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动物猴子冬眠吗
通常我们认为猴子是不会冬眠的。
但是, 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
有一种个头不大的脂尾倭狐猴,生活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马达加斯加岛每年6~7月温度降到全年最低,同时进入旱季。脂尾倭狐猴会在这时开始冬眠,它们要睡长达7个月之久,到翌年1月再苏醒过来。整个旱季,它就靠它尾巴上的脂肪熬过,冬眠结束后,它们的体重可以下降一半。猴子跟我们人类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它们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如果人类全面掌握了“冬眠技术”,让普通睡眠时的新陈代息率降低到冬眠水平,那么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冬眠不是睡觉
  养鱼和喜欢观赏鱼的朋友肯定能发现,鱼们也时常会停下来休息,比如夏天骄阳似火,它们就喜欢躲在荷叶下“打盹”。那冬天呢?鱼类冬眠吗?相对于陆地,水里温度比较稳定,不会太冷。所以绝大多数鱼类都不冬眠,只是减少了活动,“睡”得多一些。
  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说事儿,是因为睡觉和冬眠哪儿不同,鱼比较容易看出来。
  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水温变低,水中含氧减少,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
  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