大物,在新媒体时代显得更为庞大,它的力量与日俱增,用好它,能使国家,团队和谐,用不好,则极易引发麻烦,小到个人身败名裂,大到集体,无不彰显着舆论的巨大威力。
⑦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当守住自己的信念,以清明的眼光打量世界,也秉
持正确的信仰对身边之事做出评判,绝不能人云亦云,被舆论所支配,做与舆论同质的俗人。
⑧人与芦苇的差别,也许就在于,人不会随风飘荡。因为人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⑤段林肯的话“有了舆论支持就什么都做得成,没有舆论支持就什么也办不到”与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有怎样的异同?请写出你思考。
3.结尾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上的父亲
虞燕
①父亲每每回家,都携一身淡淡的海腥味。他从来不会在家逗留很久,船才是
他漂浮的陆地。父亲眼前,大海浩瀚无边、深广动荡。
②那艘木帆船,是父亲海员生涯的起始站,木帆船凭风行驶,靠岸时间难以估算。比起身体遭受的痛苦,精神上的绝望更易令人崩溃——四顾之下,大海茫茫,帆船在浪里翻腾,食物在胃里翻腾,跪在甲板上连黄的胆汁都吐尽了,停泊却遥遥无期。吐到几乎软也得顾及船员们的一日三餐,木帆船的厨房设在船舱底部,父亲一点一点地挪过去,船颠簸,脚无力,手颤抖。他强忍身体的极度不适,淘米、洗菜、生火,实在受不住就蹲下来,靠在灶旁缓一缓,或喝下一碗凉水等待新一轮的呕吐。吐完再喝,喝了又吐,如此循环。
③父亲跟我聊起这些时,一脸的云淡风轻,他说这是每个海员的必经之路,晕
着晕着就晕出头了,一般熬过一年就不晕了。
④也因为有这样一位海上的父亲,我跟弟弟从小的物质条件算是相对优越的,
小岛闭塞,交通不便,父亲带回来的东西,都是那么稀奇。
⑤荔枝最不易保存,却是我的最爱。父亲每次去海南就会多买一些,装进篮子,挂在通风的地方。到家需驶行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他每天仔细地查看、翻动荔枝,捡“流泪”了的吃掉,将还新鲜的留着,几斤荔枝到家后往往只剩十来颗,看一双儿女吃得咂嘴弄唇,父亲不住叹气:要是多一些就好了。
⑥父亲走出木帆船的厨房,是三年之后了。其时,木帆船已老旧,父亲被调到
了机帆船,锚泊系岸、海面瞭望、开舱关舱、手动掌舵、柴油机维护等等,他早做得得心应手,船上经常会为争取时间连夜装货卸货,寒冷的冬夜,父亲和其他船员奋战在摇摆不定的甲板上,一夜下来,他们原本古铜的脸被海水、雨水泡白了,皱皱的,像糊上去一层纸,脱掉雨衣后,一拳头打在身上时,衣服会滴下水。
⑦那是父亲海员生涯里的第一次生死历险。夜里11点多,父亲刚要起来换班,突然听到一声天震地骇的“砰”,同时,整只船像被点着的鞭炮似的蹦了起来,父亲的脑袋嗡嗡作响,五脏六腑都像是要跳脱他的躯体,触礁了!他在第一时间冲了出去,船体破裂,过不了多久,海水将汹涌而入,将他们卷入巨腹。
⑧船长紧急下令,把船上能漂浮的东西全部绑在一起制成了临时“竹筏”,大
家紧张忙乱到来不及恐惧。
⑨待安全转移到“竹筏”上,等待救援的父亲才感到后怕。环顾四周,大海浩渺,黑得像涂了重墨,望不到一星半点的灯火,彼时正值正月,带着腥咸味的海风凌厉地抽打着他们的躯体,父亲的额头却不停地冒汗。时间一点点过去,他的绝望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