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宗教:孔教,道教,佛教,基督教和回教(伊斯兰教)
孔教:孔子虽是敬畏神的人,但他认为自己无力明白天道,故退而求其人道。孔孟之道主要是关于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贯大道,少有关神的论述。
道教:虽有太上老君(即李耳,号老子或老聃)为共同教主,有三纲四辅道经,但道教意炼丹和求长生不老为主要目的。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释迦(Sakya)为族名,意为“能仁”;牟尼(Mani)意为“贤人”或“寂默”。释迦牟尼即意为“释迦族贤人”。
佛教分为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大乘佛教。
原始佛教:释迦牟尼本人所讲的根本教训,一直持续到他去世后的一百年为止。        主要包含:第一,四圣缔。圣缔即“真理”之意。四圣缔为苦缔、集缔、道缔和灭缔。
苦缔说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然烦苦、怨憎会苦、恩爱别离苦和所欲不得苦等八苦。人从生老病死,一直在苦海中沉浮。
集缔是因缘,认为一切事物并无实体,只不过是因缘的组合而已。
道缔主要将如何才能脱离因缘的束缚而超脱轮回之苦。释迦牟尼讲了修行的三十七道品,其中主要是八正道:正见(对佛教正确的认识)、正思维(化正见为求道德理想)、正话(不妄言)正业(不杀、不偷、不奸淫)、正命(过有规律的佛教生活)、正精进(段恶念)、正念(立志修道)和正定(虔修禅定)。通过修行,可产生“六神通”:天眼通(能见生、死轮回)、天耳通(听远近一切声音)、他心通(知他人的心思意念)、宿命通(知过去、未来事)、神足通(自由分身往来于梵天界和世俗之间)和漏尽通(漏尽一切,是心灵解脱)。
灭缔说人道修成功后,死了便可进入“涅磐”境界。涅磐(梵文为Nirvana,意为“被吹去”)是佛教徒最后的理想去处,是一个没有再生再死的地方。
第二,六道轮回说中国五大宗教释迦牟尼把婆罗门教的三道轮回扩充,成为六道轮回,人要按其前世的作为,分别在天道、阿修罗道、人间道、畜生道、恶鬼道、地狱道中轮回。
第三,业力说。业力(Karma,意为“行为”)分身业、口业和意业三种。人及牲畜都要根据其生前的业力的善恶好坏,死后轮回,重新投胎。业力说也源于婆罗门教。
第四,五蕴说。“蕴”(Shandhas)是“集合”之意,认为人由物质(蕴)和精神部分(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组成。
第五,须弥山说。释迦牟尼继承婆罗门教的信仰,认为宇宙间有一座须弥山(Semura),由七山和七海围绕,又风轮、火轮和金轮托住。须弥山住有四大天王,越过须弥山到空中,经欲界六天,界十八天,最后到达无界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这二十八天,又称“三界”,即“欲界”、“界”和“无界”。一千个须弥山世界成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则成为一个“大千世界”。
第六,三法印。这是释迦牟尼制定的监定佛教教理的法则。一为“诸行无常”,一切现象都是变迁转化,无常不定。其二是“诸法无我”,“我”指“常一主宰”,万事皆由因缘所生,本无实体,是空的。第三是“涅磐静寂”,不再生、不再死的涅磐境界极其静寂。