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山东高考满分作文藤蔓人生懂得放下【辽宁高考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范文】
心守瓜豆,不辨其藤
种下瓜豆,便只愿细心呵护,育其成长,以求有所收获。纵使他们藤须缠绕,无法分辨又何妨。何必为此迷茫?我们最终所要的仅是瓜豆。人生便也是如此,我们只需知道我们要做什么,目的是什么,不必为无关的缠绕所伤神,只是为自己的方向而奋斗。
也许是这个社会太过嘈杂,人们总是会在前行的路上,被无关于自己的藤须所束缚,忘了自己最初的使命。而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更需要坚定我们的初衷,昂首向前。
明确自己的道路,便只顾风雨兼程,哪管室外之物,如此行之,便终有收获。当阎连科成为首获卡夫卡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时,他并不为之意外或有所动摇,他表示,获奖仅是瞬间之事,而创作则是永久的道路,他仅一颗平淡之心对待,而不会就此放下写作,专注于身外
的奖项。那些奖项便如分人精力的缠绕藤须,对于一个作家而言,纵使它们如何纠缠错综,他们也无须去关注。因为他们的使命是写作,是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以遗后人,留下精神上的财富。阎连科便是如此之人,他已明确了自己的道路,便只顾专心于此,纵使奖项堆叠,也不是他的目标和终点,他只需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一来无愧于自己,二来留下精神财富以遗世人,便是人生真正的收获。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如此,我们才更要明确自己的道路,从此只顾风雨兼程。
若为藤须而分神,努力分辨,将其扯断,瓜豆便会不在。社会上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学者不去钻研著书,而去遍跑全国,高谈阔论;运动员不去努力训练而是成为众多广告、访谈上的常客;演员不去演戏而是只顾在红毯上花枝招展。上述之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身份,我相信,他们在最初的心中有着自己的道路,但他们却为名利的藤须而分神,只顾去分辨而忘记了自己最初种下的“瓜”和“豆”,而自己最终想要收获的也是“瓜”和“豆”。若为藤须之分辨所累将其用力扯断,瓜豆将会何在?自己的人生方向将会何在?尽
管社会嘈杂,但真理不会改变,受人敬仰之人绝不会是三心二意不辨方向之人。受人敬仰的学者会是两袖清风、一双布鞋的李小文院士那样的人;受人敬仰的运动员会是那些专注于训练为梦想而拼搏之人;受人敬仰的演员会是陈道明那样红毯不常见而影片给人震撼的人,而那些忘了自己是要得瓜豆之人,终会因自己的不明确而感到遗憾与虚无。
人生道路并非须繁花装饰才得以美丽。人生道路的美不在于外,而是在于选择它的人有颗坚定而明确的内心。我们要时刻明确自己的方向与道路,知道我们要去哪里,不为他物分神便得以无负于自己。既然心守瓜豆,又何须去辨那藤须!
[简评]本文以立意精确、文脉通畅、时代感突出而胜出。开篇由材料生发出一问一答,“何必为此迷茫?我们最终所要的仅是瓜豆”,为文章核心观点“不必为无关的缠绕所伤神,只是为自己的方向而奋斗”的提出做好铺垫,显示出我良好审题立意能力。例证方面则是点
面结合、正反结合、详略结合,显示出我突出的谋篇布局水平。点上
的例子、详细的例子用的是作家阎连科的创作经历与追求,夹叙夹议,文化气息浓郁,形成了深度论证观点的浑厚力度;面上的例子、粗略的
例子则用的是学术方面的学者、体育方面的运动员和艺术方面的演员,且在论述中又形成了正反对比,不光时代气息扑面而来,且大有妍媸
毕现、力矫时弊的功效,达成了多角度论述观点的论证广度。读罢全篇,感觉我是位关心时事,且能慧心领略时代风光的有心人。
另外,本文语言也富有特。一是有关学者、运动员和演员的叙
述形成了具有冲击力的排比句式,生动形象且感情褒贬彩突出;二是
三处反问句式的采用,让行文富有变化,且增强了语言表现力。三是
行文语言既整饬,又灵活,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丝瓜与肉豆,形式与内涵
丝瓜藤蔓与肉豆茎须长在了一起,小孩执意要将它们分开,而大
人阻止了小孩的行为说菜是为了吃的。对于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的小
孩来说分辨丝瓜与肉豆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想还事情一个真相。而
对于只重结果的大人来说,能吃到瓜与豆才是最重要的。此处并非是阎连科
想要讨论大人与小孩的问题,只是想借而表达大人与小孩思维的差别。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若视前者为形式而后者则可以视作是内涵。反
复思索这个关于形式与内涵的问题之后,又回到“分辨”与“吃”的
问题上来。若将这个问题放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之中来说,我们便会
由此想到其实形式并不重要,内涵才是一切的本源。
上世纪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当
时的报纸报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尔仙风道骨,长袍长须,加上
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瘦竹春梅三友图,成绝世佳品。但是,
细细品味之后,会发现,我们的社会中越来越缺少这种“三友”。
“三友”是什么?“三友”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义;是宁可
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超凡脱俗;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儒雅修养。
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风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
为俗人,因为这是流于形式的矫揉造作。
现今社会中,美人层出不穷,而样貌却越来越同一化,回眸一笑,未曾千娇百媚;影视作品泛滥成灾,而主题却越来越趋向亚文化,回忆
青春,未曾涤荡人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小
时代》,泛滥的青春文艺片充斥我们的荧屏,仿佛青春只能是失去梦想。这种文艺片给青少年带去了什么?无非是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及躁
动不安。
我们总是在反思这个社会究竟失去了什么,为什么青春总是缺乏
奋斗彩?其实,正是人缺少了涤荡与砥砺心灵的精神食粮,一味地追
寻形式与数量,造成了社会诸多方面的同一化,亚文化泛滥。
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三人所专不同,性格南辕北辙,但其
感人之处却是一致的:精神气象让人爽朗。“传道,授业,解惑”,
我们越来越执着于“业”,而忽视了“道”,而结果是,一个人即使
是头戴金丝八宝攢珠髻,项戴璎珞圈,裙系豆绿宫绦,也掩盖不了身
上的“铜臭味”。
正如国学大师饶宗颐所说:“人的生命如同蜡烛,烧得红红旺旺的,却很快熄灭,倒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长久地燃烧,来得经济。”我们的生活一旦被形式主义所左右,那么整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即将失控。
丝瓜与肉豆,何必执着于将其分开,只要内涵没有走偏,又何必
纠结于无关紧要的形式呢?
重点句子1:上述之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身份,我相信,他们在最初的心中有着自己的道路,但他们却为名利的藤须而分神,只顾去分
辨而忘记了自己最初种下的“瓜”和“豆”,而自己最终想要收获的
也是“瓜”和“豆”。
重点句子2:受人敬仰的演员会是陈道明那样红毯不常见而影片给人震撼的人,而那些忘了自己是要得
瓜豆之人,终会因自己的不明确而感到遗憾与虚无。
重点句子3:若为藤须而分神,努力分辨,将其扯断,瓜豆便会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