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与父辈的读后感
关于我与父辈的读后感
阎连科,最具争议的作家;《我与父辈》,最不具争议的作品。它让我们想起了父亲们的那一辈,想起了曾经的艰辛岁月,让我们流下了心酸的泪。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有两个片段。
当家中的经济只能是供给一人读书时,他的二毅然选择放弃了学业。明明二的`成绩明显比他好的多。原因是什么?他是弟弟。但是二只说了一句话:“好好读书,连二的那份也读上。”这多么令人心酸,在两个人都渴望读书的时候,二果断的选择将时机从手中让出,给了他的弟弟,只因为,对弟弟的爱。
还记得另一个故事。
阎连科的大伯家里孩子多,生活有贫困,在发成哥哥结婚之时,对方因看不上他们的条件而回绝。因为这样,大波开始盖房。那时正值冬季,正是家家围着火炉烤火之时,大伯一家,老少出动,淌过冰冻的河水,到河对岸去扛、抬那沉重的石头。石头小那么百余斤,大那么上千斤。他们能抬那么抬,能扛那么扛,有时河里的流水是酷寒的冰凌,他们想要把石头抬向另一岸,只能硬撑。为了孩子能成家,作为父亲的大伯是多么拼命,他们寒暑照常仿佛要把生命强加的磨难踩于脚下一般。这样的情形,多么令人想落泪。
阎连科
“一曲长歌当哭,道尽世情冷暖”。听说这小说是阎连科跪着写成的书。我想,假设不是跪着写成的书,那他的内心也是充满着极大的哀伤吧!所有的父辈都是我们用时光杀死的,所以,我们才会有了永恒悲伤的宿命。
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需求不是物质的吃穿和花费,不是精神上大起大落的恩爱和慈悲,而是物质和精神混合在一起的那种细雨无声的温情与滋润。正如需要成长的草和树一样,缺光少雨当然不可以,可暴雨暴日的轮流与交替,似乎不缺水,不缺光,但最终迎来的却是不成材的疯生和疯长。而只有那种细雨无声的滋润和给养,只有那种光线充足却非暴晒暴烫的阳光和灼目的明亮,才可以让草成草,树成树,让人的心灵成为未来充满善与温情的一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