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级而上谈写作
作者:***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年第32期
关键词:序列性 创新 积累 修改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2.021
随着中考的改革,作文在中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150分中占了60分,比重为40%,可见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经常有专家这样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这正道出了作文教学是整个中学阶段的重要一环。
鉴于初中学习科目繁多,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二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初中阶段如何进行高效的作文教学。
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应强化序列性,拾级而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关键是做好积累、练习、修改三个重要环节。
总体思路为:初一、初二阶段积累材料,通过练习环节,把积累的东西写成半成品,修改后每学期至少选出两篇成品存档,初三上学期集中力量把存档的八篇成品提升为精品,初三下学期进行话题转换训练,为中考做好准备。
具体步骤是:作文按亲情类、校园生活、自然景致和社会感悟四大类分别积累。
按照大纲要求,每学期学生要写八篇作文。为了突出重点、取得实效,每学期安排四篇习作,每次习作后安排一次作文修改课,将习作修改成成品,这样每学期也就完成了八篇作文任务。初一阶段内容突出亲情类和校园类,每学期要选出至少两篇存档;初二阶段内容突出自然景致和社会感悟类,同样每学期至少保存两篇。初三阶段上学期重点提升前期存档的八篇文章(原则上亲情、校园生活、自然景致和社会感悟四大类各两篇),进行艺术再加工,把成品修改成精品;初三下学期,根据不同的题目要求对存档的精品进行话题转换,通过筛选、组合、转换,为中考储备材料。
下面,谈谈三个环节的具体实施。
第一,積累。载体有两个,一个是日记或周记本,积累事、情、理等素材;一个是摘抄本,积累精词妙句及优美语段。
事、情、理首先应来自生活,最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印象深,有感悟;其次才是从书本上、广播、电视、网络等间接得到的。
引导学生从小处着眼,处处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一有感想,马上把想法记下来,稍加整理,就是一篇周记。
为了培养习惯,适当规定周记篇数,初一阶段每周不少于四篇,初二阶段每周不少于两篇,内容可多可少,只要是自身看到、听到、想到且有点感触的,都可作为周记内容。比如学校组织了班级篮球比赛,大家团结一心取得了比赛的胜利,这样有意义的小事可以作为周记内容记录下来,再如看了电影《厉害了,我的国》,自己也热血沸腾,要立志报效祖国等等均可入文。
摘抄的内容来自课内课外资料,只要是自己感到词句或片段写得精彩,均可摘记,注明摘抄时间及出处。初一阶段每周摘记不少于800字,初二阶段每周不少于500字。持之以恒,积少成多。
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压力和必要的激励以养成认真摘抄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初一开始阶段,需要拿出课堂时间专门指导训练学生如何进行积累,督促学生及时完成。这就好比练跆拳道,天天得练劈腿、压腿等基本功,否则就无法在以后做高难度的踢腿动作。
我经常采取的激励措施就是在班内设立“佳作欣赏园地”,将质量上乘的周记、摘抄,让小作者工整地誊抄出来,既是鼓励宣传,又是书法展览。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孩子的积累兴趣。
两周更换一次,课代表统计好展示的篇名及作者,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进行表彰,以此来保证孩子积累的持续性。
第二,练习。素材积累了,就要不断地练习运用。
分两块实施:一块是利用早读、课前5分钟或其他零碎时间,活用自己积累的材料,形式可灵活多样,如1分钟小故事、连词造句、对对子、成语接龙、仿写句子、模仿小片段等。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教会学生善于从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的小事中体悟人生的哲理、生活的真谛、人性的光辉。
另一块是利用作文课集中训练45分钟成文能力。基本要求就是从自己积累的素材中选取实例,挖掘主题。要求感情真实,可以借用积累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作文能在45分钟内完成,有修改价值就行。
第三,修改。
初一、初二阶段,作文精修改。
初完成的作文不过是“毛坯”,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为精美的产品。教师引导学生怎样修改文章,重点引导学生看:1.文章是否符合中心;2.内容是否有详有略,重点地方是否不惜笔墨,是否加入了细节描写;3.是否有抒情、议论,有点题、扣题的句子;4.语言上是否恰当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当然,对作文水平相对弱一些的学生,教师要多费些力气,帮助学生完成修改工作。
优秀作品经过教师的面批,孩子再修改,推荐到校刊上发表。老师给家长发喜报,让孩子在家庭中再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写作热情,值得继续坚持和推广。
初三阶段,作文再加工。
初三上学期继续完善素材库,不断锤炼提升作文语言;初三下学期加大面批力度,反复修改文章。并能根据不同题目的要求,运用熟悉的素材,学会话题转换,备战中考。
学生到了初三,积累的材料多了,思维能力、认识水平及掌握语言的能力都提高了,有了对作品再加工的能力了。这时教师可以按照四大类内容,结合中考的优秀范文,指导学生再加工储存的成品,重点在深、情、新、细、美上多下功夫,使作文体现出一定的艺术水准。
深,指挖掘主题,立意要深。从平凡的人物或事情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揭示出事物或事件内在的规律、价值;情,指挖掘感情激发点,让人产生共鸣;新,指表现角度要新,捕捉新人、新事、新变化,顺应新时代,体现新面貌,反映社会正能量;细,指刻画人物神态、动作、内心世界要细腻,抓细节,微妙变化见真情,细微之处见本质;美,主要指语言美,恰当运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俗句谚语及修辞手法等,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另外,书写卷面美。平时课堂45分钟要培养学生快速书写、规范书写的能力。段落布局美,段落长短交替,布局错落有致。
因此,要想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师生都要花大力气才行。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面批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独改,不如与学生共改,为效更大……,动笔改的时候,叫学生站在旁边,与他商量,共同商定该怎么改……”
亲情类文章,学生写得比较多,只有多次面批反复修改才能出佳作。记得有学生经常写考试失利,父母怎样关心我,程式化严重。经过面批,徐兆宇同学实现了亲情类作文的大胆创新。他结合亲身经历将爷爷温润的话语和老家后院的杏花相融合,很好地突出了“而今,我已不再性急,爷爷的话和那满园春,早已改变了我,让我遇事不要急躁,用心去看世界,细心去领略,人生最美好的风景,往往就藏在我们容易忽视的地方”这一主题。
文中不乏妙语连珠,如“那刻,风不吹,云不走,我只觉自己改变了什么。心若躁,世界皆躁,心若静,世界皆静,心若美,世界皆美。儿时的院子里,有杏花朵朵,熏风解愠,更有爷爷温润的话语,那儿承载了我一个春季的改变……”
另外,还应该注意因材施教。
对于基本功好、悟性高、驾驭语言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拔高训练。一是引导学生对作文内容进行创新;采用艺术性的加工,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虚构人物、事情,把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事转移嫁接到自己身上,抒发真情实感,要合情合理且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一般性特点。二是引导学生进行体裁创新;采取诸如寓言故事、微型小说、电影场景式叙事、带有诗歌意味的抒情散文等形式写作文。三是引导学生对作文语言进行创新;比如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引导他们体现出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夸张讽刺、或辞藻华丽、或清新淡雅、或浑厚雄壮等,这样一来就会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对于一般学生可进行过关训练,只要文从字顺,思想内容积极健康,就能通过,不能搞“一刀”切。毕竟这部分学生生活积累不够丰厚,情感体验不够丰富,要想写出艺术水平较高的作文比较难。老师也不能急于求成。
总之,作文教学要想抓出成效,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做好细致的规划设计,要有序列性,拾级而上,并且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地认真练习,一一落实,更需要教师为学生付出一颗拳拳爱心。这样我们初中的作文教学就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结出累累硕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