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的简称是“鄂”,不过,连大多数湖北人也不知道简称“鄂”的原因。
湖北东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水域,自古水草丰茂,非常适合鳄鱼的繁殖,在殷商时代,鳄鱼便广泛分布在这里,于是,这里诞生了一个自带独门捕鳄技能的部落——“噩”,“噩”在金文中指古人捕鳄鱼的工具,后来逐渐演化为“鄂”。西周时,以今湖北鄂州为中心,这里被称为鄂国,大概范围就是今天的鄂东南。此后,周室衰微,楚国渐渐强大起来,到周夷王时,楚公熊渠灭了鄂国,自此鄂国变成了楚国的一部分,熊渠封自己的二公子熊红为鄂王,治所就在鄂(今鄂州附近),熊红在鄂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鄂王城(今属大冶)。
省会简称等到熊渠死后,熊红继承楚君,不过这时候他已经建好了自己的鄂王城,懒得挪窝,就把鄂城作为楚国的国都,并一直在这里办公,此后两百多年,这里一直作为楚国国都,直到后来楚文王迁都郢为止。秦统一后,在鄂东南设置鄂县。到了三国时,孙权迁都鄂县,并取“以武而昌”之意,而将鄂县改名为武昌(注意这个武昌可不是今天的武昌,而是今鄂州一带,今武昌当时称为江夏)。不过此后几百年,武昌(今鄂州)却逐渐衰落,反而是江夏却渐渐崛起,到了隋朝时,在鄂东南设置鄂州,治所所在已经不是武昌了,江夏(今武昌)取而代之。这被认为是湖北在行政区域上称为“鄂”的开始。此后江夏又改成鄂州,并牢牢把持湖广地区行政省会的位置,渐渐的,“鄂”就成为一个固定称谓了。
其实以笔者的亲身经历,在整个湖北甚至是鄂文化核心地区的湖北东南部,对“鄂”的认知程度并不是特别高,鄂文化在省内影响力也很有限。那么湖北的简称还有哪些可能呢?第一个自然是“楚”,作为历史上楚文化的核心地区,在湖北,除了车牌上是“鄂”,其余的很多地方,人们用楚更多,例如,武汉当地最知名的报纸,就是“楚天**报”,一些门户网站湖北首先被称为“楚*网”,湖北地区的一些少儿才艺比赛也大多带着“楚”字。其实湖北很多学者做了不少相关的工作和研究。例如湖北社科院刘玉堂教授曾发表文章,呼吁湖北简称应该更改为“楚”,他系统的阐述了改“鄂”为“楚”的理由,认为“鄂”影响小,而且仅能代表鄂州一带的小片区域,不足以代表全省。“楚”则代表了整个湖北省。此外还有更加实质性的动作,2011年,湖北工商联开展湖北商人征名活动,最后“楚商”高票当选。此后,湖北每两年召开一次楚商大会…
第二个则是“汉”,湖北境内有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类似的有江西的“赣”(赣江),湖南的“湘”(湘江)等等,当然,这个尽管看起来合情合理,不过想想就知道不太可能了,这个字太特殊了,没有哪一个省能够承载这样一个字,它是属于全国的。
那么当初,为什么“楚”没能成为湖北简称呢?
一是“楚”涵盖的范围太大,湖北是楚文化毫无争议的核心地区,楚国的中心、祖陵,乃至楚国大多数精华文物,都在湖北。不过,现今的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河南等部分地区都曾是楚地,也都有楚文化,例如湖南岳麓书院有匾“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而楚的国都并不只在湖北,在河南、安徽都曾有地方作为楚的国都。二是楚文化没能得到很好的传承,随着楚国的灭亡,人口大迁徙导致荆楚文化不纯,而“鄂”则作为行政区划中的地名被保存下来,并使用上千年之久,楚却几乎没能出现在官方称谓中,久而久之,“鄂”逐渐自官方至民间被固定下来。
当然在笔者看来,名字只是一个称谓,尽管可能叫“楚”更能代表湖北,也更响亮,但是,真正能够让湖北崛起并闪亮的,只有靠那里的人,靠那些敢为人先、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湖北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