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6-04-01T10:09:04.9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作者:丁录永张芳王锂牟杨[导读]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该文对宝鸡石鼓小镇文化旅游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及特征进行归纳分析。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文化旅游作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个全新旅游分支,将成为21世纪旅游主体项目。宝鸡石鼓小镇文化旅游区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民族特和地域特,独特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其开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根基,要促进宝鸡石鼓小镇文化旅游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挖掘其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
该文对宝鸡石鼓小镇文化旅游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及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文化旅游开发的技术路线、开发导向和主题定位、开发图式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相应的文化旅游开发建议:强化开发意识,精心规划设计;坚持原汁原味,突出周秦文化特。
关键词:宝鸡石鼓小镇;文化旅游;开发;先秦文化
1 概况
1.1背景及环境概况
宝鸡,是华夏始祖炎帝的诞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市区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这里是佛、儒、三家文化的汇集地,以出土佛骨舍利而闻名于世的法门寺在盛唐时期已成为皇家寺院和世界佛教文化的中心。
根据宝鸡市政府关于把宝鸡建成百万人口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的总体规划,宝鸡市将对石鼓山进行综合开发建设,建设一处占地63.73万平方米(956)亩的集旅游观光、渡假休闲、物流信息、房地产业为一体的“石鼓工业园”。相信不久的将来,石鼓山这一古老遗址必将以崭新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1.1.1 地理位置
位于渭河以南,高新零路以西,石鼓文化公园以东,石鼓苑居住小区用地以北,总用地面积约19公倾,是塑造石鼓文化公园周边环境和城市形象的重要地块。石鼓小镇所在地段处城市中心集团、代马
组团之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条件非常便利。近期将在茵湘河入渭河口下游的渭河上加坝蓄水,该段渭河将形成湖面。该地段环境优势明显,是塑造城市景观的重要区域。
1.1.2 气候
角扮演游戏基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稍冷少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市区年平均气温蔚13.3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摄氏度,最热7月平均气温26.4摄氏度,全年无霜期232天,降水量偏少,主要集中在夏季。年平均气温13.0-13.4摄氏度,最冷1月平均气温-0.4-0.9摄氏度,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5-26.6摄氏度,年极端最低气温-20.6摄氏度,年极端最高气
温43.4摄氏度。
1.1.3 旅游资源
宝鸡境内的文物资源丰富,其中以青铜器为最多,现已陆续出土毛公鼎、大盂鼎等五万余件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宝鸡的民间艺术更是多姿多彩,独具一格。皮影、木偶、剪纸、刺绣、社火、脸谱、泥塑、草编等都始终散发着周秦文化的遗风古韵,闪烁着中华原始文明的奇光异彩。
1.2 基地现状
今生相爱西侧石鼓山公园已初步建设,但此设计基地现在处于未开发阶段,为农业用地,地势高差变化大,仅有301国道圆环内进行简易规划种植。荫湘河由南到北横穿基地,河流河床抬高,河道变窄,流水稀少成为流入渭河的臭水沟。基地东侧仅是种植松树阵,并无规划概念产生,缺少主体与变化。从现在表面看此处随靠近河流但明显感觉干旱缺水。
1.3 存在的问题
1.3.1三条城市交通干线将场地分得支离破碎;
1.3.2城市交通噪音的解决与地块品质的定位;
1.3.3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以及地块功能的完备;
1.3.4基地与周边环境地形高差大。
2 设计原则与目的
2.1 设计原则
简约主义:脱离孤立的植物景观与复杂的公园设计,多种景观元素统一于简洁的网络单元中。
有机意识:讲究局部与整体统一,功能与意境共鸣,巧妙运用地形高差,建立符合逻辑的空间秩序。
地方文脉:把握当地文化精神和历史信息的空间传递与继承,通过运用乡土特材料、植被,展示含有本土气息的景观特点,让人们在旅游、漫步的同时感受认知历史和文化特。
奭2.2 设计目的
1、塑造城市标志性景观地段,营造风景区入口氛围,充分体现宝鸡市山、水、塬、林、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特。
2、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塑造具有地方特的城市环境、提高空间与整体的环境质量。
王者荣耀特殊符号名字3、集约利用土地,成规模紧凑开发,提高土地效用。
4、建设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和高效安全的交通系统。
2.3 设计要点
1、注重传统文化氛围的塑造。在城市整体规划的框架下,寻求景区与城市的有机结合,将传统文化、地域特征与城市文化相结合,体现旅游景区的环境特。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塑造具有地方特的城市环境、提高空间与整体的环境质量。
2、注重交往空间的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依据人的心理感受行为习惯,创造自然、优美、活泼、有序的市政广场环境,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观光、生活、交往的活动空间。
3、注重环境的生态效应,在设计中体现生态原则和生态概念,考虑生态技术及生态手段的运用
3 设计构思与方案构成
3.1 构思来源
针对于上述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基地形状与数字8产生某些共鸣,此设计围绕数字“8”型转变而产成生路网及相关的设计构。整体空间构成旨在演绎“水”--旋律延伸文化为主题,利用起伏的弧线及螺旋线的构图,使水以抽象的形式出现,强化了与湖面的联系。
3.1.1理念简述
讲究脉络构成,相辅相成,组成有机的整体,利用山水脉、绿脉、文脉等要素通过特有的手法组成一个“恰到好处”的美。
山水脉:地形和大环境设计犹如人的骨骼------以河流为突出特征的水脉
绿脉:地表生态与植物覆盖犹如人的肌肤------以植物搭配为突出特征的绿脉
文脉:体现精神与内涵犹如人的思想与灵魂------以展示周、秦文化为突出特征的文脉
(1)水脉——水景景观——水上景观及娱乐、路上水景——引水造景
(2)绿脉——生态与植物——地方特植物、各季节植物——天然氧吧、季转景异
(3)文脉——宝鸡文化——石鼓文化、民俗特点——主体建筑、文化景观墙
3.1.2方案简介
整体设计构成旨在演绎“水”--旋律延伸文化为主题,利用起伏的弧线及螺旋线的构图,通过与文化的穿插进行整体设计。
“石鼓小镇”采取了东商业西休闲的大格局,通过荫湘河相连接。在山水布局上,南坡起伏较高,北坡地形较缓;在建筑布局上,南依秦岭,北临渭河,东邻开发区,西望青铜器博物馆及石鼓阁。利用现有环境,力求创造条件,体现“石鼓小镇”古街风貌。
南京景点大全根据场地地形地貌现状及周围景观环境,在山水布局的基础上,营构景观、景区、景点,以满足各项功能要求。以湖为主,环水布局,西岸景点适当分散,东暗景区相对集中。疏密有致,虚实相应。
3.1.3方案重点
景观系统规划重点在于尊重和继承传统民居的街坊形态,使商住区和居住区形成不同的街坊式景观。景观规划严格控制建筑体量,沿街、沿河道对建筑进行错位和退让,控制和协调建筑形体尺度与彩,在统一规划下,对使用功能进行弹性分配,使建筑高低错落,前后退让,绿化、景观、小品、雕塑穿插其中,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
绿地系统主要由集中绿地区,街巷绿地带和院落绿地点构成,形成“点、线、面”的格局,面状绿地主要分布于规划区主入口处、各边能区核心广场、停车场周边;带状绿化区主要分布于建筑沿街沿路一侧,在统一规划下,按重点部位、重点处理的原则进行设计,达到步随景移的效果,点状绿化主要分布于建筑的后院,属于私秘空间,用户可根据自身要求,适当调整绿化配置。
3.2 方案图示
3.2.1入口
北入口位于青铜器博物院的入口处,古镇内的饮食服务区可满足博物馆游客的需求,又是整个古镇的起点。
东入口正对高新零路,是针对城市主轴线而设计的,通过东入口将高新零路、景观广场、青铜器博物院、石鼓阁几个点连在一条轴线上。通过宽阔的东入口广场可以在高新零路上远眺到青铜器博物院、石鼓阁。整个景观依托于石鼓文化这个载体。
3.3.2 建筑
镇内古建筑集中了周秦时期的建筑形式,体现其简约、淡雅的大匠之气.镇内的景观设计建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建筑、古典园林建设。镇内的建筑形式,将对中国建筑发展史做出重要贡献,对中国古建筑的继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3.3.3 水体景区
水体设计设计结合了水景、木道、景墙、等综合景观元素,是自然和人的亲密结合点,水中石板桥错落有致分布水中,满足儿童戏水和亲水的要求,是景观平台的水景体现。
辨别方向的方法园区不同场所根据不同的特效果设计出不同风格的景观性,但主导风格以简约、淡雅为主,局部配合水景和特雕塑,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景观廊架是供人们休息的主要平台,是园区相对开放的休
憩空间。
3.3.4 周边林区
基地周边因地形高差变化大,设计中基地周边为生态型绿地,中间穿插有一些石板小径,绿地主要种植各类景观树为主,加入乐一定的休闲空间和娱乐设施,可以给艺术区的游客及周边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散步场所。
参考文献:
[1] 格兰特•W•里德 [美],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协会著,陈建业,赵寅译.《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2~22
[2] 俞孔坚,叶正,段铁武,李迪华,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城市规划[J],1998(4):14-17。
[3] 程维新.洼地整治与环境生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67-126.
[4] 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4):123-12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